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东,我们不妨摸着日本过河

7月10日上午,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在北京开幕,中国最高领导人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些年来,随着世界格局急剧变动,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关系受到多层面的深刻影响。

直接了当地说,传统的中阿合作方式显然已不能满足中阿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需求,这是中阿关系翻开历史新篇章的主要背景。

中方领导人宣布中阿双方一致同意建立全面合作,共同发同,面向未来的中阿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同时,中方也宣布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包括经济合作,金融合作,以及参与中东地区港口和阿拉伯铁路网的建设。

王毅外长在大会上明确表示:中国一如既往做与阿拉伯国家平等相待的真诚伙伴,决不干预阿拉伯国家内政,同时,反对任何国家以任何借口干涉阿拉伯国家内政。

500

中国这次把一些最敏感问题都挑明了,王毅在巴勒斯坦问题上指出:巴勒斯坦是中东问题的根源,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相,享有完全主权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中方提出了三个不能:

不能让巴勒斯坦问题被边缘化。

不能让巴勒斯坦独立建国权力被交易。

不能让巴勒斯坦人民失去希望。

也许会让某超级大国感到不舒服,因为它在冒险。

根据大会议程,本届部长会议将通过《北京宣言》等成果文件,涵盖十多个合作领域,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确定清晰可行的路线图。

二战以来,“大中东”(不仅是西亚)是大国利益冲突焦点地区,具有影响力的大国,分别为美国,苏联(俄),欧洲(英,法,德),日本,还是传统列强格局。

中国直接影响力不如这些国家,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国更多的是在道义上坚决支持阿拉伯人民的解放斗争,并顺利打开了在中东的外交局面。

500

1958年8月,毛泽东主席下令炮击金门,8月27日,美国航母“埃塞克斯”号不得不离开地中海,加入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附近,这让处于军事高压之下的阿拉伯国家深深感受到了新中国的力量。

一晃六十年过去了,随着经济增长和国力增长,中国利益也在全球不断延伸,谁都不能忽视和阻止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和存在。

同样来自东亚,日本作为一个能源需求大国,它一直视阿拉伯国家为外交最重点之一。

中东的重要性

地理上,中东乃“五海三洲”(红海,黑海,里海,地中海,阿拉伯海,亚非欧)汇合之地,又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没有一个大国会忽视这一地区。

大国利益矛盾又交织着中东国家的内部矛盾,这里一直动荡不安,危机四伏,对中国来说,即有危险,也是机遇。

1973年之前,日本的中东政策比较消极,一味追随美国,结果石油危机一来,日本付出了惨重代价。日本不得不将消极政策改为积极政策,大范围介入了阿拉伯国家事务。

日本用“援助”开路,在中东撒钱,一会给埃及,一会给叙利亚,两伊战争爆发,日本积极参与调停,也投入了大量金钱。

21世纪,随中国快速崛起,日本加大了对中东事务介入的深度和力度,自卫队出现在了吉布提,亚丁湾,伊拉克,阿富汗。

安倍晋三上台后,更是马不停蹄地在中东开展外交活动,寻求新的战略合作机会,改变了ODA(政府开发援助)的和平路线。

安倍很衰,2015年1月,两名日本人质被ISIS绑架,向日本政府勒索2亿美元。

500

这件事大家应当有印象,但当时安倍正在巴勒斯坦访问,就很少有人知道。安倍拒绝了恐怖分子赎金条件,导致两名人质被杀害。

日本舆论痛斥安倍的中东政策,说它既白白扔掉了金钱,还白白死了国民,质疑安倍跟以色列走得太近。

安倍也是有苦难言,经济援助阿拉伯地区,本来是想换来合作机会,但以色列问题根源是日本没有外交独立性。

既然在政治上依附美国,那么,因为美国与以色列存在特殊关系,就使得日本无法在敏感问题上明确表态,甚至还要向以色列表示亲密友谊。

也就是说,日本中东政策是畸型的,它心里渴望得到的东西与实际行动相抵消,效果是事倍功半。

500

本来,这次中阿合作论坛同时,安倍将再次前往中东访问(上一次是5月份),重点访问国家是伊朗,还有两个阿拉伯国家:沙特和埃及。

伊朗核问题,日本非常头痛,它不希望《伊朗核协议》被撕毁,但又不敢公开顶撞美国。

从《伊朗核协议》本身就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中东影响力的对比变化。参与国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法国,德国,伊朗。

