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甘当陪练的“破车”,当年是打过海峡的“希望”

今天凌晨看到扬基帧察站一更新,就看到第83集团军在训练的时候使用一辆破旧到不行的ПТС-М履带式两栖运输车,然后就看山猫同志在哪儿把苏联两栖运输车的这个历史娓娓道来,也写得是简练精要。结果写到最后发现……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偏差。

500

于是暗搓搓翻找资料,甩给养鸡一张图,所以如果去观察者网风闻社区看扬基这篇文章的朋友,就能看到这张东西:

500

▲ 凡事要以资料为准,不服就甩一张资料是坠吼的

1996年之前引进的东西到现在已经22年了,加上这货在苏联时代还用过一阵,到现在的寿命好几十年是免不了的,加上我军也没有列装该型车,所以这玩意儿一没足够备件二没有认真养护,长期处于封存放置的状态。反正只是赛前拿出来用作训练车,熟悉一下俄军同类装备,所以虽然车况不是很好,也就凑合上了。

500

500

▲ 比如这辆已经被倒腾到南京一家出售退役军事装备厂里的ПТС-М,都长草了,负重轮的胶缘磨损也是很严重

不过别说,这玩意儿的可靠性是真好,国内引进的这批车里有的都只能当废铁卖了,还能开起来跑,也是神奇的很。

500

两栖运输车在国际军事比赛上有两处需要使用,一个是这支舟桥部队使用的“开阔水域”,另一个则是以构筑各类工事为比拼重点的“工程方式赛”。其中他们参加的“开阔水域”里的比赛内容是所谓“运输迫击炮组渡河”,实际上就是运一辆乌拉尔4320卡车过河。至于我军为什么不装备山猫也说的很透彻,大规模机械化部队强渡江河并假设舟桥与内线作战中快速假设浮桥突破地形障碍,还是有不少差异的。

500

▲ 参加“工程方程赛”的解放军部队也有类似的科目,就没啥说的,老老实实借用俄军装备,贴个国旗标志就比赛去了

所以之前我军是用什么参加比赛的呢,用的就是这玩意儿:

500

自行舟桥,类似的设备其实俄军也有,但是在“开阔水域”的比赛里没有用上。

500

这两件装备的用途其实类似,都是用于在舟桥没有架设完成之前,将重型的技术装备(往往是没有两栖能力的)运过江河。区别在于两栖运输车的运载能力较小,即使俄军最先进的ПТС-4也只能运载大约18吨,但是装卸过程较为快速,打开尾部跳板就能上下车。

500

▲ 13.6吨的BMD-4空降战车差不多是ПТС-4能运输的比较大的装备了

自行舟桥运载量大(毕竟水里有仨浮体),俄军现役的ПММ-2М可以达到42.5吨,而且还可以用多辆组成一个整体运输更多装备,但是展开过程比较复杂,因此渡河时间比较长。

500

▲ 俄军演习中用一串自行舟桥组成一个漕渡门桥,可以说是非常土豪了

2016年解放军因为没有现役的两栖运输车,所以只能用自行舟桥,但是运的又只有一辆卡车,速度慢什么的,那是肯定的。所以今年提前训练开两栖运输车,显然是想要在赛场上借用俄军装备的时候能够轻车熟路。

500

▲ 本来可以运载步战车级别装备的,结果大材小用运卡车,这找谁说理去?

当然自行舟桥因为运输量大,展开速度又比在水上组装普通的漕渡门桥(就是几节浮桥边上靠俩汽艇)快的多,在运输较重的技术装备时也有用武之地。至于漕渡门桥的运输量则是最大的,甚至可以运输一辆甚至多辆主战坦克,在“开阔水域”后面的几项比赛中,就有使用漕渡门桥运输坦克和弹药物资过河的科目。

500

▲ 这种几艘汽艇夹着几段舟桥的东西,就叫漕渡门桥

500

▲ 俄军参赛时组装的漕渡门桥,虽然比起一水自行舟桥的低档,但是运载量也是一点不少,都是好几辆主战坦克级别的

照这个道理说,解放军压根没有装备两栖运输车的需求,那国内这些ПТС-М在1996年又是为啥来的呢?

500

1996年嘛,当然是和解放台湾有关。在1994-1996年的台海危机中,摩拳擦掌的解放军在检视了自己的两栖装甲车辆之后,无奈地发现当时装备海军陆战队和陆军的63式水陆坦克在性能上严重不足(当时的推演结果,是装备63式坦克的坦克营,无法完成冲击有CM-11/M-60坦克连据守的海滩任务),77式两栖装甲车的数量则严重不足。

500

500

▲ 当时的解放军表面上有了两栖作战的机械化装备,但是离全面机械化还有相当的距离

为了强化两栖登陆作战能力,同时演练新的装甲机械化部队战法,总参兵种部装甲兵局先是在1996年6月在官厅水库组织了改进型水陆坦克水上性能试验,再是在1996年9月在大连以东海域组织了多型经过改造的两栖装甲装备的海上试验。在那次试验中,上世纪90年代解放军自行研制、改进和引进的两栖装备悉数亮相。

500

这些装备里国产的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比如使用105毫米线膛炮和船型首,有一种“加强特2型内火艇”感的63海改坦克;在车体上加装操舟机的63式装甲输送车(后来衍生出了带浮箱和操舟机的63C两栖装甲车);进过一定两栖改进的86式步兵战车(后来发展为86B步兵战车)等,而引进装备里,ПТС-М履带式两栖运输车就是其中之一。

500

▲ 最早改进的63还没有浮箱,从登陆舰上下水之后要没在水中5-6秒才能浮起来……真是惊心动魄

当时解放军已经意识到,单纯的水陆坦克搭配两栖装甲车进行抢滩登陆后,很容易由于炮兵、工兵等装备无法跟上,导致登陆部队缺乏火力掩护,同时缺少破障攻坚能力,而炮兵和工兵的大部分现役装备又不具备水上航行能力,因此需要相应的设备将这些装备进行由登陆舰艇到岸滩之间的转运,而在现有的装备中,苏联的两栖运输车无疑是比较像样的。

500

▲ 当年的埃及就是把各种炮装上车,作为渡过苏伊士运河的第一批火力支持点

与63海改什么的不同,当时的ПТС-М履带式两栖运输车并未经过专门用于海上航渡的改进,因此作为一种横渡江河的产品,在海上的试验显示其并不太适合当时探索的装甲车辆中远距离泛水登陆作战,因此随后关于这种装备也就没有了下文。

500

▲ 毕竟河里运点啥基本都是风平浪静,海上……那谁受得了

有关试验中暴露出的炮兵和工兵及技术保障装备缺乏两栖装备型号的问题,在解放军发展新一代两栖装甲车辆的过程中被作为一项重点。今天我们看到的各种两栖装甲车、破障车、工程车,本质上便是当时试验中确立思想的深刻发展。

500

500

▲ 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

当然,有关那次试验对于解放军两栖装甲部队和装备的深刻影响,那就是另一个不同的故事了。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

500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