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配姓马?奥斯曼希腊和斯拉夫马其顿的“传统”之争

1

艰难更名 结果难说

当地时间2018年6月17日,希腊弗洛里纳州,希腊如期于当日与邻国马其顿政府签署历史性协议,解决缠扰两国20多年的马其顿国名问题。根据协议,马其顿国名将更改为“北马其顿共和国”。

500

自1991年11月马其顿独立之日起,希腊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马其顿国名的抗议。在希腊看来,“马其顿”这个名字既是在对自己领土中的“爱琴马其顿”地区宣称主权,也抢占了历史上亚历山大帝国的光荣,因此更名之争一直从1991年闹到现在,已近27年。

马其顿在国名前加上“北”来解决与希腊的争端,并不是临时商议的结果。为了给马其顿起新名字,希腊人煞费苦心,从1995年就抛出了“新马其顿”、“上马其顿”、“斯拉夫马其顿”等一系列改名方案。2008年布加勒斯特北约峰会之前,联合国调解人马修·尼米兹还另外提出了“宪法马其顿”、“独立马其顿”、“马其顿民主共和国”,以及用西里尔字母写的“马其顿”等名字。2018年10月,尼米兹首次提出了“北马其顿”方案,2010年希腊表示接受,到了2014年,希腊和马其顿达成初步更名一致意见,即在“马其顿”前加上地理属性描述词——这是本次“北马其顿”方案初步定案的背景。

说是初步定案,是因为两国总理签署的协议在国内还有许多麻烦:马其顿总统伊万诺夫宣称不承认其总理塞耶夫签署更名协议的有效性,要用公投决定是否更名;希腊总理齐普拉斯也遭遇了国内强大的抗议浪潮。所以这次突破历史的协议到底会不会终成一纸空文,现在来看还有点悬。

事实上,争来争去的两国,都是在强行拿“马其顿”说事儿。

2

斯拉夫马其顿vs拜占庭希腊

传统的马其顿地区概念大体覆盖了6.5万平方公里的地理范围,其中南部由爱琴海命名的爱琴马其顿约3.4万平方公里,现属于希腊;北部由瓦尔达尔河命名的瓦尔达尔马其顿约2.57万平方公里,现为马其顿共和国;东部由皮林山命名的皮林马其顿约0.6万平方公里,现属保加利亚。

500

马其顿激进民族主义者提出的统一马其顿

“马其顿”与古代马其顿帝国有地域文化渊源,但也仅仅是地名上的渊源。古代马其顿发祥于爱琴马其顿,但北马其顿才是马其顿人的基本居住地,被希腊人视为蛮族。但蛮族比较能打,几次向南进攻,在希腊北疆形成了古代马其顿国家,逐渐崛起并一举征服希腊,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事实上古希腊文化恰恰是借助马其顿扩张,才广泛传播,形成了历史上“希腊化时期”。所以希腊人对“马其顿”的名字异常敏感。

被罗马征服后,随着罗马帝国东西分治,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多个王朝统治了马其顿地区。经历了数个世纪的拜占庭化之后,斯拉夫人在6世纪入侵这一地区,巴尔干半岛的族群构成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到9世纪末,拜占庭北部的(斯拉夫化)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从拜占庭手中夺取了绝大部分马其顿地区,争取到教廷认可后,保加利亚教会取代了希腊教会对马其顿地区的控制,并推广西里尔字母,用接近保加利亚语的斯拉夫语取代希腊语。马其顿地区的这一轮保加利亚(斯拉夫)化,一直维持到1018年萨穆伊洛王朝被拜占庭帝国消灭。但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折腾,从文化到族群,马其顿都与希腊地区形成了明显差异。

500

第一保加利亚王国,9世纪末

同一历史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在公元867年~1057年被称为“马其顿王朝”,是因为该王朝建立者巴西尔一世虽然身为亚美尼亚人,但曾被关押于有大量马其顿人的“马其顿监狱”,因此被取了“马其顿人”绰号,带有明显的戏谑甚至侮辱的意思。可见在拜占庭时期马其顿人的地位。

