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辛基,特朗普与普京的玫瑰之约?

6月28日克里姆林宫新闻局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将于7月16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晤。

美俄领导人终于能坐下来正式谈一谈了,根据特朗普向来“热情豪放”的性格,也许到七月初,会被西方媒体炒作成一次“玫瑰之约”。

众所周知,美俄关系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用相互敌视来形容双方并不为过。

500

特朗普上台以来,跟普京只碰过两次面,而且都是国际场合,从无举行过真正意义上的正式会谈,连互相试探也不谈不上。

特朗普刚上台时,中国网媒凭着特朗普对普京个人几句带有好感的话,就一拥而上,炒出了一个“美俄联手制华”的话题,后来皆灰溜溜再也不提了。

如果说这种话题是为了哗众取宠,显然自己高瞻远瞩,倒也可理解,如果暗藏着破坏中俄关系的动机,那就耐人寻味了,他们到底是哪头的?

希望这次双普会,媒体至少能冷静一下,不要再搬出“美俄联手制华”的噱头。

在可预见的十几年时间内(普京及后普京时代),中美俄三角关系基本格局不会改变:

中俄关系要好于美俄关系。

中美关系要好于俄美关系。

从中美俄三国领导人之间的正式见面次数就可见一斑。

特朗普与普京赫尔辛基峰会能够敲定下来,主动方在于美国,白宫安全顾问博尔顿的莫斯科之行,主要就是为了筹备这次峰会。

500

双普会对美俄关系不会具有历史转折点的意义,它只是为了避免美俄之间爆发意外冲突,各自划出在乌克兰问题,叙利亚问题,伊朗问题上的红线,以防止高度紧张的双边关系失控,走向武力冲突。

至于美俄能否接受对方划出的红线?这才是双普会讨价还价的重点所在。 美俄根本分歧仍难以彻底消除,政治互信还是难以建立。

单极与多极

美俄矛盾实质就是单极世界与多极世界,霸权与反霸权,包围与冲围的全面较量,美中之间亦是如此。

所以中俄背靠背之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除非美国衰落到二流角色。

美俄陈年积怨如果冰山那般沉重坚硬,从普京上台以来,整整积累了十八年左右,决不是特朗普这把大斧子能够一下劈开的。

北约东扩,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问题等等矛盾,很大程度是由于美国不诚信,不尊重俄罗斯造成的。

在欧洲问题上,俄罗斯被剥夺了话语权,战略空间完全被压缩。大国之所以是大国,就是因为它在国际问题上有参与权,它可能不影响某个冲突的走向,但事前必须先征求一下它的意见。

美国甚至在乌克兰问题都不愿意看一下俄罗斯脸色,一手推动“颜色革命”,强行改变了乌克兰政权更替走向,亚努科维奇当选不被承认,美国中意的尤先科却以重选方式登上宝座,亚努科维奇真正的罪名就是“亲俄”。

