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论10年】我的发言:“楚河汉界 弈棋会友”——以象棋为载体促进两岸青年交流

   

500

死胖死胖的

   历经数千年累积的中华文化正可谓博大精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希望能够通过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的方向入手,以象棋为载体让一部分台湾年轻人能够来到大陆进行比赛,除了交流棋艺,也能增进友谊,了解大陆的方方面面。

在台下棋,发现机遇

  我自8岁开始学习象棋,现在已经20余年。小时候学棋据说是为了“开发智力”,虽然也看不出有什么效果,但倒是给自己培养了一个终生的兴趣。虽然自己并没有走上职业棋手的道路,但现在繁忙学业的空闲可以下几盘棋,放松一下心情。

  到台湾求学以后,我也没有放弃下棋,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渐渐的,台湾棋界也习惯了一个大陆学生经常参与其中。

  在参赛过程中,我也发现象棋在台湾的推广和传承上出现了一些问题:最表层的就是年轻人的参与度很低。包括象棋在内的所有项目、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项目的传承和发展就是要依靠年轻人,但现在台湾象棋的年轻人才断层明显。我平时参加比赛,年龄低于30岁的棋手数量很难达到整体参赛者的三分之一,反而是超过50岁的棋手居多。

  因少子化和电子产品的普及,现在学象棋的小朋友越来越少了,通常我们学棋主要是从小学开始,差不多到中考后就不下了,因为之后要开始准备升学、高考了。繁重的学业压力让大多数小时候开始学棋的棋手早早就放弃了,能坚持下来并不多。而几年前台湾还有多个大专象棋赛,现在也陆续停办。可以说,象棋在台湾青年一代面临着严重的断层。而这种断层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诱因不足,换句话说,看不到什么好处,比如奖金低、回报少等。此外他们能够到海外交流棋艺的机会也很少,原因很简单,就是成本高。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通常小时候选择学象棋的家庭的社经地位与学其他才艺的相比,还是低不少。说句不太恰当的,“贫穷”限制了行动力。

  我希望能够通过大陆方面积极推动两岸青年交流的方向入手,以象棋这一中国国粹为载体,让一部分台湾年轻人能够来到大陆进行比赛,除了交流棋艺,也能增进友谊,了解大陆的方方面面。

    亲身实践,促成棋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跟福州市台办经过近一年的沟通,终于在去年的“海峡青年节”时,举办了首届“海青杯”两岸青年中国象棋邀请赛,当时有18位台湾青年棋手来到福州跟我们这边的青年棋手切磋棋艺。据了解,这也是两岸史上少有的青年象棋赛事。他们通过Facebook把比赛过程、海峡青年节的状况传递给更多的亲友。棋赛结束后,我回到台湾也有不少没能参加这次比赛的台湾青年棋手来询问如何参与这个比赛。福州市台办邓达木主任对我们这个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特别是“象棋双人赛,体现了两岸青年共同传承中华文化”。

  在去年底,因刚好包括我在内的三位曾获得过福建省少年冠军的陆生都在台湾就学,因此我也去联系赞助举办了一场3V3的两岸青年交流赛,台湾方面则派出了3位曾代表台湾参与国际赛事的青年好手。

​政策限制,遗憾停办

  然而好景不长,本以为“海青杯”象棋赛还可以延续,然而由于两岸青年交流项目往“首来族”上倾斜,让今年的象棋赛没能通过组委会的审核,因此无法继续。而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台湾的朋友们时,他们都很失望。同时,我也疑问,难道像象棋赛这样具有一定“专业要求”的两岸青年交流项目就要因为“首来族”的原因而无法办下去么?若是如此,真的太遗憾了。

  我常听台湾棋界的前辈说,“两岸虽然在政治上有很大差异,但对我们棋手而言,象棋就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同时有意思的是,在台湾,与嘴上的“抗拒一中”不同,许多支持象棋发展、为象棋筹措经费的民意代表反而多是来自民进党的,有时候他们到比赛开幕式致辞,会不经意的说到“象棋是我们中国国粹”。

两岸交流,陆生可为

  青年是包括象棋在内所有中华传统文化项目传承的基石,在台陆生应该被更多的鼓励促成两岸青年共同传承中华文化活动,这里也希望政府部门和热心企业更多支持这样的活动的开展。说实在的,目前尽管两岸青年交流项目众多,但真正由陆生牵线做成的似乎并不多,从我自己参与的过程中,就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不被信任”。说到这个,实在是觉得很遗憾,只能说我们的政府要对过去这么多年的教育有信心,台湾的环境虽然复杂,但要改变我们的政治认同并不容易。更何况,对陆生一直实施极为不公平“三限六不”且不提供“健保”的台湾被不少陆生认为是“海外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际上我们这些年到台湾求学的陆生数目也相当可观,涉台部门或可考虑多通过在台陆生和身边的台湾好友一同促成有意义的青年交流项目,这样才能打破不少项目长期被一些利益团体所把持的状况,也才能让两岸青年交流项目接触到更多不同立场的台湾青年。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