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信仰真的丢了吗? —— 批所谓的“内部高层讲话”

前一阵子,微信群流传着“某某某高层内部讲话,没有一丝水,感人泪下!”的帖子,文头还附了一张该领导人照片。

所谓“高层内部讲话”,哪里查证?读者还真轻易上当,因为作者抓住敏感的“民信”、民生和民主问题,站在道德高地痛斥社会黑暗,正所谓义正辞严。

不过,细细读来,还是不难发现明显破绽。

例如对“民众信仰问题——即‘民信’”问题,作者胡诌什么“问题就在这,改革开放30年,经济是发展了,却把一个民族的信仰搞丢了”。

信仰为何丢失?据说因为金钱代替信仰,主导了价值观,导致“一个国家的90%的人群都在为低级需求而终生奋斗”。

那么,为“满足低级需求”而奋斗怎么会丢失信仰呢?作者搬出古代哲人管子的话语,意思是只有“仓廪实”才能“知礼节”,只有“衣食足”方能“知荣辱”。而大家还在为“低级需求”而奋斗,哪有条件“去追求高级的了”,何谈远大理想和信仰呢?

就这样,人们为满足“低级需求”去追求金钱,信仰丧失,金钱价值观主导一切,阴暗面泛滥,又进而引发更加追求金钱......于是恶性循环,中国从此“可能走上不归路”。

看来“祸根”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只能“为低级需求而奋斗”。

何为“低级需求”?按作者说法,就是“仓廪实”、“衣食足”。

说改革开放条件下,90%的人们还在为能否吃上饭而发愁,为能否穿上衣而烦恼,那么改革开放前呢?

大家都知道,新中国的诞生为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开辟了康庄大道,毛泽东时代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社会建设成就,完整工业化体系的建成创造了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前提条件。广大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彻底解决了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老大难问题。全国人民生活相对旧社会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如此说来按作者讲法,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成为信仰,是由于满足了吃饭穿衣这个“低级需求”?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既然以前经济还没有发展起来,人们还有信仰,那么“经济是发展了”,为何反倒无法追求远大理想了呢?

对上述可能存在的逻辑矛盾,作者没有论证解析,而是直接用人们“被逼”在“低级需求”下苦苦挣扎的“现实”来佐证信仰丢失导致的恶果。

“90%的人民群众”究竟是在温饱之余开始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还是倒退回去,连前30年的生活水平都不如,以致还在为“低级需求而终生奋斗”、“被逼”“用金钱代替价值观的全部”呢?

的确,货币社会离不开金钱。但是作者把为追求更美好生活而“看重金钱”当作一切“都为了钱”,就有问题,进而推出“90%的人民群众”把“金钱当作价值观的全部”就更不靠谱了。

正像活着必须要吃饭,可活着并不一定为吃饭一样,期望更多收入是为了生活更美好,可为了生活更美好并不一定非得要把金钱作为“价值观的全部”。有什么依据能够断言“90%的人民群众”为满足“低级需求”,“”“被逼”崇拜金钱呢?

作者为此例举官场腐败,假冒伪劣等丑事和“‘四高问题’——高物价、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说什么“90%的人民群众”“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三不”)。

然而,除了无知、偏见和别有用心者,都会承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极大改善。其实,即使前30年,虽然普遍贫穷,吃不饱饭、穿不好衣、很多城镇住房破旧拥挤,但民众还是能吃上饭、穿上衣、住上房的,所谓“低级需求”还是有保证的。

事实上,温饱问题是改革开放后才真正彻底解决的。

看看一组数据吧,人均粮食消费量由83年底的375.9公斤升高到96年的412.2公斤、2012年的445公斤;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由49年的4.5平米和78年的3.6平米升高到2000年的10.3平米和2014年底的17.8平米。

医药保障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全民,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2015年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6.34岁,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等指标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八十年代推行免费九年义务制教育,2000年小学适龄儿童1.349亿人,入学率99%。初中适龄少年6568万人。

九十年代末,高等教育大扩招。2015年940多万高考生,2553所高校录取698.42万高校新生,在校生3700万。贫困生享受各种捐助、补贴、优惠贷款,畅通无阻地进入大学。

很难想象,面对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免费教育、近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居然还说得出“孩子上不起学”,这究竟要厚着多大的脸皮才能下出如此荒唐的结论啊!