不正常的国家

从人质被杀到无法参与伊核协议,日本媒体总在问: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

正常来说,日本的中东政策制定过程应当是:

日本国家利益→独立外交计划→具体政策。

但日本是个不正常的国家,无法做到这一点,反而变成了:

美国政治压力→受控的外交计划→具体政策。

在如此重要的战略地区,日本将本国利益置于美国利益之下,它无论在中东撒下多少资金,都难以有相应的回报。

2004年,小泉纯一郎内阁决定参与美军在伊拉克行动,造成了日本与阿拉伯国家外交困境。阿拉伯人惹不起美国,但可以给日本一点颜色看看。


​而且,阿拉伯国家情绪化比较严重,日本吃过这个亏。1972年4月30日,科威特外交大臣去东京访问,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居然在会谈时打磕睡。

科威特人到伦敦,英国外相可是亲迎亲送,满脸堆笑的。怒了,科威特人一回去就叫上一帮阿拉伯兄弟跟日本断绝了贸易往来。

随着日本经济腾飞,石油困境又出现了,1973年石油危机之后,日本才改变了对阿拉伯国家态度。

公开要求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领土,恢复1967年之前分界线。经济援助也从1967年的14万美元,一下子飚升到5亿美元,1991海湾战争时,达到了28亿美元。

埃及要修苏伊士运河,日本掏钱,叙利亚要建炼油厂,日本掏钱,还有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摩洛哥,苏丹……要援助,要贷款,尽管说,哥不差钱。

原本冷淡的日本与阿拉伯国家关系,逐渐升温,日本企业也得到了投资产油区的机会。

问题是,日本一直没办法将经济实力转化为政治实力,在中东重大问题上缺乏发言权,它仍然被视为美国附庸国。阿拉伯人认为只要搞定美国,日本就不问题。

1991年海湾战争,美国敲诈了日本130亿美元军费,还被美国嘲弄“做得太少”。

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将战略重心转移到了中东,一度放松了对中国遏制政策,这时,美国取代了日本,成为中东头号援助国家。

这些“委屈”日本内阁还能忍受,毕竟,日本是有大国野心的(成为正常国家),只要美国能为它的能源进口提供保障,日本也可以借机跟着美国四处派兵“维和”,最终实现宪法突破。

2011年阿拉伯之春开始,阿拉伯世界格局大变,一些强人不断倒下,穆巴拉克,卡扎菲,阿里等。权力真空谁来填补?

美国忙不过来,日本觉得机会来了,2013到2015年,安倍晋三马不停蹄地连续出访中东,在埃及国会发表了《中庸为最善》的演说,想用儒家文化重塑日本在中东形象,寻求战略合作机会,并成为美国在中东的一部份权力代理人。

中庸之道,源出中国,儒家思想也并非日本原创。老师傅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自然会走向中东,日本还是省点力气吧。

土豪的世界你不懂

日本在中东付出和回报总是不成比例,一方面,经济上,日本功利性太明显,一方面,政治上,始终无法摆脱美国。

早在1973年,三井集团就在伊朗搞了个“伊日石化公司”(IJPC)项目,投入巨资。

两伊战争期间,不但导致萨达姆对日本怨恨,项目还成了伊朗手中的“人质”,又得罪了美国。

日本倒想得挺好,这样伊朗石油算是有了着落,而且日本不管伊朗内政变化。1988两伊战争结束,日本在伊朗的投资却全部泡汤,颗粒无收,因为美国要制裁伊朗,日本企业必须离开伊朗,否则就制裁三井。1993年,日本含泪放弃IJPC项目,钱油两空。

