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队的球迷人数为何在中国这么少?真的因为黑人多?

本届世界杯近日淘汰赛之后别开生面。“揭幕战”法国vs阿根廷的比赛跌宕起伏,将本届世界杯的热度再次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平时熟悉法甲和关注欧洲足球的球迷们,其实对姆巴佩表现不会太惊讶,说横空出世是有些夸张了,但随着梅西和C罗相继离开世界杯,早有球评家喊出了“旧王当死,新王当立”的口号,在双雄之后,扛起足坛巨星大旗的会是内马尔和姆巴佩吗?

   笔者想把这个话题先放一放。讨论一下连带相关的问题:你会因为被姆巴佩圈粉而去支持法国队吗?

   这就是引出了过去每一届大赛期的一个比较热门的讨论点:为何占据欧陆和全球足球版图重要位置的法国队,在中国球迷的人数这么少?

500

也许会有读者反驳,哪里看出来法国球迷人少了?要拿出证据。本着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的某乎精神,不妨先分析一下,喜爱法国队的中国球迷人数,是不是真的比较少。

论据一:相对于德国、荷兰、巴西、阿根廷甚至英格兰的国家队球迷论坛,到目前为止,尚未存在一个较为成熟的法国队球迷抱团取暖的网络社区。

 德国战车、橙衣联盟、桑巴军团,蓝衣靴国,三狮出征……等等,这些以国家队为主队的球迷网络论坛在20多年前就已经非常火了(虽然现在不如以前)。而高卢雄鸡版虽然也曾经出现过,但由于人气过于惨淡,在不长的时间内就逐渐淡出直至消失了。

在虎扑这类超聚合性体育网站出现之前,各“分舵”的活跃程度可以作为中国球迷倾向支持性的重要参照。

即便是在当年国内各大高校BBS最火爆的时候,世界杯或欧洲杯期间,以法国队作为关键词搜索,其结果要远远低于巴西、德国、意大利荷兰、阿根廷等队。

论据二: 线下法国队正版球衣销售比较差。

 中国球迷购买正版球衣,在20年前还比较少,海淘概念还尚未出现。从海外订制邮寄过来的正版球迷会在圈内被视为稀罕物件。2010年后,随着国人消费能力的提高和版权意识的上升,各大俱乐部和国家队的正版球衣才开始真正在中国打开市场。

对法国商家来说,比较尴尬的是高卢雄鸡的球衣卖的一直相当一般。2013年仅仅是德国队的十分之一不到,甚至不到克罗地亚队的三分之一。

500

某东的法国队球衣

若从设计审美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无疑就是跑题了。买球衣本身就是加强版“情怀”支持球队的操作,球衣设计绝对让位于支持热度,再说,法国队球衣的赞助商从阿迪达斯转为耐克之后,成为“钩子”的一缕清风,无论材质款式还是图案,配上引吭高歌的雄鸡,典雅大气。

最搞笑的是,在某宝某东上,因为法国球衣销售较差,很多时候成为促销巴西阿根廷的搭配版,买两件阿根廷的送你一件法国队的,可见法国队在中国的人气实在是难以上台面。

除此之外,法国的话题性较上面几只球队很低,在圈内也早就不是什么新闻。每一届大赛,球迷们一起讨论谁将最终问鼎,谁先打道回府的时候,居然都会有意无意忽略法国队,惯常的用词是:法国队……唔,还行,估计也走不远吧。

500

类似讨论法国球迷少的帖子还是不少的

相比德国、荷兰、意大利,英格兰等队,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法国队在中国圈粉如此困难,存在感如此低呢?

一个重要的解释原因——成绩。对年轻一代的球迷来讲,1998-2002是法国的鼎盛时代,2002年法国黄金一代谢幕之后,虽然在2006年还杀入过决赛,不过之后十多年从未在大赛中进过四强,直至2016年欧锦赛拿了亚军。

如果和欧陆豪强整体来比,法国队不是最好,但有些时候也不差,甚至可以做到差强人意的程度。

笔者认为这个“成绩论”最大的问题是,它无法解释为何荷兰队和英格兰的人气会对法国形成碾压。

难道荷兰和“三猫”军团的成绩就那么好吗?这俩再加上另一个人气球队意大利,经常时不时缺席大赛,为何球迷人数还是乌央乌央的?

当这个话题在各大体育论坛一遍一遍被发起时,另一个解释原因绝对要超过第一个原因:法国队颜值太低了。

黑人太多了。”

“法国不就是个非洲联队吗?有什么好粉的?”

诸如此类的评论往往获得的点赞数最多,频繁被定在热评区。

法国队黑人太多,所以国内球迷不怎么待见之,好像一时间内成为了定论,而且渐渐类层叠加形成历史,固化为一种“不刊之论”。

事实上,过去几届大赛,法国队首发阵容基本上保持在黑人和白人一半一半的水平,英格兰队很多时候,首发阵容也有四五名黑人,接近一半。从法国队颜值离散程度强弱来说,队内绝对不缺高颜值担当。至少,这一届法国阵中的吉鲁、格里兹曼的颜值压过英格兰和西班牙队中的绝大部分球员,是没有问题的。

而且法国球员中的黑人,如亨利、图拉姆被球迷们广泛认为有色人种中颜值最高的,也几乎是一种共识。

500

500

500

黑人多,影响了法国队圈粉?有颜值高的啊

有趣的是,当高卢雄鸡散去,回到各自的俱乐部之后,俱乐部粉们从来不会说俺们队中哪个法国球员哪个长的差(包括博格巴),怎么一回到国家队就变成歪瓜裂枣了?


