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政治?中国的“混合型”治理了解一下

【本文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杨光斌教授,在6月9日在“思想者论坛”的主题演讲,观察者网首发,未经作者审定。】

各位同仁上午好,很荣幸来到“思想者论坛”,这是我第二次参会了。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40年国家治理之道”,我将其概括为“坚持方向、混合至上”。

在历经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政治战役”、开放互联网的“科技战役”和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入WTO的“经济战役”之后,中国终于从一个欠发展国家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不但是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中国时刻”。如何看待改革开放40年,如何总结其成功之秘笈,必然是全球思想界的热门话题。

今天谈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建设方向。社会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主干道路。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之争,还在进行当中。虽然第三波浪潮之后社会主义国家越来越少,但是我们有理由坚持走下去。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研究。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有13个,除去日本、俄罗斯、美国三国,发展中国家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菲律宾;南美洲有墨西哥、巴西,非洲有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所以在10个国家中我们做一个归类的话,结果是1比9,中国是民主集中制,其他9个是自由民主,且它们和我们没有办法比,存在天壤之别。

500

如何维护社会主义秩序?根本之道是有一个坚持人民主体性的政党。我们讲人民民主,人民不会自动实现自己的利益,他们需要代表者、组织者,或者是代表性政党。这个党为什么代表人民?关键是团结性。党的团结不是必然的,比如苏共、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都有犯过错误。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十九大提出强调团结性决定了政党命运,要抓好“关键少数”。

在坚持社会主义秩序方面,我们也曾经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首先是国际思潮,尽管“历史终结论”终结了,但是我们的一些学者,尤其是一些干部,他们从过去的自由化浪潮中成长起来了,那些东西对他们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一有问题就找市场,这是他们最容易想到的方案。

在社会结构张力方面,有一个自发秩序、人为秩序,共产党作为人民代表性政党,永远面临市场经济产生资本权利之间的张力,这个张力越来越严重,是资本民族还是人民民主主要是在这个地方体现。

坚持混合型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与价值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邓小平的伟大就在于他满足了诉求的多样性。一个社会当中有左中右、上中下,再好的学术和理论也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诉求。而一部分人诉求理论极端化,就会导致理论崩盘。混合型价值趋向导向的是民主观。这是治理型价值观,是民生导向的民主诉求。

民主集中制这个词特别好,这是我们的伟大发明。民主集中制探讨的是“谁统治”、“如何统治”的问题。具体可拆分为四个维度。一个是纵向的中央、地方立法关系。另一个纵向关系是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它分为1.0、2.0、3.0三个版本,革命是1.0版,毛泽东是2.0版,改革开放以后是3.0版。总体来说民主和集中趋向于平衡,这是一个好的方面,也在国际社会科学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民主集中制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将权力行使的集中性、权力分享的民主性和权力来源的民本性有机统一在一起,形成了中国自身的政治模式,所以如果说要谈论中国模式的话,民主集中制及其中介机制、群众路线就是最根本的模式。

50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果说“发展型国家”相当于国家集中性,同时不乏民主因素的一面,那么作为多元主体的利益集团的出现则是经济自由的一种象征,因此说中国的政治-市场关系是一种事实上的民主集中制并不牵强。

改革不但是一个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固本革新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些人保守,我们改革方向去什么地方?正是因为这些坚强力量,使得我们能够固守我们应该有的东西。所以,我也认为政治标签是社会科学落后的象征,我们知识太少,读书太少,想法太多,尤其是网络时代读书少想法多。换一种说法就是以错误的观念判断正确的行动,这样的例子到处都是。

比如这次修宪,为什么不能修呢,国内有些人颇有微词,国外也在大谈特谈。其实,这些在理论上是可以说得通的,80年代约束权利是普遍的,但如何约束我们不知道,当时影响力最大是美国,美国总统制四年一期不能超过两届,我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民代表大会相当于西方议会制,我们用总统制的帽子套在了议会制头上;而议会本来没有被约束的,二战以后德国总理干满四届的就有阿登纳、科尔、默克尔。我们取消国家主席、副主席任期制限制本来就是正确的,那些反对的声音只是以错误的观念看待正确的行动。

什么是好政治?简单说其实是民主自由、秩序、法制“三统一”。民主是活力,参与分权。权威是秩序,民主可能走向暴政,所以需要法制,但是法制太多也不行。法制是法先王之法,太多也不行,所以“三统一”是一种抽象的说法。实现“三统一”需要好能力,下面是国家治理能力指标:

首先是体制吸纳能力,官方对国家对社会意识形态认同能力,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草根阶层、精英阶层知识阶层、企业阶层,每一个阶层对体制挑战都非常巨大,民生对草根阶层相对容易,民生满足能力为主,知识阶层是话语权问题,企业阶层可能是另外一个层面问题。其次是制度整合能力,即政府层面国家内部政治权利关系上有一个强大整合能力,在我们这里是民主集中制。第三是政治自信能力。最后讲一句,国家之间的差异不但体现在制度形式是否符合各自的文明基因,更直接表现在国家治理能力上。谢谢大家。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