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铁”威胁中国?只有西方媒体想得出来!

英国《金融时报》7月6日刊登一则消息:巴基斯坦已请求中国继续借款,以助其避免一场外汇危机。而如果中国拒绝借款,巴基斯坦“警告”称,中国对巴方拟议的600亿美元(约合3840亿元人民币)投资将面临风险。

该报称,根据政府官员的说法,巴基斯坦在截至2018年6月的一年中向中国借了40亿美元(约合256亿元人民币)。如今,巴方希望中国继续向其提供借款,这样,他们就不必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帮助了。伊斯兰堡的官员警告中方官员,如果中断借款,可能会威胁到“中巴经济走廊”的未来。

500

就目前而言,网上所有消息源均来自《金融时报》援引的“匿名巴基斯坦官员”的话,其他国际性媒体以及巴基斯坦主流媒体,并未刊登这一消息。

一些观察家相信,中巴之间有各种协调机制,巴基斯坦政府对中巴关系的珍视无出其右。该报刊登的这条新闻,很可能是假消息。

巴基斯坦向中国请求援助,很有可能是真的,向IMF求助会披露某些项目的情况,也有可能是真的。但把两件事放到一起来说,直接就变成巴基斯坦借助IMF来“警告”、“威胁”中国了,也许只有像《金融时报》这样的西方媒体想得出来。

分析人士认为,很可能是巴基斯坦向中国求援(这符合中巴关系的定位),在《金融时报》嘴里就变成巴基斯坦“威胁”中国要求贷款。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和帮助是一贯的,因而巴官员不太可能说出这样惹事的措词。

至于巴基斯坦向中国借款,对中国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为什么这件事现在被《金融时报》说成是巴方“威胁”中国,以至坊间引起热议?一是因为有人别有用心,煽风点火,挑拨中巴关系;二是客观存在着一种声音,认为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常常做了冤大头的角色。

不过,该报所提的巴基斯坦的外汇危机确实存在已久。巴基斯坦的经济低增长、通货膨胀,从2008年金融危机就开始了。近两年来,由于进口增加,来自国外的汇款减少,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一直在下降。尤其是最近数月,这种下滑步伐加快,部分原因是油价上涨推高了进口商品的价格。

几十年来,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之所以越来越“铁”,究其原因,主要是巴基斯坦历届政府都把中国作为朋友,在许多国际场合支持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把巴基斯坦称为“巴铁”。不管是巴基斯坦哪个政党执政,对中国都持友好态度。例如,巴基斯坦前总理优素福·拉扎·吉拉尼2011年5月在访问中国期间,请求中方接管“中巴经济走廊”核心环节和终点的瓜达尔港。拥有了这一港口,就意味着中国的海运新航线已经贯通,将与阿拉伯海和霍尔木兹海峡连接起来。

因此,吉拉尼的这一表态,以及中国加大对该港口的投资,一直受到巴基斯坦邻国,也是巴基斯坦的对手——印度的强烈关注,认为中国将瓜达尔港作为一个节点,把中国的利益延伸到了印度洋。

在这样的情况下,“巴铁”需要“威胁”中国吗?如果真有这个人,也是西方的代言人——《金融时报》。巴基斯坦要向中国借钱,对中国来说是问题吗?中国可以送战机给巴基斯坦,何况仅是借钱。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像巴基斯坦这样的朋友,不可能像某些国家那样蛮横霸道、损人利己。(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晓伟看世界”)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像巴基斯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抱有越来越多的期待,在处理这些期待的过程中,中国不会损人利己。中国与其他国家相互沟通的一些细节,不一定在公共舆论上公开,但也不代表中国就有求必应。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