1185年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建立,并再度从拜占庭手中夺走马其顿地区。到了1330年前后,塞尔维亚帝国崛起,将马其顿纳入自己的版图。斯拉夫化的马其顿和拜占庭化的希腊人越行越远。

500

1350年的巴尔干地区,塞尔维亚帝国


3

土耳其牌大希腊主义

在塞尔维亚帝国君主杜尚死后,马其顿地区陷入诸侯战乱,并在1389年科索沃战役中,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大部分,到1430年完全被土耳其人控制。奥斯曼土耳其一直将对马其顿地区的统治维持到1912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和此前的斯拉夫化时期差不多。

每一轮巴尔干半岛的政治洗牌,都会导致马其顿地区的文化清洗。讽刺的是,今天希腊认为自己马其顿地区在文化上从属于自己,这个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土耳其人构建的:奥斯曼帝国把信仰东正教的巴尔干民族都当作希腊人,命令希腊人东正教会管理马其顿地区,而将斯拉夫人排除在外。这种统治上的“懒政”,在奥斯曼帝国解体后帮了希腊大忙。

500

解体前的奥斯曼帝国

所以,如果非要说马其顿地区有什么“自古以来”的希腊文化,那么也是奥斯曼帝国版“希腊文化”。但这一文化冲击并未完全消除此前保加利亚斯拉夫帝国的文化传统,从而制造了今天马其顿的问题。至于亚历山大大帝和雅典斯巴达的光荣……在2000年间无人提起。

18世纪后,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统治日渐衰微。19世纪下半叶,在席卷世界的第一轮民族主义浪潮中,巴尔干地区各个王国都在推行自己的民族主义大国梦。希腊国王幻想重建拜占庭帝国(而不是雅典或亚历山大的事业),保加利亚怀念保加利亚沙皇的辉煌,塞尔维亚人称自己才是南-斯拉夫的代表。

于是,除了战场对抗外,各国都动员起教会学校,构建并推广民族认同。位于交界处的马其顿地区,被希、保、塞三方势力渗透。到1890年,保加利亚在马其顿地区设立学校近800所,希腊与塞尔维亚各约200所。同期,三方也在积极整理马其顿地区族群资料,寻找将马其顿纳入自己版图的依据。在每个国家的统计材料中,马其顿地区居民都是以该国民族居民为主……而底层贫农并不在意民族概念,所以甚至出现了这样的笑话:因农户将孩子送到不同教会学校,而导致在统计上一家人同时出现三个民族。

4

大帝国主义压小帝国主义

1877年俄土战争加速了奥斯曼解体的进程,也将巴尔干地区的纷争提上了时间表。1878年俄土《圣斯特法诺条约》将马其顿划给保加利亚,虽然在柏林会议后,马其顿仍归奥斯曼帝国,但所有国家都在准备着下一轮的版图争抢。

500

柏林议会后的巴尔干

1912年11月~1913年5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希腊、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等国联手将土耳其踢出巴尔干,用《伦敦和约》将土耳其全部欧洲领土拿走,在阿尔巴尼亚独立的同时,马其顿也被三国占领。塞尔维亚先是答应将大部分马其顿地区交给保加利亚,随即反悔,导致1913年6月爆发了围绕马其顿地区划分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最终以8月《布加勒斯特合约》收尾,形成了今天瓦尔达尔马其顿、爱琴马其顿与皮林马其顿分属三国的格局。 

500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后格局

一战爆发时,为了争取保加利亚,两个帝国主义集团都拿马其顿当奖品。俄国对塞尔维亚施加压力,令其对马其顿让步,而同盟国直接保证将整个瓦尔达尔马其顿都划分给保加利亚,结果斯拉夫人保加利亚直接倒向德国,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后,巴黎和会上马其顿的独立要求直接被各大国无视,将瓦尔达尔马其顿送给塞尔维亚,成为了后来南斯拉夫的一部分。