教育如此,家庭消费性“需求”又如何?从七十年代前的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八十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又到九十年代的空调、摩托车、电脑,以及新世纪的商品房、小汽车、高档装修,再到境内外旅游热。这无不表明,初步摆脱温饱型生活羁绊后的人们,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开始追求更便宜的物价、更大的房子、更好的教育和更好的医疗条件。

铁一样的事实证明,作者所谓“四高”、“三不”的说法,完全是不实之词。

事实上,6亿农民有自住房,绝大多数城镇人90年代购买了房改产权房,很多人进一步住进商品房小区,租住公房者租金低廉,棚户区和城乡拆迁户乔迁新居或获补偿。所谓住不起房现象实际是指每年想在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成家立业的本地和外地青年,不想租房,贷款做“房奴”的现象。事实上,中国民众的住房自住率是世界大国中最高的,任何城镇都没有像美国那样成千上万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流浪汉现象。

所谓“看不起病”实际是指重病、大病药费昂贵、医疗过度、以药养医和资源集中大城市,百姓看病难现象。事实上,这和政府投入不够、医疗市场化和医疗机制缺陷等有关,随着医改逐步推进,这些有很大缓解和改进,总体上百姓看病还是能得到基本保障的。

至于“孩子上不起学”更是无稽之谈,追求名校,花大钱买学区房是有的,这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用所谓“孩子上不起学”一句话来错误概括、否定现实,更像是一种天大的笑话。

其实所谓“四高”,即“新三座大山”,实际上也只是借着人们温饱之余对社会发展还一时还跟不上更高期望的那种调侃和抱怨恶意利用而已。

炮制现代“低级需求”论不仅不符合客观现实,而且按理推论,如果需求档次升级,还会因欲望无限而有信仰丢弃之可能。

所以与其说这是中伤改革开放的歪理,还不如说其真正的用意是在指责当下抛弃了毛泽东思想,在引导人们“都为了钱”,把钱作为“主导价值观的全部”。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货币社会,人们从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出发,该不该希望获得更多的收入?如果说非要把人们诸如此类的这种愿望概括为“为了钱”,而且还进一步将“追求金钱”归结为民众源生性动力,事实真是如此吗?

追求美好生活是人们的出发点,金钱只不过是这种追求的次生性目标之一,其实还会有金钱买不到的如绿色环境需求、精神满足等。

现实中当然存在有钱就任性的现像,但实践上却不乏以为钱能摆平一切,却时不时要碰壁受挫的例子。

颠倒源生性动力和次生性目标追求的因果次序,把“追求金钱”倒置到源生性动力位置。一个“”字把90%以上的民众统统打成一切“为了钱”的芸芸众生,这不仅不符合客观实际,也颠覆了逻辑因果次序。

     指责追求美好生活的正当性、合理性,抨击人们“追求金钱”,并把此说成是“丢失毛泽东思想”,似乎信仰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不搭界的,似乎这就是当下一切邪恶涌现、泛滥的根源。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为杜绝“一切向钱看”,就必须回避金钱财富观念吗?就必须重新守住前30年特定时期的老观念吗?

毛泽东时代引导人们以国家、集体为重,重积累,轻消费,优先发展重工业。新历史时期,重置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以人为本,努力改善民生。这样的转变,究竟是在开历史倒车,还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初心的回归?