如果我们分析某只国家队圈粉的过程,就会发现其规律高度相似,背后的一个重要动力就是球星驱动,情感投射。

 马拉多纳,风之子卡尼吉亚,战神巴蒂……有多少球迷是因为他们喜欢上了阿根廷?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永不停歇的清道夫马特乌斯,高空预警机比埃尔霍夫虏获了多少大批德国队的迷弟迷妹?

更别说贝克汉姆和欧文让成绩极为欠奉的英格兰都有大批的拥趸。

三剑客,冰王子博格坎普,小飞侠罗本,更是让喜欢悲剧英雄的中国球迷倾心不已。

 至于桑巴军团就更不用说了吧,再列举球星就蛇足了。

具体到法国队,一个谜团出现了。过去二十多年来,无论法国队的战绩如何,他们从不缺乏世界超一流球星。

遍观整个欧洲,笔者可以放心大胆的说,论各联赛一线球星的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数量,没有哪个国家,包括德国在内,能和法国比。

法国球员超高的兼容性能让他们在五大联赛的各大豪门都能成为旗手级人物,不要说是国际足联官方认定的第三代球王齐达内,之后还有曾经绰号世界第三的里贝里(仅次于梅罗般的存在),切尔西小钢炮坎特,热刺铁闸洛里……有多少“人蜜”会随着球星流量,连带去支持法国队呢?

单个球迷的情感投射,在法国队这里好像失效了。

之外,还有群体打包情感转移投射。

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德国队。

500

德国队的球迷和拜仁慕尼黑的球迷有着高度的重合感,这一点已无需多言,几十年以来,拜仁帮是德国队中最强有力的存在,以至于经常有传言某球员未能入选国家队因为他不是拜仁球员云云。拜仁球迷可以无缝衔接成为德国国家队球迷。

但另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曾经有一支队伍,和法国的关系就像拜仁和德国的关系一样——阿森纳队。阿森纳的巅峰和法国队的辉煌期高度重合,队中有一大半的法国国脚。因为主帅温格的关系,阿森纳长期是法国驻伦敦分部。费解的是,笔者作为资深阿森纳球迷,极少见到枪手粉同时是法国粉的。

而且阿森纳球迷很多时候因为繁重的国家队任务,以及亨利等在国家队表现反差被谩骂(这一点和梅西很像),经常呼吁法国球员退出国家队,安心俱乐部比赛。

法国队未能像德国队那样,因为群体球星在俱乐部的扎堆,而吸引到这个俱乐部的球迷。

综上所述,法国队的中国球迷,完全不敌德国、意大利、荷兰、英格兰等,或许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500

阿森纳的法国三剑客

笔者也对这个其问题思考良久,做个不成熟的诊断,至少有这么一个重要原因:

一 国内媒体包装不力,一直冷落法国队。过去30年来,各种集体记忆的“悲情”、“遗憾”、“缠绵悱恻”、“生离死别”、“疯癫偏执”等语词带来的画面感,法国队寥寥无几,即便是有,也没有在官方渠道被做成各种“催情”固化记忆的模块,可随意拆卸嵌入代差球迷之间。比如,相比2000年欧锦赛特雷泽盖的绝杀狂喜,央视等媒体更愿意把重点放在皮耶罗的落寞,卡纳瓦罗的力竭和托尔多的无奈,塑造了法国从意大利偷走冠军的感觉。

相比1998齐达内的两个重量级头球,官媒喜欢把镜头焦距在罗纳尔多的呕吐上。

2006年世界杯决赛,cctv更是把法国门将巴特兹当小丑一般描绘,而“男模队”意大利靠着格罗索骗点才趟过澳大利亚,成为克服那一年“黑哨门”(尤文图斯最终还是被罚降级)的民族英雄,在央视的叙事模式下,意大利足协调查黑哨和丑闻,成了激励蓝衣军团斗志的手段,而法国队主帅多梅内克这个喜好占星术的“神棍”,最终被打趴下……齐达内头撞马特拉齐成了启蒙运动的反面教材。

媒体造话题炒热点是其中之一,大约算个外因。另一个原因是法国足协上下对开拓远东市场的力度不够。

在中国体育媒体报道倾向性成为定局的情况下,民间和半官方组织的商业比赛和各类业务开发就显得很重要。中国的各大企业在寻找代言人的时候,德巴阿英西的球星成了他们优先选择的对象,而法国球星代言中国产品的情况少之又少。

所以,足球商界在中国未能找到发力点,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或许,这个问题的根源,还可以在足球之外,比如国际政治方面寻找。不过,这就有些超出笔者的知识储备水平了。

(版权所以,转载请联系作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