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少宇:澳大利亚究竟怎么了?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岑少宇】

中澳关系波折,有一阵子了。之前都是口水为主,但这几天的新闻,可有着实打实的内容,从中可以窥探一二。

首先,太平洋岛国所罗门放弃与华为签订的合同后,澳大利亚提出将资助铺设一条海底通信光缆。而就在几天前,同在太平洋的瓦努阿图,顶着澳大利亚“中国威胁论”的压力,首次公布与中企合同。

毕马威的最新报告则称,中国2017年对澳投资同比减少了11%,这是近几年来的最大降幅。

这说明两点,一、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国谈感情,背后是钱;二、澳大利亚不和中国谈感情,得小心伤钱。

澳大利亚人那么想不开?

在中澳关系跌宕之际,澳大利亚政客们并非“同仇敌忾”,包括陆克文在内的多位前政府高官,都批评了现任的不友好言行。

有些朋友会认为,这只是澳政客的“双簧伎俩”,但实在是没什么根据。这既高估了西方政客的“技术水平”,也低估了他们的分歧。

简单地说,澳大利亚的惯常策略就是在中美间保持平衡,与美国维系政治和战略关系,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过去大家相安无事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实力相对弱小,“经热”的同时,不需要刻意用“政冷”对冲。

现在中国的体量已经相当庞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保守势力都开始对中国在南太平洋的投资、援助活动警觉起来。

这就成了澳大利亚“想不开”的第一层动因。但由于竞选政治,反对党一定会利用这种矛盾发起攻击,当你怠慢美国时就攻击你与中国走得太近,动摇国家安全,当你“警惕”中国时,就指责你破坏经济发展前景。

“双簧”不过是政党政治的副产品,不是他们有多么高明。而投资下降带来的“视觉效果”,也在告诉各方,搞这种“双簧”根本玩不溜。而且从长远来看,中美之间的平衡会进一步变化,这种骑墙态势越来越不稳当。

特恩布尔本人也需要骑墙,相比其他竞争者,他与中国有些渊源。他和一群人吃饭,其中有个中国商人,并非单独密会,也在政坛闹将起来,后面才有了那句“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

500

(观察者网视频截图)

对于特恩布尔来说,现在至少没人能给他找这样的麻烦了。私底下是否仍通过某些渠道与中国商人保持联系?天知道。

这里我们已经触及了第二层动因,也就是竞选政治本身。澳大利亚执政党也许需要议题捞选票,但他们可能错判了形势。

诚然,部分澳大利亚人对中国抱有敌意,可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只是秉承了西方种族歧视的惯性,没有成为主流。

普通民众对中国政治经济确实有不了解之处,形成偏见,但没有上升为选举中可资利用的“敌意”。主要归功于中澳之前的贸易稳定发展,使得金融危机以来,澳大利亚经济总体平稳,“loser”不多。

所以,澳执政党如果要靠打中国牌吸引选票,不能冠冕堂皇地发表非主流的歧视言论,对那些敌视中国的人而言,没有刺激性的“增量”。而通过凸显中澳在政治经济体制上的不同,即使符合普通民众的一般认知,但这个话题本身不是他们的敏感点,“增量”也很有限。

澳大利亚很可能在明年再次选举,届时就可以见分晓了。

第三层动因,则在于澳大利亚人想象中的“国家利益”。


澳大利亚的大国情结

澳大利亚是区域大国,自视甚高,因为远在南太平洋,各路势力对该地区的投射能力,都非常有限,所以单凭自己的体量就可以傲视周边。

美国以航母数量之多,海运后勤能力之强,倒是可以干预,但美澳算是同文同种,都是“五眼联盟”,一般而言,没有什么矛盾,更懒得管南太平洋岛国。所以,客观上,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就是南太平洋的地区强权,在当地有种说一不二的架势,当地的基础建设,往往也是澳大利亚的菜。

在精心包装之下,普通老百姓也非常认可澳大利亚的地区地位,甚至认为是地区和平、稳定、繁荣的基石。

但中国的复兴,让澳大利亚政客感受到了动摇地区霸权的“威胁”,并有冲动将这种“威胁”像普通百姓传输。

这当然也是误判,民粹主义虽然有所回潮,但全球化本身并没有退步,将周边地区视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甚至“严防死守”不许他人涉足,根本是在开倒车。

而中美势力消长,对于第三方而言更应该与时俱进,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刻舟求剑,时刻担心“破坏”现有的平衡。

就目前的观察来看,这种宣传伎俩成效不彰,因为普通澳大利亚人对时事认知有限,不像中国网友那么关心天下大事。他们的地区霸权自豪感,浮于表面,流于空洞,谁知道南太平洋那些岛国究竟在搞些什么工程。

但我们更要提防,反华人士以此作为宣扬中国威胁的突破口,炒作中国在周边活动的新闻。

如前所述,单独炒作中澳的不同是没用的,因为普通受众早就听出老茧,也与他们关系较远。炒作在澳大利亚的经济活动,也容易引起反弹,因为投资进不来,就可能有普通百姓的利益受损,也会受反对党攻击。

而就周边地区事项进行炒作,一方面契合澳大利亚普通民众的地区霸权自豪感,一方面又能够顺理成章地突显中澳不同(如环境、企业制度等),同时,还能减少澳国内的反弹。

其实,真的要算算账,这些“国家利益”对澳大利亚来说,真不算什么,根本无法与中澳经贸关系相比,这也是我称其为“想象中的”原因所在。而且中国很多方面的建设能力,是要优于澳大利亚,对地区发展更有好处。

但架不住有人以个人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先,借此挑战中国的正常经贸、援建活动。如何反击挑衅,有理有利有节地与澳大利亚这样的强权打交道,这是中国推进一带一路,乃至走向全面复兴必须要过的一关。

中国的“武器库”

短期内,我们不可能攒出美国那么多航空母舰,凡事问航母在哪,也不是我们的行为方式。对澳大利亚显然还是“文斗”为主。

首先,利用好澳大利亚国内矛盾,借力打力。特恩布尔和中国商人吃饭的事情,就充分说明西方政治的玩法。

像中国对澳投资下降,就是反对派可以充分利用的材料。有时候,投资也会有扩大、消化、再扩大的正常波动周期,但现在这种情况,自然就要突出强调中澳关系的影响。

500

其次,练好自己的内功。如果在工程上能够对澳大利亚形成压倒性优势,胜算也更大。

再者,强化“民心相通”,直接争取岛国民意。澳大利亚虽然看似地区一霸,毕竟不像美国那样擅长颠覆。本国民意对于岛国政客的选择有更大的影响。

最后,也不排除与澳大利亚企业共同开发的可能性,互利、合作本来也是“一带一路”的应有之义。澳大利亚地缘上的接近,能为岛国工程提供不少便利。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