5

马其顿民族 20世纪制造

二战期间保加利亚作为希特勒纳粹政府的同盟,占领了几乎整个马其顿地区。铁托一方面支援马其顿人的反法西斯斗争,一方面构建了一个民族自治的南斯拉夫。为了避免瓦尔达尔马其顿继续被其它势力进行文化干预与渗透,也为了以马其顿民族重构为跳板,向希腊输出革命,铁托开始以共产主义的名义制造马其顿民族主义。他在1942年“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反法西斯会议”承认马其顿人的民族权利,1943年组建马其顿共产党,更在1944年成立南斯拉夫联邦内的马其顿人民共和国。

由于历史上反复被希腊、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实施高压民族政策,马其顿语早已濒临失传,因此马其顿语也成为了反法西斯战争中,马其顿共产党游击队构建身份认同的文化武器。伴随战后铁托政府对马其顿民族重构的大力支持,马其顿语重新被“制造”出来,并延续至今。在南斯拉夫联邦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中,马其顿人民共和国在各类民族学校中不断完善马其顿文字,扶持了大量民族教会组织,可以说今天的马其顿民族主义,主要是在南斯拉夫联盟下,被加速发展而来的现代产物。

瓦尔达尔马其顿在民族化的过程中的彻底摆脱了其它势力的影响,但在大塞尔维亚主义上台后,也决定摆脱南斯拉夫,成为最先独立的共和国之一。

500

前南斯拉夫地区冲突形势

6

马其顿帝国是希腊的光荣 马其顿人是军政府的猎物

从1850年希腊王国提出“大希腊主义”开始,马其顿地区就一直是希腊虎视眈眈的肥肉。除了长期的文化渗透,在夺得爱琴马其顿之后,希腊还对爱琴马其顿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民族“灭绝”政策。


由于瓜分马其顿的时间太短,缺乏文化共同体积累,希腊只能咬牙拒不承认“马其顿人”的概念,强调“马其顿”仅仅是个地名。虽然已经两千年没人在意古希腊文化,希腊人还是强调自己和马其顿人都是古希腊文明的后裔。从1913年拿到爱琴马其顿后到二战期间,希腊政府通过用拷打、强奸、谋杀和流放等手段,对马其顿地区族群实施高压白色恐怖统治。除了制造“单一种族”神话,希腊还将大量斯拉夫语的山川、河流、城市等地名改为希腊语,将马其顿语列为禁用语。

希腊军政府用比法西斯更残暴的手段推行“希腊化”暴政,对于反抗者,杀人放火是寻常待遇,以村庄为单位的地图抹除也是司空见惯。1920年后,希腊和保加利亚、土耳其之间还进行了族群交换,用强制迁入迁出,改变爱琴马其顿族群构成。数十万土耳其人、保加利亚人、马其顿人被迁往外国,近百万迁回的的“希腊人”填补空缺。从1913年到1926年,爱琴马其顿地区希腊人占比从43%上升到89%。而之后的1936~1940年梅塔克萨斯独裁政权期间,凡是使用斯拉夫语的人都要遭受罚款、毒打甚至监禁。希腊内战结束后,还有3.5万马其顿人逃亡其它国家,希腊右翼军政府的残暴野蛮可见一斑。

在整个冷战时期,作为西方世界抵御苏联的桥头堡,希腊把来自南斯拉夫的斯拉夫-马其顿民族文化当作共产主义的代表,一直维持着高压民族政策,直到20世纪末。反过来说,19世纪后造出来的希腊民族概念成了对抗共产主义的利器。冷战末期的1990年,美国人都看不下去了,在人权状况国别报告上专门提到希腊马其顿人的问题。

7

维稳就是吃饭睡觉打马其顿

希腊在马其顿外交正常化的进程上持续施加阻挠至今。苏联解体后,西方已经不介意接受马其顿加入国际体系。但由于希腊的反对,欧共体在1992年初承认了从南斯拉夫退出的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而没有立即承认马其顿。为了加强国际封锁,希腊政府领导人奔走各国进行游说,甚至在1992年4月26日的《时代》周刊刊登广告对老布什喊话,呼吁美国政府不承认马其顿国名。在同年6月里斯本会议中,欧共体一致同意希腊关于马其顿更名前不应获得国际承认的要求,被希腊政府视为外交胜利。

