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串装D30到自产WS18,看WS20的未来在何方

上回说到这个成发厂在经过一番努力之后,终于是苦尽甘来拿到科研经费,砥砺奋进装配战神动力成功,在2007年1月轰-6K首飞之后,成发在40多年的“拳头产品”涡喷-6订货量逐年下降之后,总算是找到了未来工作的重点和关键,虽然此时成发围绕D-30KP2的“生产”实际仅限于对引进发动机与轰-6K适配部分的改进,手中实际拿到的项目也只是发动机易损备件的研制和生产。真正的改变,是从运-20项目正式立项开始。

500

▲ 运20发动机的动作要比原型机甚至这个早期方案都要早

2007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上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年6月20日,大型运输机项目正式立项,代号072工程。在此期间,2007年3月,对大型运输机早已预研多年的一飞院就已经确定要在大运上配装D-30KP2发动机,而参与轰-6K研制工作之后的成发厂也毫无疑问成为给大运改装发动机的不二之选。

500

▲ 轰-6K的量产证明了成发在D-30KP2上的基础

当年3月,双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后,成发就向一飞院提供包括D-30KP2相关数据(成发在试车台上实测而不是看手册获得的数据)、电子样机、技术说明书等相关资料;年底,双方又正式签订了成品技术支持协议。在这期间,当时的中航二集团在当年秋天正式立项进行D-30KP2整机的国产化任务,正式赋予WS18的型号。

500

▲ WS18和D-30KP2几乎没有区别

为什么在运-20而不是轰-6K立项之时才立项WS18的研制,原因并不难理解:相比轰-6K这样一款当时空军眼里更像一款过度型轰炸机的产品,运-20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都毫无疑问是中国空军划时代的关键性产品,因此相比于轰-6K在设计中的种种“凑合”(包括飞控的因陋就简),运-20在各种设计上都更加富有战略眼光,再加上运-20单机需要安装4台发动机,在轰-6K的产量显然不小的情况下,仅靠200余台进口发动机显然是不够的,在涡扇-20研制周期较长的情况下,能够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并满足需求的,自然只有国产化D-30KP2一条路。

500

▲ 事后证明,当初的200多台进口发动机确实远远不够

在最初的时候,成发对于WS18的国产化进度是十分乐观的。按照原计划,成发计划在已获得的发动机图纸、大修资料、技术说明书等资料为基础,结合已经立项的易损件、必换件研制和发动机改装项目,在2009年6月完成发动机国产化研制,并在2012年完成地面试验和鉴定工作。从发动机最后在2014年9月16日交付试飞单位,并在12月6日完成发动机研制试飞的时间节点来看,WS18的研制进度基本和最初的预计还是没有太大的出入。

500

▲ 试飞D-30KP2时的762号机,除了拆掉了盘子,基本没有任何变化

实际研制过程中,由于WS18本身的整体技术水平不是很高(说起来是苏联上世纪60-70年代的产品),加上成发早期对D-30KP2的摸底比较彻底,而且这种仿制发动的研制可以使用国产化零部件串装在原型发动机上的方式进行测试,比较容易开展测试和积累研制成果,因此在国产化发动机正式立项后第一年,就有超过100项易损件和超过350项必换件完成研制,在当年年底,WS18发动机的国产化零组件比率已经超过20%。2008年初,WS18的燃烧室等关键产品就成功串装上了D-30KP2发动机并且顺利运转。

500

▲ 与别的发动机要用专门的试车台不同,WS18的试飞都是找了762号伊尔-76“串”做试验机的

当然串装之后,军迷们关于发动机定义上的一个经典问题再一次出现了:如何断定一台串装零部件后的发动机是D-30KP2还是WS18?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的航空工业向来是只要有国产串装件就可以把自行研制的型号名称算上去了,称之为WS18XX%国产化零组件串装机,但是对于不少军迷来说,这可能就不太令人满意,毕竟这似乎算不得“完全国产”,而对另一些军迷来说,谁要是敢说这台发动机本质上还有不少D-30KP2或者说也可以算是“俄发”,那一顶巨大的帽子必然就要向你头上扣去。

500

这个时期的出现的发动机如果仔细了说还行,非要定性就有点强人所难了:说是毛发吧,这么些个国产件串装着呢,这么说完全是无视军工人的努力和奉献;说是国发吧,西飞厂表示这发动机上还打着那么多串的俄文字母呢……所以啊,让咱们忽略这个问题就好。

500

▲ 俄文字母什么的,轰-6国产化之后很多年还会遇到

到今天,无论是用继续购进的D-30KP2,还是成发厂早期交付的WS18,限制运-20的量产的因素基本已经消失,西飞厂尽管同时还要忙于轰-6K的生产和改进,同时为下一代远程轰炸机的研制做着准备工作,但稳定交付运-20的依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500

▲ 不稳定也变不出那么多飞机不是

至于大家热切期盼的安装WS20的运-20,如果单纯从运输机的角度来看,反而不那么具有急迫性。

因为WS20作为一个基本性能对标CFM56中期型号,主要用于取代WS18和D-30KP2用于运-20的发动机型号,其主要的性能指标优势在于大涵道比带来的节油效果,而在推力指标上基本与前者接近,因此简单的换发虽然可以带来载油量的上升,但是在提升载重能力上增益有限;而得益于运-20的优良设计,即使在使用耗油率偏高的D-30KP2/WS18时,其最大载重下航程性能还要优于伊尔-76,而后者在混凝土跑道上载重47吨情况下3000公里的航程,对于基本以执行国内运输任务为主的中国空军来说已经相当够用了。

500

▲ 伊尔76的航程已经够用,运-20那是更够了

当然,WS20的意义还是很重要的。

一来与CFM56系列一样,该型发动机有着进一步提升推力的潜力;二来,低耗油率带来的成本优势对运-20未来可能的民用运输领域意义非凡,而延长飞行时间对于包括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等所以运-20平台进行改进的特种机而言同样意义重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对它的期待,更多的还是在这一层面。而WS18和D-30KP2,则依然会在轰-6K以及运-20A身上,默默地为人民空军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500

- 欢迎关注 -

微博|@天真卖萌Bernard

微信|胡诌施佬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