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婚恋观

                                                                      

500

      在几十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后,如何进行新式婚姻就是新型知识分子的标志。几乎所有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都有几回婚姻,家里面有一个包办的自己在接受新思想以后又去找一个年轻有知识的。一些人的选择就是断然的与过去的封建决裂,绝对的标志就是跟家里的那个媳妇离婚。我们不知道这样做对不对?但是对那个女性确实会造成非常灾难性的后果,这也就是为什么周树人先生会把朱安夫人一直带在身边当老妈子用也不让她回娘家的原因。在鲁迅先生所写的祝福里,我们清醒的看到过去的女性如果三番四次的结婚会是什么样子?过去有很多人一直对鲁迅先生这样的行为抱有非议,说鲁迅先生为什么就不能把他的这个妻子革命了呢?这种非鲁迅先生从来没有正式回答过,他的书里面确实对封建婚姻是十分痛恨的,但却又无可奈何。鲁迅先生的母亲是一位在后半生学会认字并且可以读小说的一位传统女性,鲁迅先生的小说她读完之后觉得索然无味,所以鲁迅先生就一直为他的母亲购买张恨水的小说。虽然我并不能成为这是革命,但我想他的母亲看了这么多小说以后,她的精神境界应该有一定的发展,对于家里面一直在干活的这位朱安夫人不知又有何感情。

      因为历史的原因,新编戏曲一直是中国的禁锢。哪怕是把民国的故事编成戏,都是不受所谓改革者的喜欢必须要严加禁止的。但是有时候禁止也并没有明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只是以一些看不见的手段造成一些氛围从而从精神层面根绝大家看新题材戏曲的兴趣。不过要是总是就是这几部戏也会让他们觉得天天跟听样板戏一样所以索性就开了一些口子,很多的新派戏曲就就此出现了。最开始我感觉这些新的戏曲有点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以前我看过新闻里说不知哪家单位编了一个刘罗锅的戏曲,辫子从背后像钻头一样扎到前面来。当然对于新戏曲的理解是不同的,一般就是一年带来断代,你要是演清朝的或清朝以前的那么全是算旧戏曲的。我我不知道这种分类方法是如何出现的?如果按这种分类方法那么那个辫子从背后像钻头一样扎到前面来在戏曲就应该算是旧戏曲了。可是这个曲目以前根本就没有,可是新编的。那么,我就可以理解为现在对于戏曲的分类可以按他制作的年代也可以按它故事发生的年代来进行分类,这就让很多人在这方面的混乱。为了不离题太远我还是转回来说这个婚恋观。我在一个地方观看葬礼的时候照例是吹拉弹唱无所不有,这就是儒家的所谓风光大葬吧?死人在水晶棺里面放好几天,外面吹啦弹唱好几天,还得摆上桌椅板凳,床上好几桌子菜招呼亲戚朋友街坊四邻来吃,让路过的所有人都知道这个人死了。吹拉弹唱是有讲究的,这些民间乐队的这个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基本就是重复的东西没有什么新意。有新意的就是晚上会唱几台戏,所有的戏曲也就是办理葬礼的公司找到一些唱的还不错的演员来进行表演,其中很多演员都是在地方电视台参加过比赛的,当然,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演员在参加过比赛以后他们的商演竟然是在葬礼上,我也无从检查这些演员背景的真伪。有一回我就听了一出戏,是一位演员的独唱。虽然这些戏曲我一般都不太知道他们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也无非就是那几段。可是那次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这出戏的名字叫小蜗牛,只要有一点儿文学功底的人就会知道这个小蜗牛到底要说什么?到底朱安夫人说没说过那句话现在也无法考证了。因为当时唱的是选段,所以我就在网上搜索过这部戏的基本信息。信息上说这是在揭露包办婚姻的,可是我把所有的戏都看了一遍后没有感觉到是在接受包办婚姻的,反而我感觉这部戏的内容就是在明里暗里的说周树人先生不是。鲁迅先生一辈子受到的攻击是非常多的,但是他的文章就像一把刀把对方砍的稀里哗啦毫无招架之力。可自从他去世之后很多人看到他再也无法反抗了,也没有人再替他主持公道了就开始肆无忌惮的有一些手段对鲁迅先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诋毁与抹黑,以至于最终发展成现在我们看的这种直接面对老百姓的通俗戏剧中说带着的一些令人无法接受的戏曲。暂时我也没必要上纲上线因为在婚姻中都是受害者,也许这段婚姻不存在就没有这出戏了。可这出戏却真实的存在了并且无数次的老百姓面前演出,而且演的都是里面比较著名的朱安坐在椅子上控诉的那场戏。