民族对立情绪反过来也绑架了希腊政府。随着多国承认马其顿政府,希腊新民主党在1993年大选中下台。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党上台后,仍然延续着前任政府的高压外交政策,甚至更进一步对马其顿实施经济制裁:

1993年底到1994年初,马其顿共和国获得西方世界主要强国的承认,泛希社政府在面临严重的声望打击之下,即升级策略,于1994年2月实施对马其顿共和国的经济封锁。由于马其顿没有出海口,而联合国又对波黑战争中的南联盟实施全面制裁,马其顿成为陆上孤岛,经济在希腊封锁下濒临崩溃。1994年马其顿GDP下降了10.1%,通货膨胀率飙升到300%。高失业率与城市萧条,直接让马其顿政府放弃了旧公有制经济体系,用私有化解决经济问题。

希腊连左翼政党都要紧紧抱住民族主义的大树,更不用指望其它政党的节操。

1995年9月,通过国际调停,希腊与马其顿签署了互相承认的谅解与合作备忘录,希腊解除长达18个月的经济封锁。希腊与马其顿从此才逐步走向外交正常化,马其顿经济危机得以缓解。在希腊的强烈压力下,马其顿更改国旗,修改宪法,明确指出“这个国家对周边的国家没有任何领土要求”。

在漫长的更名扯皮中,马其顿到2008年已经获得了118个国家的认可,马其顿积极的民主化改革也博得了西方阵营的喝彩。马其顿地区如果能作为西方阵营遏制俄罗斯的战略支点,效果无疑将非常明显,但马其顿迟迟未能加入北约,恰恰也是希腊凭借在北约中的反对权施加干涉的结果。马其顿更名问题就这么一直延续到现在。

500

1991~1995马其顿共和国旧国旗,同古马其顿国旗及现希腊马其顿州旗

8

争的不是名字 是存在感

500

菜鸡互啄,项毛竖起才能显得自己体型大

常年的历史惯性将希腊的马其顿问题塑造成了不可触碰的政治正确。一旦在任政府立场有所退缩,反对党必然要拿民族主义说事。而最近十几年,没有哪届政府能在经济上有所作为,所以也走不出靠敲打马其顿来维稳的套路。

所以希腊总理齐普拉斯这边刚签完更名协议,最大反对党新民主党就要跳出来抨击政府——新民主党二十多年前被相似理由轰下了台,记忆不可谓不深刻。齐普拉斯想要用外交破冰拉近与西方阵营强国的关系,缓解经济压力,但很可能还没等经济胡萝卜送到,民族主义大棒就会送他上天。

在巴尔干地区这种大国博弈的地缘破碎带,任何“自古以来”的文化主张都缺乏传承连续性,消解民族身份与强化民族认同,都不过是维持政治凝聚所必要的现代文化构建。或者说,没有新鲜赶制出来的民族主义撑着,这些巴尔干国家连存在的理由都找不到。今天的希腊与古希腊几乎没有文化关联,但不妨碍希腊在奥运会上用古希腊文化给自己贴“文明古国”的标签;联合国“新人”马其顿作为地区斯拉夫民族共同体,甚至要从另一个民族文化——古马其顿上寻找历史自信,用亚历山大旗给自己增加文化厚度。

“没文化”本身并不算什么致命问题,反过来也可以减轻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包袱,但前提是有一套高于民族主义的现代文明体系。共产国际一度能在洲际范围内压制民族主义,构建世界尺度的现代文化秩序,足以说明文化、身份认同并不必然需要传统提供权威。但随着社会主义阵营解体,世界迎来第三轮民族主义浪潮,东欧的文化结构也随之“降级”,陷入自大兼自卑的民族主义泥坑。眼下希腊经济连年恶化,也许不等马其顿改名协议落实,新一轮制裁马其顿的政策就会出炉。就算亚历山大大帝复生,在这场无厘头的争斗中怕是也找不到自己的立场。

本文自马前卒工作室微信公号

作者:Harry1986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