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挟天子令诸侯看,曹操的政治素养比董卓高了几个司马懿

500

虽然天子在你手里,但如果你想让别人尊重你手里的天子,起码你自己得先把天子搞得像个天子的样子。如果你自己都不把天子当回事,想怎么搞就怎么搞,你手里的天子就成了你的负担,别人就会以此为名义进攻你,这是必然的。

董卓率兵到洛阳的时候,洛阳刚经历了十常侍之乱,局势是非常混乱的,但朝廷大臣还在,洛阳需要恢复秩序,稳定政治形势,再逐步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来逐渐控制朝廷内外的军政大权。等到形势稳定下来了,再逐步清除朝廷内外的反对势力,完成皇权转移。

董卓的做法刚好相反。进了洛阳局势还不稳定,就二话不说,先给自己加官进爵,先是司徒,然后就是太师。这对当时还讲究门第出身和家世的汉末社会风气来说,等于就把世家大族得罪完了。接着就是废立皇帝,逼死何太后。朝臣反对废立皇帝,他而完全不用任何政治手段,就直接拉出去砍了。

这样,董卓就不仅没把天子放在眼里,反而给了各地诸侯起兵反对他的口实。本来这时候的各地太守、刺史等官员并没有多少军队,但是董卓把整个汉帝国的核心,也就是朝廷给摇晃了几下,就真正天下大乱了。各地的郡守、刺史一看机会来了,马上就开始以讨伐董卓为名义招募军队,扩充实力,抢占地盘。

即便如此,也还是有些人乃心王室,并没有醒悟过来,坚决反对他,甚至还被他裹挟,跟着皇帝一起迁都长安。但他到了长安,没有马上稳定局势,经营根据地,甚至连做一个割据军阀的觉悟都没有,干脆跑到秦岭边上修筑郿坞,囤积钱粮,搞自己的地主土围子去了。这样自然把最后仅剩的一点可以利用的天子的名义都自己葬送了。

曹操的做法就成熟老道多了。天子和朝廷西迁之后,曹操虽然也参加了讨伐董卓的军事行动,但很显然并没有出多少力气,更重要的还是从中渔利,扩充军队,抢占地盘,割地自雄,先把自己搞成雄踞一方的强大政治势力。但在表面上,他仍然和当时的各地诸侯一样,表示对朝廷很尊重。

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接踵而起,关中地区之前就经历了王国、马腾、韩遂之乱,这时候又经历了李傕郭汜的火拼战争摧残,很快就残破不堪了。汉献帝和朝臣也分别被李傕和郭汜劫持为人质,朝不保夕。最后杨奉、韩暹保护汉献帝逃出长安,迁回洛阳。

但洛阳在董卓撤走的时候被大肆劫掠,连皇陵都被挖掘了,汉献帝和朝臣到了洛阳衣食无着,才派人向曹操求援,曹操派人击败李傕郭汜的追兵,看到洛阳已经难以安顿,就把汉献帝和朝臣都迁到许昌安置,建立宫殿,逐步恢复制度,朝廷才有个朝廷的样子了。

随着曹操把汉献帝迎奉到许昌安置,洛阳周围的河南一带也逐渐被曹操占领并实际控制,关中地区在李傕郭汜相继失败之后,一时无主,也逐渐归附了曹操。比如驻扎在关中的马腾,也很快就以忠于朝廷的名义,归附了曹操。所以说,曹操迎奉汉献帝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实力上,都是有很大收获的。

此后,曹操逐步通过政治手段,一波又一波的清洗了仍然忠于汉朝的势力,把汉献帝周围的近臣都换成了他自己的人,比如尚书令就由曹操的心腹谋士荀彧担任。甚至连后宫,也把自己的女儿送了进去,先是在衣带诏事件中诛杀了董贵妃,后来干脆杀掉了伏皇后,把他女儿立为皇后,汉献帝完全变成了傀儡。

即便如此,曹操也始终以汉丞相的名义东征西讨,逐步消灭各个割据势力,而没有一上来就蛮干,完全不把皇帝不当回事,反而帮助建立了朝廷的典章制度和威仪,以此来胁迫各地诸侯至少在表面上不挑战他。比如马腾就在曹操以天子的名义诏令下,到朝廷担任卫尉,马超也在曹操对袁绍的战争中,奉留守关中的钟繇之命,到河东参与作战。

曹操从封魏公,到进封魏王,一步一步逐步走,让反对他转移皇权的势力暴露出来,并加以清除和消灭,在确保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小心翼翼的完成了皇权转移。之后,司马懿也招嫖画葫芦,完成了皇权从曹魏向司马氏的转移,经历了三代四个人,从高平陵政变之后到最终篡取皇权,用了十七年,是何等的小心翼翼。就这样,中间还经历了淮南三叛和夏侯玄事件。

所以说,董卓连做一个权臣都缺乏基本的素质,更不用说有挟天子令诸侯这样的政治智慧了。董卓在控制洛阳之后的所作所为只能用四个字评价,胡作非为,完全看不出任何政治素养和智慧。

500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