      鲁迅先生的文章里面有很多对于婚姻的探讨,有很著名的文章叫离婚。在那篇文章里面,鲁迅先生是要通过离婚来说这个老百姓和政府最近还存在着一层非常庞大的利益集团,如果想要离婚并不能直接去找政府,而是必须要通过这些人的调解,如果不经过这些人调解,那么你就是十恶不赦。但这也是进步的,因为离婚再过去就是十恶不赦的行为。不过我这从这篇文章里读到了别的东西,因为中国的女性可能第一次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了,哪怕是重重的阻碍,哪怕是最后的妥协,可是她们第一次学着去掌握自己的命运了。还有就是非常著名的抽屉文学伤势,伤逝里面的婚恋观几乎是经久不衰的。所有的年轻人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小说既揭露了当时的环境其实也在揭露这些所谓新兴知识分子,怎么面对婚姻中的考验的时候,所做出的一些举动。现在也有很多人冲冠一怒抛弃了家庭就和自己所爱的人去民政局登记了,这可能在他们二人的心目中这是美谈,但是我不知道他们在阅读的伤势之后还会不会有这种冲冠一怒的冲动了。

       婚姻在很多人心目中是神圣的,在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婚之后长相思手结伴终老,这可能就是很多人最高的目标。史书中有很多人在不停的结婚完全不能达到这种目标,这也不能说在他们的心目中婚姻就不是神圣的,可终究是一次一次的失败了。史书中很多的就是这个丈夫死了自己还年轻,贞洁烈女这种东西书上说的非常好贞节牌坊立得非常高,可是最后还是有很多的妇女往前走一步,又重新去结了一回婚。这点儿金瓶梅里面说的是非常好的,金瓶梅应该就是一部明朝的纪实小说,现在很多的年轻人在明孝陵穿着明朝的衣服给朱元璋磕头,是不是就是回到金瓶梅的世界里呢?也未可知。

    到现在来说婚姻应该是自由的,可以有很多的种种条件让婚姻不自由。在我家乡农村,很多的女孩子就是被培养出来跟别人结婚的。这样说是非常不好听可这是事实。我的一个哥们儿曾经去相过亲,进去家以后那位姑娘盯着手机根本不看他,问他有房子没有?有车没?干什么工作?一个月挣多少钱?等等之类的问题。虽然我这个哥们儿很生气,哪有甩门而去之势!他最后还是老老实实的把所有问题回答了。后来这个姑娘一直在给她发短信,说感觉怎么样?要不咱们再建一个面吧?并且发了很长时间.我的哥们儿说他只要一接到这个女人的短信,他就会想起那个拿着手机看都不看他一眼的样子。他甚至怀疑在给他发短信的时候这个女人前面还站着别的男的,也正在想这个男的问跟自己一样的那一堆问题。

       这种形式已经延续了很长时间了,其实是在那所谓混乱的十年里也没有发生多大改变。这样结过婚一定会好吗?说实话无话可说,因为这样的婚姻是混沌的是属于先结婚后恋爱的状态,我很多的亲戚也是这种状态。这样的婚姻好坏我不去分析,因为咱们国家的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村人而且大多数都是佃户。我相信很多的人从小在老家就会听到很多的这种张家长李家短的婚姻故事,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婚姻的裂痕就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话的资料,那种脸上的幸灾乐祸让我感觉实在是毛胡悚然!

       如今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已经让这种基于结婚证的契约的婚姻关系趋于崩塌,但是不结婚他们的后背脊梁就会被无数人用指头把你的脊梁戳破,就会被你所有的亲戚骂成狗屎。这让中国的年轻人们在痛苦中踌躇着,因为所谓的婚姻殿堂在他们看来阴曹地府没有什么区别,这就是今年来年轻人的结婚率越来越低的原因,反而是很多事业小有成就或者是小有积蓄的人他们开心的步入了婚姻殿堂,并且说好不分手。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经久不衰的话题,是说也说不完的。在我感觉,只要两个人过的舒服,那个证件有什么必要呢?结婚又为什么非得高朋满座山呼海啸大吃大喝一番呢?嫁妆彩礼这些都应该是化石才对,为什么来到了新世纪呢?

                                                                                                            林森

                                                                                                   2018年7月11日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