只有尤先科这些人才符合美国遏制俄罗斯,中国的战略布局,包括今天的波罗申科总统。

利比亚设立禁飞区里,俄罗斯没有反对,就是想以此赢得美国在政治对俄罗斯解压,但奥巴马让普京感到再次受到欺骗。

叙利亚内战,俄罗斯再也不愿退让,死死撑住阿萨德政权,否则,单凭西方制造的“化学武器”借口,就足以给叙利亚划下禁飞区。

德黑兰--大马士革--莫斯科变成了一个反美铁三角,使美国统治中东的计划难以彻底实现。

在没有得到中国帮助之下,美国无法削弱这个铁三角的存在,问题是美国对中国的潜在敌意,甚至高于对俄罗斯的敌意。

这就是单极思维,霸权逻辑的必然结果,多面出击,处处受阻。

乌克兰危机

苏联解体, 冷战宣告结束,然而过了二十多年,美俄经过短暂的蜜月期,随着普京掌权,从猜疑,冷淡,排挤,走向了全面对抗。

美国将原苏联势力范围国家拉入北约,将导弹部署在俄罗斯家门口,无论俄罗斯强还是弱,都是寝食难安之事。

双方最激烈的碰撞在乌克兰发生,“新冷战”这个名词在媒体反复出现。

乌克兰危机始于2013年11月,当时乌克兰想疏远欧盟转而投向俄罗斯,接近中国。在美国和欧洲盟友直接干预下,乌克兰政局迅速变得动荡不安。

2014年2月22日,美国扶持的乌克兰反对派以街头暴力方式夺权,乌克兰成为美俄直接斗争的舞台。

9月4日,在英国举行的北约峰会上,俄罗斯(观察员)被拒之门外,北约成员国在美国号召下,一致同意将快速反应部队部署在俄边境,以给乌克兰当局撑腰,让俄罗斯知难而退。

美国此举等于撕毁了1997年的《北约-俄罗斯安全协议》--承诺不在东欧驻军。

普京下令举行军事演习,矛头直接东欧国家,尤其是波兰,向美国展现硬对硬的态度。

克里米亚公投之后,并入了俄罗斯版图,受伤最重就是乌克兰,但这是基辅当局紧抱美国大腿,失去政治独立的结果。

俄罗斯是受益方,美国亦是受益方,它利用克里米亚问题,成功的分裂了俄欧关系,所有欧洲大国都加入了制裁俄罗斯行列。

简单说,美国通过克里米亚问题,巩固自己对欧洲领导权,强化了北约的军事力量,打造出一个显而易见的反俄联盟。

乌克兰冲突无法缓和,东西部矛盾日益加深,从主观上来说,并非乌克兰人愿意看到的局面,但美国必须让这场冲突延续下去,将俄罗斯国力消耗在这里。

美国与盟友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又令俄罗斯经济恢复能力受到重大打击,外交上处于极度孤立局面。美国主要手段有:

一,切断俄罗斯资金来源。

二,中止与俄罗斯技术交流。

三,压低全球油价。

四,禁止建设俄欧能源管道。

五,情报部门策动独联体国家(各种斯坦)的颜色革命。

六,开除俄罗斯G8成员资格。

七,舆论上一致妖魔化俄罗斯和普京总统。

但奥巴马政策有一个明显漏洞,就是没有一个西方国家敢为乌克兰的安全提供担保。

当普京越来强硬的时候,美国甚至连原先答应给乌克兰的重型武器也不敢提供,只限于经济援助和舆论支持。

普京并入了克里米亚,但在乌克兰东部采取了克制政策,没有进一步承认两个通过全民公决独立的共和国,给整个冲突留下了余地,美俄呈胶著状态。

2016年,随着特朗普上台,“通俄门”事件爆发,无论从政治上,还是国内民众观感上,特朗普都不得不采取避免跟普京全方位交流。

欧洲国家在追随奥巴马政策之后,却对特朗普持怀疑态度,德国成了改善与俄罗斯关系最迫切的欧洲大国,并力求建设俄欧能源管道项目,即“北溪”工程。

特朗普一再威胁德国停止该工程,德国仍然不为所动,德国已经不愿意再继续制裁俄罗斯,希望将乌克兰危机在欧盟与俄罗斯之间化解。

俄罗斯与中国的关系必然越发紧密,无论在政治上,能源安全上,经济上,中俄都需要对方的支持,这种关系的建立有一个重要因素:美国不可信,谁信谁傻X。

从特朗普现在谋士班子对策来看,他们对中俄如此良好关系感到无法接受,必定要通过各种手段使之分化。

只有分化中俄,才能减轻美国在欧亚同时出击的战略负担,要做到这一点,特朗普需要向普京先送上玫瑰花,以示想要为俄罗斯减轻压力。

美国玫瑰是有毒刺的,普京必然是小心翼翼接过,他要的不是花(如峰会,重回G7),也不是口头承诺,而是美国要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

但是,特朗普既不可能让波罗申科下台,停止支持乌克兰反俄力量,也不可能缩回北约军事布局,甚至不会解除对俄经济制裁。

这不是特朗普想做就能做到的,哪怕是做到一件,都会被坐实“通俄”,搞不好下台后,会被起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进监狱的总统。

500

政治风险如此之大,所以美俄关系不会因一次会谈而改变,赫尔辛基峰会只是给两只猛兽划下界限,不要上演血淋淋局面。所谓“联俄制华”只是无稽之谈,真有那么一天的话,那中国得强到什么程度了?

也许双方在赫尔辛基会达成一个关于乌克兰问题的协议,毕竟这是美国盟友最关心的事情。

但无论是双赢或是多赢,牺牲品只有一个,就是乌克兰。

乌克兰告诉那些甘当美国棋子的政客们,你们不是“民主自由”典范,你们只是炮灰和祭品,是餐桌上的肉。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