     要回答这些问题,回顾共产主义运动的初心和建国前后的历史是必须的。

     共产党人的初心本来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这就首先要进行革命战争,夺取政权。

49年革命胜利后,一定时期内,还需要人民为了自身的长远和根本利益,继续作出眼前利益的一定牺牲。历史局限和经验的缺乏,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苦苦探索延长了这样的特定时期,也增加了必须付出的代价。

回想前30年,剿匪平叛、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解放沿海岛屿、粉碎蒋介石反攻大陆图谋,抗美援越、戒备北疆境外钢铁洪流,国际反共恶性事件层出不穷......严峻的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和国内连续急速推进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注定了特定时期泛政治化的高度发展。

解放前后的辉煌成就培育了民众从心底併发出的拥护感,党的崇高威望和民众自愿拥戴的心态相结合,形成了人民陣营内外高强度政治氛围;一系列辉煌成就和革命建设步骤顺利推进,对过渡阶段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严重不足,从而助长了“鲤鱼跳龙门”的急躁浮夸心态;始终绷紧的阶级斗争上升到纲举目张、统领一切的程度,党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认识和将其与阶级斗争挂钩,从而人为形成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并在特定的内外政治形势下最终促成了“文革”内乱。

高强度泛政治化氛围在特别有利于万众一心对付强大而猖獗的内外敌对势力的同时,压抑了人们对合法权利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强化了战争年代形成的一些传统观念:政治高于经济,革命重于建设,国家、集体利益无条件压倒个人、家庭利益,阶级成分如同政治身份名片,金钱和财富象征地主资本家,小商小贩如同投机倒把,农户养鸡养鸭养猪是资本主义尾巴……越穷越革命……这些都在客观上极大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严重破环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执行。

改开后,随着世界战略格局的演变,周边环境和国际形势进一步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海峽两岸进入新的时期,原来的准战争格局被准和平格局取代。同革命年代战争成为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一样,经济建设自然成为和平发展时期政治的最高表现形式。一心一意抓发展,恢复和发展生产力,构建越来越宽松的政治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代以阶级斗争为纲成为历史的必然。

在新旧阶段转换的趋势下,新观念、新思维、新思路的出现是必然的,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的调整也是必然的。

革命时期出于战胜内外强敌的需要而弱化个人利益,胜利以后严峻环境下这种方略不减反增,其巨大惯性作用下,人们的个人利益无法正常顾及。如果说,这还算正常和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继续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把共产党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伟大目标和人民群众个人切身利益、眼前利益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过度的相分离,甚至对立起来,无论从政治上讲,还是从逻辑上讲,就绝对是错误的。

既然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重,既然内外政治格局发生了有利于调整长远战略利益和眼前利益相互关系的重大变化,那么重视和保护合法合理合情的个人利益就成为必然,涉及人们切身利益的金钱财富观念的调整也就成为必然。

共产党带领穷人造反是革地主老财、资本家阶级及其制度体系的命,是革剥削阶级思想的命,而不是革金钱财富本身的命,更不是让劳动人民远离金钱财富。恰恰相反,归根到底,共产党的根本使命是带领人民群众劳动致富,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劳动光荣,合法致富光荣,辛勤换来的金钱是干净的,流汗获得财富是正当的。

现在还不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还只能是以职业为主流谋生手段的时代。在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分配方式下,人们为薪水辛勤工作天经地义。即使炒股,买彩票,开店,作小本生意,只要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就都是在养家糊口的同时为他人服务,为社会作贡献,都是在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何谈是在金钱价值观主导下“被逼”终生奋斗呢?

