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中国003型航母建造方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多炮塔舰队”

近日,网友爆料我国003型航母已在江南造船集团开工后,航母建造方法又一次成为了军迷圈中和军事论坛上的热门话题。有自媒体言之凿凿,称新航母“将采用一新型造船方式”——也就是“巨型总段造船法”。事情真的会如此发展吗?

下面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巨型总段造船法”。

一般而言,舰船的长、宽、高三个尺度中,长度远远大于宽度和高度。垂直于长度方向、与宽高平面平行地把船“切”成若干段,每一段就是一个“总段”;再垂直于宽度方向或高度方向(甚至长度方向)把一个总段“切”成若干小段,每一小段就是一个“分段”。

500

美国“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建造过程中的一个总段,其红色漆面上较宽的灰色痕迹就是各个分段之间的拼接区域。

现代造船业普遍采用模块化造船法,就跟搭积木一样。一般先由分段制造部门建成各个分段,再用平板车将分段运至外场,然后用龙门吊等工具将各个分段运至船坞或船台进行总组;某些结构比较简单规整的船型(或者船体较小的船型),则直接以总段为单位在船坞进行总组。

一般而言,一艘船会有几十个分段或者十余个总段,每个分段重几十吨上百吨乃至数百吨,而总段的重量自然更重。特别地,如果总段的总量达到了几千吨、已经无法用龙门吊运入船坞或船台、需要借助拖船或浮吊等手段,这样的造船法就是“巨型总段造船法”。也就是说,“巨型总段造船法”是模块化造船法的特殊情况,理论上讲,它比一般的模块化造船法效率更高,且可以由多个船厂分别建造若干巨型总段、再通过水运等方式集中到一处进行总组。(一般的模块化造船法也可以由多家船厂分别建造若干分段、再集中到一处进行总组,只不过这样的运输成本比较突出、经济上并不划算。)

造船技术发展史上,还有一种比较早期的建造方式“塔式造船法”。最早的“塔式造船法”不划分总段或分段,就跟古代建塔一样,从船底中央开始,一块块钢板、一条条钢筋地向四周和上方扩展。这种效率低下的方式在二战之后就逐渐被模块化造船法取代,但它的一部分思路却被保留了下来,这就是“从船底中央开始”:为了保证精度,模块化造船法中一艘船最先被吊入船坞或船台的分段(总段),通常都是最靠近船底中央的分段(总段)。

对某些船体庞大而又结构复杂的舰船(比如美国的超级航母)而言,分段的数量也会非常之多、达到上百甚至数百个,建造过程中也会从最靠近船底中央的分段开始,一个个分段地向四周和上方扩展,美国超级航母的建造过程也因此而常被称作“塔式造船法”(虽然实际上早已是模块化造船法),它与历史上低效率的“塔式造船法”并不是一回事。

500

现代航母中,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建造的只有英国最新的2艘“伊丽莎白女王”级。每艘“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被划分为6个舰体巨型总段、6个中间分段、12个舷台分段和2个上层建筑分段。6个巨型总段中,最大的一个长80米、宽40米、高18米、重11300吨,其余5个约重4000~8000吨。

 英国人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与其说是因为巨型总段法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不如说是为了让英国各船厂“利益均沾”、都能从航母工程中分一杯羹。——毕竟承包该工程的船厂集团几乎囊括了英国现存的大部分主要船厂,而每个船厂在建造自己的那一份总段时,仍然是先造分段、再把一个个分段组装成总段的。

 由大连船舶重工承建的、刚刚完成首次试航的我国第二艘航母,同样采用了常规的模块化造船法进行建造,并且也是从最靠近船底中央的分段开始、一个个分段地向四周和上方扩展。而船坞和龙门吊等硬件条件与大连船舶重工类似的江南造船集团,自然也会采用与之类似的造船法,而不会采用什么“巨型总段造船法”。

 看看江南造船集团的场地就知道:江南造船集团的分段制造车间,尺寸并不足以容纳航母的巨型总段,也就不可能在分段制造车间内直接生产航母总段。也就是说,倘若江南造船集团真的采用“巨型总段造船法”建造航母,还是得先在分段制造车间生产分段、然后在外场把分段拼成总段、最后进入船坞进行总组。

 由于巨型总段重量远远超过江南造船集团龙门吊载荷,所以航母巨型总段还得先在港池下水、再用拖船转运到船坞;又由于港池与外界相连的水道宽度限制(约40米),巨型总段的尺寸也不能做得像“伊丽莎白女王”级那么大……与其这么折腾一通,还不如按照常规的模块化造船法、老老实实地以分段为单位在船坞里进行总组。

感谢各位朋友关注“多炮塔舰队”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