都说澳洲是土掉渣的“澳村”,为何大陆40万移民就是不回来?

网上有个说法:中国人喜欢移民澳大利亚,却在中国赚钱。

恐怕这比较适合移民中的土豪,国内学者的研究显示:在两岸四地中,大陆籍华人从澳洲“回流”比例最低,近十余年来始终徘徊在20%左右,而且回流人口质量并不甚高,其中仅30%为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

500

▲微信支付已经开始在澳洲大街小巷展露身影

看来,国内天天拿实现财务自由给自己打鸡血,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相比之下,拥有澳洲绿卡或入籍澳洲的港台中国人回流比例高达70%以上,且呈逐年增长态势。

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澳洲华人移民人口突破121万(包括入籍和绿卡持有者)。公开资料显示,约41%的澳洲华人移民出生在中国大陆,约50万人。扣除20%的回流人口,目前约有40万大陆移民长期居住在澳洲生活和工作。

国内诱惑那么多,为什么澳洲40万大陆移民回不来了?我们邀请在澳洲的爱米同学谈下这个问题。

500

1、在澳洲工作,你将获得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在国内,只有少数人一离开校园就自己创业做老板,大部分人是从打工开始的。而很多人第一时间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适合什么,这需要探索。

但探索,最需要的是需要自由的时间,而不是被日常工作压得透不过气来。

在澳洲工作,相比在国内,你将拥有大量自由支配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澳洲大部分行业基本上不加班。所谓的“加班”,也就是下班后多待个半小时……到7点钟了不起了。

相比正常工资,澳洲加班工资要翻两倍,公休日则翻三倍,而且绝不含糊。雇主们望价兴叹,纷纷立定规矩,到点必须走人,没事不许加班。不仅如此,很多公司为照顾员工,会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和灵活工作场所。

比如我所在的政府机构,你可以选择7:00来,16:00走,也可以9:00来,18:00走,只要做满8小时,来去时间没人管。你也可以选择到公司上班或者远程联网在家上班,在或不在没人管。这样一来,雇员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需求自由安排,很多新手妈妈得以挣钱带娃两不误。

除此之外,澳洲的假期也非常充足。爱米同学所在的澳洲政府机构,和很多企事业单位,除了公休日和每年法定20天年假之外,还有带薪事假15天。生病看医生,家里水管漏水了,孩子不舒服,都可以请带薪事假。另有特殊带薪假10天,用以参加葬礼、献血或是做志愿者。在这些假期之外,每两周还有一个带薪小长假!算下来一年的休假足有70多天。(当然这是理论数据,一年休假30到40天还是有保证的)有了那么多空闲,想干点什么不行呢?特别对于有孩子的父母,可以拥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

一个在墨尔本学设计的朋友Steven,看着国内城市高速发展,毕业后选择回国工作。工资不错,但从此开始了无休无止的加班。而且,很多设计项目因为的对方领导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独特”的审美眼光和未经专业咨询的拍板,他的专业设计方案经常被改得面目全非。

500

最惨的是,Steven工作第二年开始,颈椎和角膜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带病加班,看着窗外夜幕四合到晨曦初露,Steven开始怀疑人生:回到国内,天天拿创业成功财务自由给自己打鸡血,事实上却在低水平重复中熬日子。。。

最后Steven凭三年中国国内的工作经验,又重新移民回到澳洲:“在澳洲,虽然可能起步很难,但是一旦进入正轨,你能有一份很好的生活。在国内,进入正轨可能非常容易,但即使身处正轨之中,依然活得很苦很累,所以我选择回来。”

2、回国1月就再赴澳洲:为房子牺牲一辈子也太可怕了

人生的成就,除了能赚多少,还需要居住的环境。空气清新、食品安全、良好的子女教育、住一所大房子恐怕人人渴望。

最近看到一位移民加拿大妈妈写的一段话,很有感慨:我们也思考过是否干脆搬回国内,直接回流得了。但去年在上海短暂生活的一段时间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看见身边同龄人为了工作孩子焦虑的状态和日益飞涨的物价(感觉加拿大的日常用品似乎比国内更加便宜除了蔬菜),我坚信自己是更喜欢加拿大这个相对单纯和公平的环境,只要努力工作持续学习,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在澳洲,很有华人朋友也有类似的感受,特别有孩子的移民父母。