当然,也确实有人在拜金主义思潮影响下,使用不正当手段,经营不光彩的生意,损人利己、损公利己,甚至非法暴富,以致违法犯罪,但这和广大人民群众劳动致富、合法致富主流完全是两回事。

公开保护和倡导人们努力追求合法个人利益,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勤劳致富,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积极性的方针政策来之不易,是改革开放后解放思想,破除旧有观念的重要成果。

帖子作者在“金钱”上做文章是有意识的,企图利用改开前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些经济名词的敏感性,明里棒打“追求金钱”,暗里剑指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努力和按劳分配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则。

其实,金钱本身并不邪恶,追求包括金钱在内的一切财富未必是不正当的行为。千百年来,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群众生活困苦,尤其是旧中国,“三座大山”的压榨始终让广大人民群众透不过气来。新中国的诞生开辟了美好生活的光明前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一直鼓励民众勤劳致富、创业致富、创造致富,为人民群众打开了脱贫脱困的大门。

回想改开初期,财富观念远未脱敏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像平地一声春雷惊醒了久藏于人们心底的愿望。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真理开始深入人心。

共产党带领穷人闹革命,求翻身,究竟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千千万万人们的切身利益。改革开放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大大超出了所谓的“低级需求”,完全反映了人们的远大理想,而为满足人民群众的这种心愿也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原本的初心和动力。

真像习近平在十八大闭幕会后会见记者时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以包含人民眼前切身利益在内的根本福祉为基础的。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倡导勤劳致富光荣,实现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远大理想是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核心

帖子作者胡说什么毛泽东死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级的”信仰被丢弃了。然而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亿万人民群众在作为毛泽东思想延续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奇迹。     

在精神和物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说懂得从哲人的思辩中寻找现代治国理政的渊源还需要肯定的话,那么僵硬地拘泥于古人的片言只语就显得其顶多还只是个机械唯物论者。根本不懂精神虽然决定于物质,但完全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精神和物质,或者理想和现实,相互依赖、相互激励和相互转化。君不见,革命战争年代极端困苦条件下,党领导下的人民子弟兵和广大人民群众,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革命理想大于天。当时那种根本得不到保证的所谓“低级需求”难道能束缚住组织起来的广大人民群众向往革命,向往理想的豪情壮志吗?君不见,即使在建国初期,在一穷二白面貌还未根本改变,人民生活还很艰难的情况下,广大农民和全国人民一起,勒紧裤带,省吃俭用,硬是用巨大的自我牺牲精神为年轻共和国积累了重工业化的宝贵原始资金。君不见,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第一艘核潜艇的诞生,第一颗人造卫星的上天,激励了多少千千万万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冲天干劲啊!这一曲曲动人的凯歌、一个个惊天动地人间奇迹诞生背后信仰的无穷力量,哪是因为满足了“低级需求”而能解释的?

把理想空虚化,把信仰架空化,把精神和物质人为的切割甚至对立起来,不仅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完全错误的,就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同样完全是错误的。

用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的亿万群众完全懂得,辛勤的劳动不仅造福自己,而且造福他人、造福社会、造福国家。期望有更好收入并不等于金钱至上,幸福生活确实离不开钱,然而人活着却并不完全是为了钱,金钱价值只有纳入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中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劳动价值和人生价值。

几千年来,人们几乎都是在私有制条件下生活的,追求正当的个人利益无疑是创造财富,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和源泉,虽然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有时会超界,会和集体、社会、国家利益和他人利益相冲突。然而任何事物总是有利有弊,努力调动人们积极性当然也会诱发个人利益超界现象,然而毫无疑问,前者产生的巨大动能远远超过后者。借口前者会刺激人们盲目攀比、私欲横流,把社会巨系统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因各种因素出现的阴暗面简单归因于前者而口诛笔伐、大加鞭挞,就如倒洗澡水时把孩子连同脏水一起泼出去那样荒诞不经。

人们包括期望更多收入在内的权利既受法律保护,也受法律和道德风尚制约。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并不是如同作者所说“光你主流媒体喊叫”那样停留在纸面上、视频中的东西,也不仅仅完全是精神层面上的软约束,而是实实在在体现在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法治框架中,体现在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建设祖国的伟大实践中。

什么是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以上12个词、24个字中,只有“富强”是物质和经济层面性质的,也是其他精神层面赖以存在的基础。所谓富强,就是人民既富又强,也是国家既富又强。国家的逐步富强能够保障人民的逐步富强,而且只有人民富起来,人民才能强起来,国家才有可能真正富强起来。所以,富强应该是第一位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观念。

