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什么大多数长辈都觉得玩电子游戏弊大于利?”一文的杂感

电子游戏对于青少年的“成瘾性”(当然,单从生理学角度上讲,严重程度和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肯定远不及各种毒品和成瘾类药品)是肯定的,而且比其他娱乐方式要强很多。

青少年,都处于受父母养育的年龄,不用为自己的生计、养孩养老等现实生活问题发愁;在学校里,紧张的学习对于大部分天赋一般的孩子来说,肯定是枯燥少趣的。而电子游戏是青少年娱乐方式中综合成本最低,所带来的愉悦和欣快感又最强的一种。

在这里可以和其他的娱乐方式做一下简单对比:

广义玩具类,如手办、静态模型、动态模型、无人机等:金钱成本和对本人的手工能力要求相对高;

参加演唱会,偶像追星类活动:金钱和时间成本都较高;

看漫画、小说:追剧等,缺乏互动性;

各种体育运动:如果本人先天条件不行或水平不佳会被其他玩伴排斥;

线下各种社团、社交活动:排斥性格相对胆小内向及无特长者;

谈恋爱:在青少年时代,谈恋爱基本上是帅哥和美女的专利,也许最近十来年再加上各种二代吧。广大颜值一般和较差的男女群众虽普遍春心萌动但根本无实际机会。

电子游戏给青少年带来的愉悦和欣快感,精神和生理两方面都有。精神上的就不用多说,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最擅长于造梦:在未知世界里打怪冒险成为英雄、驾驶豪华跑车狂飙、指挥千军万马作战、武侠对决、持枪对射、在世界大赛上踢球打球、与帅哥美女恋爱……这些原本只能存在于个人脑海妄想中的东西,在游戏中全都能变为“现实”;而生理上带来的欣快感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表明的诱人体验:笔者小学的时候,如果考试成绩比较好,笔者母亲给的奖励就是允许在她单位的586上玩红警95。那时候往电脑前一坐,游戏一开,就能感到鼻腔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淡淡的香味,非常欣快愉悦。三四个小时过去,但个人真的感觉像是只过去了半个小时。后来笔者在大学寝室里和一个也是从小就玩游戏的哥们(寝室6个人,除了笔者和这个哥们,其他4个中只有一个人初高中的时候玩一玩FIFA、NBA2K和血战上海滩,玩得也不多,另3个都是好学生,几乎从来不玩电子游戏)聊天,那个哥们也说小时候玩游戏时,和笔者有类似的感觉,鼻子里好像能闻到一股香味。

笔者和那个哥们还是属于家长有能力辅导学习和督促,本人有一定学习能力并有自控能力的,考大学还能考个武大。那对于我们身边大量存在的,没有多少书本知识学习天赋,无论自己如何努力就是难以开窍,家长也无能力辅导督促只会唠叨,在平时考试中屡屡受挫的青少年学生而言,他们在家里总受父母的批评责备,在学校则受到老师和成绩相对好同学的轻视,受挫感强烈,那什么能成为他们可以用较低成本轻松容易获得最强烈快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呢?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电子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很直观。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广大家长的痛点其实是在“我的孩子没学好”上,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沉迷游戏,沉迷网瘾,就很直接地把“孩子没学好”的责任直接归结到游戏、网络上。游戏和网络对孩子的吸引力确实强,但孩子沉迷于游戏和网络并荒废学业,背后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我高中时,班里的男生几乎人人打游戏;大学时,虽然我们寝室里好孩子多,但整个寝室楼里玩各种电子游戏的不在少数,他们既然能考到武大来,说明高中时学习是不赖的。这背后无疑就存在一个很多家长都不敢也不愿意直接面对的问题:即便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游戏、网络这种“电子海洛因”,你的孩子玩不到游戏也上不了网,那他/她就可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从三本都考不上直接进入985211随便选的境界,拿到高含金文凭,找到好工作升任总经理,迎娶白富美或嫁得高富帅,最后走上人生巅峰?

当然,我不否认某些具有书本知识学习天赋,但个人自控能力不够的学生,把他/她放到考试集中营式的初高中里,依靠军事化管理,禁止几乎所有娱乐活动,强迫其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和应考上,最后可以使其在某些关键性考试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不过当前国内高校“严进宽出”的基本局面并没有完全改变,这样的孩子即便进入985211,在一个突然没有各种约束而又充满各种诱惑的环境下,会变成什么样,那都不好说。继续全力拼搏保住学霸考霸身份者有之,泯然众人矣者有之,迷失在游戏、网络中者亦有之。

再往远一点说,高考是一种在广大民众心目中,于相当程度上承担了未来社会资源与地位分配导向的考试制度(而不仅仅是教育升学考试),在这个制度中,怎样才算成功,公众心中早有定论:以985211为分水岭,考上在这道分水岭前排名越高的学校,成功程度越高;勉强考进这个档次的学校,才被视作拿到通往成功道路上的第一张入场券;而如果没能入这个围,基本上会被认为是一种失败。然而985211就那么多所,招生人数就那么多,这就意味着高考的本质是在选金字塔尖(其实小升初初升高进“重点校”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没选上的都是失败者。

从城市到乡村,所谓的“优质教育资源”也就那么一点(而且所谓的“重点高中”,其“一本率”、“重点率”在相当程度上也是依靠拔尖来保证的,初升高学生里成绩优秀者99%都进了那么几所“重点校”,其他的一般高中,就算老师再牛X,也不可能折腾出很大浪花;更何况一般高中里教学水平高的老师更少,有点水平的也大多被重点高中挖走了),一般校里占绝大多数的一般生、差生(他们实际上在所有高中生里也是大多数),从他们入学后的第一次、第二次模考后,他们就已经被隐隐地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这无疑是令人绝望的。到了高中学习阶段,尤其是在理科(重点是数学和物理)学习上,如果学生本人没有一定的天赋,“不开窍”,再怎么努力用功拼命,都不会有多大成效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里对于很多学生都成了谎言。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心智也没有完全成熟,在这种必然走向失败的绝望面前,能怎么办呢?往虚拟世界里逃避,无疑是一个诱惑力最大的选项。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