既然明摆是为石油而来,那么中东土豪跟日本也就只有石油可以谈。

1995年,桥本龙太郎内阁又想跟沙特合作石油项目,沙特也给日本一个优惠价。

桥本留了一手,加大了对阿联酋石油进口力度,1997年超过了从沙特进口量。沙特马上变脸,说原先跟日本合作的卡吉夫油田,现在要找欧洲和美国石油公司加入合作。

1998年小渊内阁表示愿意提高购买沙特石油额度,并为沙特修一条铁路,沙特也希望日本参与它的铁路建设计划。

可是到了1999年,沙特说铁路我不要你修了,日本蒙了,怎么回事?

土豪思维日本跟不上,不修就不修吧,放弃。问题是,沙特等日本放弃后又说要修铁路,而且要日本出资修建,而不是融资。

日本说我内阁有财政计划,不能一会修,一会不修,一会又修,沙特说你不干是吗?好,2000年,沙特把卡吉夫油田收归国有,白白,合同到期了。

日本这才急了,说我修,我修,铁路我来弄。

沙特说不要了,你走吧。

日本又转向伊朗,2004年,日本跟伊朗签署协议,开发阿扎德甘油田。

小布什不干了,说伊朗是邪恶轴心,必须制裁,你日本几个意思?混水摸鱼?

当时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就是现在特朗普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公开扬言日本这种做法,是在帮伊朗获取核武器。

在美国压力之下,2006年日本放弃了跟伊朗的合同,否则,美国要对日本进行金融制裁。

这下中国顺势插了进来,得到了阿扎德甘油田开采合同。

日本真的快哭了,想不通,辛辛苦苦跟伊朗谈了这么久签下的合同,被美国强行废掉,而中国却……

日本质疑为什么要反对日本而不反对中国进入?美国拒绝给日本明确解释。2006时,日本是老二,中国还不是美国主要经济对手。

500

日本又忍了,在它们眼中,美日同盟的重要性要高于中东石油利益。

2010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是日本两倍,2018年,美国终于对中国发动贸易战。

不过,美国下手也晚了,以前,打这种架,欧洲早就站好队支持美国了,现在反而是中国和德国在商量怎么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今天,中阿关系翻开历史新篇章,对日本来说也感到了压力。

安倍有两种选择:

一,破坏中国在中东的布局,暗中反对“一带一路”建设,充当美国“马前卒”。

二,寻求与中国在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机会,利用自己深耕多年的优势,为“一带一路”建设搭桥,赢得利益。

第一种,四十多年来,已经证明,它不符合日本利益,是为虎作伥行为。

第二种,才是正确选择,单从经济利益来说,中日恶性竞争,只能给阿拉伯国家以抬高价码机会。从政治来说,只有中东政局稳定,地区经济才能发展,民生才能改善。

欧洲出于难民潮的考虑,也希望中东稳定,俄罗斯在中东有苏联最后遗产,不希望伊朗战乱。日本选择跟中国合作,唯一得罪的是美国和以色列。

至于中日关系,有好转迹象,能不能得到真正提升,关键在于三点:

一,对侵略历史的认罪态度。

二,钓鱼岛。

三,与美国一道遏制中国的思维。

对阿拉伯世界来说,它本身有个团结问题,不团结,怎么对抗美国的霸权?美国大使馆都搬耶路撒冷了,为什么?就是看准它们是一盘散沙。

日本在中东的四十多年经历,与阿拉伯世界关系的发展过程, 以及如何处理美俄欧以四者关系的经验,今天值得中国参考和借鉴。

毕竟,摸着日本过河,可以走得更稳当,摸摸更健康。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