新时期党的富民政策是和以富强为重要观念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相吻合的,也是和主流价值观的精神层面的其他核心观念相依相存、相互依托和相互制约的。

富民政策是党一心为人民利益的生动体现,也是保护人们合法个人利益,调动人们积极性,鼓励人们勤劳致富的法宝。

正是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最新发展指引下,对外大开放成为必然,放开言路、创造宽松和谐政治环境成为必然,作为历史进步与趋势的多元化和价值差异成为新时期的时代特征成为必然,重置国家、集体、个人正确关系,保护和公开提倡追求个人合法利益成为必然。由此,人们的人权人性个人利益追求空前高涨,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实现了历史性的空前释放,从而奠定了取得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中国奇迹的群众基础。

毋庸讳言,上述结果也是把双刃剑。随着过于强势的泛政治化氛围消亡和随之而来的人性大解放,随着城乡小生产经济交换市场的放开和突飞猛进,随着财富像喷泉一样汹涌而出,封资奢、黄睹毒、贪腐、假冒伪劣、坑蒙拐骗、金钱至上等等,这些原来在改开前被打入地狱的丑恶东西自然一涌而上,和对外窗口打开而导致飞入的苍蝇蚊子沆瀣一起,作恶多端,潘多拉魔盒被打开了!

显然,改开前那些丑恶的东西实际并设有随着政治高压和强力国家机器的打击而完全消亡,事实上强力压制只能治标,只能奏效于一个时期,却无法彻底治本和铲除其滋生的土壤。荡涤几千年积澱下来的污泥浊水不可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那些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观念实际上还都存在于人们的头脑里,汪洋大海般的小生产每天还在产生小资产阶级思想。

如果说,武器的批判不能替代批判的武器,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摧毁,那末观念的力量同样必须要用观念的力量才能彻底摧毁。

人的改造,思想的改造,全人类的解放必然是千百年的长期革命,即使所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彻底铲除,作为相对独立的剥削阶级私有观念及其衍生物还必然会存在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共产主义思想与种种剝削阶级思想的斗争,真所谓路漫漫其修远矣。

在漫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过程中,有多少价值观,就有多少信仰。所谓信仰,就是对价值观的执着。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人们头脑中或多或少由各种价值观支配下的观念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所以根本不存在所谓信仰丢失这样的伪命题,事实上作者的所谓金钱价值观主导论本身就和该命题相矛盾的。

我们不能也无法人为地刻意禁锢人们的头脑,当然不能也无法预先准确判定和控制每个人在各种观念支配下海量般的微观行动及其分散性微观影响和后果。而只能在社会主义道德、法治以及现代国家治理条件下,因势利导地引导人们用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观武装自己。在这样的过程中,共产党人不惧怕非无产阶级思想和观念的存在和作祟,也不惧怕开放条件下恶意舶来物的入侵。

越来越宽松自由政治环境氛围的建设和发展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四个自信日益增强的体现,即使全球战略软实力和话语权敌强我弱的总体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即使一些特定敏感性事件诱发的冲击体制的舆论浊浪滔天,都不会阻挡这种政治大格局的持续发展。对于那些恶意的出格言论,只要不形成法律意义上的行动,还是在宪法言论自由范围内给予适当的包容,对于那些不可多得的反面教员及其孤立言论甚至还得适当“庇护”。

其实,对体制的各种异议和非主流价值观的存在,以至于种种丑恶东西在一定范围和一定领域的存在,不一定全是坏事。

处于襁褓中的婴幼儿当然离不开母亲格外关照和层层外套的保护,而成长中的青春少年却应该到风雨中去锻炼成长。

有比较才有鉴别,香花只有在杂草和毒草衬托下才能显得更加鲜艳夺目,入侵的外来病毒固然会使人们感冒受凉,但同时也犹如一剂剂疫苗,不断增强人们的免疫力。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从来都是在和敌对势力的复杂斗争中产生、发展的,是在正反两面经验教训的学习中巩固和升华的。

