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很懂西方在怕什么,却不懂岛内民众想要什么

按照惯例,选完地区领导人后的两年,又是县市长选举的季节了。这不,为了增加选情,蔡英文又来接受外媒的采访了。台湾地区领导人很喜欢找外媒来采访,主要是由于自身无法出现在其他重要的国际场合,但又需要把一些话出口转内销来提振选情。因此,找外媒来采访往往是最好的办法,更何况是在绿色民调竟然得出“台湾民众对大陆好感度首度超过反感度”的情况下,这对于接下来的县市长大选来说,绝对是令绿营不安的信号。尽管这个调查报告对大陆而言,属于聊胜于无。

“价值观外交”?醒醒,现在不是冷战时代

对于台当局而言,执政至今陆续失去4个“邦交国”,国际空间进一步缩小。而台当局砸了更多的钱维护剩下几个邦交国,现在也深感肉痛,因此由“金钱外交”改为“理念外交”,重拾所谓的“国际民主联盟”来为自己壮胆。于是乎对外媒喊出一番文青呓语:“我们必须共同努力重申我们民主自由的价值观,以便能够约束中国,将中国霸权影响力的扩张减至最低”。

500

对于自诩为“亚洲民主模范生”的台湾而言,扯上“民主自由”的大旗似乎也理所当然。只不过如今的时代已经不再是以意识形态对抗的时代,连“民主灯塔”的美国都彻底放弃了“民主外交”,为了经贸利益都能直接跟中国、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几乎是整个WTO为敌。而台湾地区此时还用“民主自由”来摇旗呐喊,未免跟不上时代。别忘了,“民主灯塔”的美国可是直接和金正恩进行了面对面的“朝美会谈”。

国际社会上对中国大陆崛起这个宏大的议题还不适应,因此“中国威胁论”总有变体版本此起彼伏。比如说,欧盟对于“一带一路”听起来就颇有微词。特别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建立“16+1合作机制”,协助巴尔干半岛多国修建公路、运河等的情况下,欧盟也发表言论认为中国是在“经济入侵”“破坏欧洲团结”,还炒作所谓的“欧洲各国拒签‘一带一路’协议”的舆论出来,德国更是喊出希望中国“遵守一个欧洲原则”的神奇言论。

可是说归说,德国却是向亚投行注资45亿美元;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注资30亿美元;中铁和德国铁路也签订合作协议来共同参加基础设施建设。法国是第一个公开支持“一带一路”的欧洲国家,马克龙访华行程更是选择西安作为初始站,跑来签订更多的相关协议;英国更是跑在大家前面,首先参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为首个西方大国中的创始成员国。西方银行业高管们还特意举行了关于“一带一路”会议,设立委员会来协调跨越不同业务的战略来取得成果。

500

虽然欧洲各国政府嘴上颇有微词,但是其行动上和各自的金融界企业家们的动作可一点都不慢。而更为现实的问题:现在谁才是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利益的维护者呢?是跟着全世界打贸易战的特朗普还是维护世界自由贸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呢?答案不言而喻:近日,中国和欧盟联合发声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世界的竞争与合作,团结与斗争,嘴上要价,行动定价,这些对于平时只关注选举、蓝绿、统独对抗的一个岛而言,确实难以理解。同病相怜的,或许还有大洋彼岸的某只猫吧。

选举战役的新阶段打响

蔡英文接受了法新社的采访,搞所谓的“价值观外交”,为了增加感染力,又将台湾比作“坚韧之岛”来试图拉近民众感情。当然,为了不太刺激到大陆,又故技重施般地表达愿意与大陆领导人见面和谈话的“善意”,前提是“对等、尊严、没有政治前提”。这种前后矛盾又毫无逻辑的自说自话自然是“出口转内销”的政治话术罢了。毕竟,对于国际社会而言,台湾不过是nobody,不把taiwan当成thailand已经很好了。