500

▲售价530万的北京胡同11平学区房

“发展再好有什么用啊,买不起房子啊!!!”墨尔本的朋友Eric是另一个折腾出国,折腾回国,又折腾出国的例子。前几年他刚毕业时,异乡人感觉还没散去。加上年轻,认定自己将在祖国的发展中迅速卡位,于是没怎么考虑就回去了。

Eric说:“一回去就发现,三年留学在外,自己已经不习惯在国内生活了。整个冬天都在咳嗽,喉咙像有人揉着一把沙子在搓……天空像块脏抹布,太阳没精打采好像脏抹布里兜着个破掉的蛋黄。高峰时间的地铁站让人简直不知所措,路人好像无一例外都带着气急败坏的表情。

最可怕的是房子。“如果没些家底,根本不要想在北上深发展,因为很可能你辛苦一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房子啊。先租后买可以接受,但是房子的涨幅远超出收入的涨幅,连一点盼头都看不到。”

Eric上了一个月班,每天下班回家,开始认真比较两地的收入和物价,在墨尔本,IT平均年薪9万澳币以上,市郊区一个别墅也就60多万,公寓更便宜,至少让人有点盼头。思前想后,觉得还是应该回澳洲去,现在回去,自己的学生签证还来得及转过桥签证。Eric试用期没到就辞职了。

500

▲悉尼中央车站的晚霞

Eric又回到澳洲,花了两个月时间,在维多利亚州政府找到了一份专业工作,最近正在到处寻觅合适的房子。“我打算先买个公寓,这样压力小一点,还能有点闲钱偶尔出去旅行一下。人生,不能没有片瓦遮头,但是为了个房子牺牲一辈子也太可怕了,何况地都不是你的。”

3、鼓励创业、支持自我发展的氛围

而且,不回国内,在澳洲也可以有不错的收入和事业的发展。

在澳洲,兼职非常普遍。爱米同学有个朋友Sara,是学儿童早教的,毕业后到一所小学教美术。刚开始是全职工作,渐渐地她发展出新的兴趣,希望对儿童早教和视觉艺术的关系做进一步探索,于是就去和校长商量,想辞职读博。

校长的回复出人意料:不如你转成兼职吧,每周来两天,腾出功夫去找找其他机会。

500

▲墨尔本

后来Sara才了解到,在墨尔本兼职非常普遍。雇主完全接受甚至欢迎兼职。这样既节省成本,又便于员工探索和提高自我。

此后Sara得以利用工余时间,参加维多利亚州立美术馆的一个项目,为她的博士申请打下好的基础。今年她已经顺利地开始了博士学习。她说希望将来有机会参与一些VR的早教项目。

其实,兼职在整个澳洲都非常普遍。各行业协会定期都会请业界前辈做讲座,并和后辈组成导师/学徒小组,交流心得,提携后进。政府也会对创业者提供税收上的各种优惠政策。

4、背景差异带来的无限可能

我的一个朋友Jack,移民初期做码农,标准IT男。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大一的中国留学生因为刚出国不适应,语言障碍等,非常需要讲中文的老师来补习。他利用自己的IT背景和业余时间,开了一个线上培训班,请来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朋友当辅导老师。没到周末,各个专业的学生和老师齐聚线上,小班补课,作业讲评,好不热闹。学生们纷纷度过留学初期的难关,老师们则有了额外收入。

500

另一个朋友辉,出国前在国资委工作,移民初期在普华永道(PWC)当会计师。但是澳洲的PWC不像国内那么忙,她有空闲时间,此外她有中国背景又熟知澳洲市场和法律。前几年她辞职开了一家顾问公司,专门给国内投资者物色可靠的澳洲农场,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我想再多说一句。当你们着眼于谁谁谁又从国外回来了的时候,不妨再多等几年,看看假以时日,他们会不会再回到国外。

而且,有哪个是两手空空裸归的?人家回国,一有资历在手,二有绿卡傍身。之所以待遇好,机会多,那是因为人家在国外学到的技术、积累的经验,在中国市场上,趁着这一波移动互联网和消费升级的浪潮,有了更多的溢价。最重要的时,绿卡在身,也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

本文转自原创: 西洋参考(iwestworld)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