阴暗消极面的兴风作浪固然会腐蚀人民内部少数人员的意志,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绝大多数人民群众对理想的追求始终没有放弃,对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信仰坚如磐石。

事实上广大人民群众为追求自身利益,劳动致富的努力,其本身就是在党的“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激励下进行的,就是在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旗帜下进行的,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崇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下进行的。

改革开放40年,不是所谓“把一个民族的信仰搞丢了”,更不是所谓“金钱成了中国人民的太阳”,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放异彩,党的富民政策成了中国人民的金太阳。

作者企图用金钱字眼丑化、玷污社会主义按劳取酬原则确立的劳动者劳动权利的神圣性,用金钱价值观来模糊、指代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富强核心观,用现实社会中消极阴暗面的存在和归因来攻击党的富民政策,攻击和诋毁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努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改革开放以经济发展为第一要务的科学原则,然而这一切完全是办不到的,也是完全徒劳的。

 

附:所谓的“某某某内部高层讲话”原文(民信部分)

某某某高层内部讲话,没有一丝水,感人泪下!    

目前有三大问题,可能让中国走上不归路。

一、民众信仰问题——民信问题

人民大众和治国者,必须找到一种信仰。这种信仰,老百姓相信,官场也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国家就能形成一个合力,这个国家是任何强大的外敌不能战胜的。

问题就在这,改革开放30年,经济是发展了,却把一个民族的信仰搞丢了。一个国家,从统治者到普通大众找不到一个可以认同的价值观,这是最可怕的。

毛泽东活着,毛泽东是中国给人民心目中的太阳,毛泽东死了,金钱成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太阳。以金钱为主导的价值观,必然出问题。都为了钱,官场就会腐败,买官卖官。都为了钱,教育也会腐败,高学费,低质量,一个大学就会变成文凭批发部。都为了钱,医院就不再施行人道主义,就会见死不救。都为了钱,企业就会生产假劣产品,残害大众。......这就是30年来存在的最大问题。当今所有的乱象,皆出于信仰的丢失。金钱主导的价值观,几乎成了全民族共识。原因也在于“四高问题”——高物价、高房价、高学费、高医疗费。

你有辆宝马,我骑个自行车,我不嫌丢人。你穿世界名牌,我穿30块钱的衣服也不自轻。但是,你让我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那不行了!因为后者是我作为一个动物的低级要求。

人只有满足了低级需求,才有可能去追求高级需求——服务社会,追求远大理想。一个国家90%的人群,都在为低级需求而终生奋斗,那么就不去追求高级的,因为没有条件去追求。主要应该是这样的。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知尝闻。

今天的某些既得利益者,罔顾党和国家的三令五申,年几千年的治国理念也不要了。让广(大)劳动者为低级需求而毕生奋斗,这样,国人的精神境界如何提高,社会道德何以净化?民族创造力何以谈起?

今天的中下层民众,之所以看重金钱,是因为他们的确离开钱不能活。是现实把他们逼成这样了,逼着他们把金钱当作价值观的全部。

为人民服务,让百姓吐气,让民族扬眉,让贪官却步——这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也是立国之本,我们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毛的理论,但根子不能动。离开了毛泽东思想,国家没根子,人心不就乱了吗?

如果另搞一套理论,能得到90%的中国人民认可吗?中国人民都不认可,光你主流媒体喊叫有啥用?大家的性还是散的。对不对?奇怪的是,某些人另搞一套还不算,还骂毛泽东,骂毛泽东思想,否定自己的历史,这些做法,就是让中国人民信仰危机的根子。网上写篇文章,一有怜民的、针砭时政的、推崇歌颂毛泽东思想的马上删了。可那袁腾飞公然骂毛泽东,一个大中国却没有人处置。这不奇怪吗?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