选举的季节又到了。正所谓“内事不决怪老马,外事不决骂大陆”,这条金科玉律用来转嫁自身执政危机来说是最可行的选择。

500

在忙完了重大的军公教年金改革后,台湾当局终于有力量和精力来全力应付接下来的台湾县市长选举了。面对着只剩下两成的低迷支持度和“拔管事件”“‘邦交国’断交事件”“吴音宁事件”“香蕉菠萝荔枝等水果大量滞销问题”及台湾顶标学生“用脚投票”纷纷报考大陆学校的一连串民意打击之后,台当局真的有点慌了,急了,因此必须下猛药来给绿营信心,拉拢普通的“中间选民”来助选。

民进党最常用的招式无非就是在选举的时候,把“大陆鸭霸台湾”的论调搬出来。2000阿扁的选举便是如此,2016年的选举也是同样利用“服贸阴谋论”和“周子瑜事件”来打击国际民党,把蔡英文送上地区领导人宝座。显而易见,只要是党内出现了支持率危机或者选举危机的时候,把“台湾悲情”演绎一番,深绿就会一呼百应而中间选民就会跑出来助选,这往往是民进党屡试不爽的招数。

只不过戏演多了,观众难免看到腻烦,所以在N次“断交”“无法进入WHA”“M503航道风波”都无法说服台湾民众的时候,只能加大剂量,搬出日美,再搬出个扭曲版的新“中国威胁论”出来,把“中国大陆的崛起”与“威胁台湾民主自由价值”联系起来,恐吓台湾的民众,试图用国际角度下的“悲情台湾”来引起初步的共鸣,妄图逐步打造“服贸阴谋论”2.0版本。只是可惜,台湾如今的GDP不到大陆的5%,在国际社会上更是毫无存在感,台湾民众再如何对国际不敏感,也能感受得到。

500

500

“遏制说”是为了离间两岸,阻碍大陆统一步伐

2018年台湾的统独民调数据显示,台湾年轻人对统独问题的看法变化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支持统一”的数据从1%增长到了13.1%。“赞成独立”的数据从太阳花时期达到巅峰,而现在跌到了21.1%。民进党绿色外围组织——台湾民意基金会最近的民调显示“台湾人对大陆的好感度首度超过反感度”,这一点单看而言,其实对我们意义不大;可是对于民进党而言,结合在之前的调查显示“台湾民众对大陆领导人的好感度超过台湾地区领导人”(51.1%比46.9%);台湾顶标学生纷纷报名大陆高校,“惠台31条政策”形成新一轮“磁吸效应”的现状,可以明确看到台湾民众的向心力已经发生动摇。

500

台湾高铁站被大陆手机品牌占领

很显然,大陆的崛起已经到了让本土的台湾民众再也不能闷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去“俯视”大陆了。台湾现在经济无法发展,薪资停滞十几年,没有大建设与投资,民众觉得没有出路,自然会将目光投向正在崛起向上的大陆,越发地去了解大陆,寻求出路。这显然是民进党当局所不能接受的“改变现状”。假如两岸长久密切交流且和平稳定,那么显然会撼动绿营操弄台独意识反中去中的成果。因此,强化两岸的“敌对意识,防范大陆影响力进入台湾”就是台湾当局的核心思维,将大陆的崛起与“威胁地区民主与自由”联系起来便是其固定套路。而大陆记者叶青林被禁止入台就成为了其中的牺牲品——他向台湾民众揭发了日本所谓的“救援队”不肯进入救援的新闻。

很明显的,台湾当局正在阻碍两岸的合作与发展,而为了执政的稳固加强与美国的关系,用尽办法来防范大陆的影响力进入台湾,将其描述为“影响台湾民主与自由”的力量。凡此种种,都使台湾海峡局势更加复杂。当然了,不管是台湾自己寻求“刺激大陆换取选票”还是充当美国对华贸易战急先锋,最后吃亏的肯定是台湾百姓。美国除了给些口惠而实不至的东西外,至今可没豁免台湾的钢铁关税,而大陆又刚刚向台湾征收了新的关税。可能台湾人还不清楚,美国对中国大陆征收的500亿关税,其中大陆出口美国的贸易前十的企业,恰好多数是台资。

500

截取了前30家,其中台资占了18家

正如国台办所说的:将台湾的前途、命运拱手交于外人之手,而甘做遏制中国的棋子,那么这样的价值不是台湾之福,而是台湾之祸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