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杂记(十九)西红柿炒蛋

关注微信公众号:虎丘讲古

关注微信公众号:雪菜肉丝面加蛋

500

餐桌上,有一道菜,是怎么也吃不厌的。

 

那就是西红柿炒蛋。

 

这是一道家常菜,甚至可说是国民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人没有不被这道菜俘获味蕾的。

 

就连外国人也无法抵御这道美食,隔壁的十一区,虽然寿司料理卖的非常贵,可是很多的平民百姓眼馋中国的西红柿炒蛋,说什么好吃到要哭之类的。

 

关于这道菜的考据,得从西红柿开始,这是原产美洲的蔬菜,那段在欧洲的历史就不说了。大家可以自己查。

 

在这里,只写收集一些西红柿炒蛋在中国的一些资料。

 

据说,是在明朝末年,到中国东南亚的西班牙人,为中国人带来了西红柿。

 

西红柿传到中国,大概在万历年间,最初作为观赏植物,称为西番柿、蕃柿,在《群芳谱》、《果谱》和《猗氏县志》等书籍中有记载。

 

洋人好心告诉我们中国人,说西红柿这玩意有毒,只能看不能吃。

 

此后,长达几百年,我们中国人就信了西班牙人的邪,不敢吃。

 

酷爱盆景、盆栽的古代人,把西红柿当作一种好看的观赏植物。

 

这种状况,直到清乾隆年间,才有所松动。

 

台湾北部称西红柿为臭柿(这是因为番茄的叶子有臭味),台湾南部称西红柿为“柑仔蜜”、“红耳仔蜜”。

 

乾隆二年,《台湾府志》记载“柑仔蜜,形似柿、细如橘、可和糖煮茶品”。请注意,在清朝台湾同胞的各种资料中,西红柿都是可作茶品。

 

西红柿可以做蔬菜,可以当作水果,然而台湾同胞把它们作为茶品。

 

不得不说,这已经是伟大的尝试了,因为此时我国广大地区仍然不敢吃西红柿。

 

西红柿在我国大范围成为一种美食,已经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事情了。

 

那时候西红柿是装逼犯的美食、崇洋媚外的表现。

 

鸦片战争之后,西风东渐,西红柿随着一大批来到中国的洋人而来。

 

此时的西红柿,早已不是大航海时代的西红柿了。

 

品种更好了,个头更大了、味道更好了。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洋人创造出丰富的西红柿食谱。

 

这一次,来到中国的西红柿,身价和以前不一样了。

 

那个时候,只有在大城市的郊区有种植,西红柿的产量有限,一般也只有富人能吃到。

 

北京、青岛、上海、广州等地已有农民开始种植番茄供货给当地西餐厅。

 

加上当时中国穷弱,缺乏民族自尊心,对西方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对来自西方的一切事物充满了仰视的感觉。

 

就连小小的西红柿,也被当时的很多人认为是非常有逼格的一种美食。

 

一些崇洋媚外的中国人,甚至因此,贬低中国的传统食物。

 

对这种现象,老舍先生十分不爽,专门写了《西红柿》、《再谈西红柿》两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批判、抨击崇洋媚外的不正之风,提醒国人要警惕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

 

就在老舍先生批判国人盲目追捧番茄的同时,一部分有志气的中国人也在研究如何本土化改造西红柿的重大课题。

 

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西红柿怎么做才好吃?以番茄为食材的菜品,如何赋予其中国特色。

 

当时的国民是怎么吃番茄的呢?

 

民国有据可考的西红柿的吃法包括:腌渍做成酱吃、和肉类一起煮熟吃、炒虾仁吃、当然,更少不了和鸡蛋一起炒着吃。(上面提到的都是富贵吃法,像我们的革命前辈们,在延安也吃,但他们吃起西红柿来就简单多了。1936年,斯诺访问时招待他的是西红柿炒辣椒。1942年,书法家舒同结婚,婚宴上的主菜是西红柿炒洋芋片。)

 

就在这种背景下,西红柿炒蛋这道神菜应运而生。

 

关于这道菜的最早记载,根据资料,是民国时的一本杂志《园艺》。

 

1935年,农学家邢锡永在《园艺》上发布了一篇题目为《番茄之营养价值及其主要加工与烹调法》的文章,里边记载了几种当时常见的西红柿的做法。其中写道:“油烙番茄片,去皮切片,用油烙加鸡卵食之”。

 

这可能就是最早的关于番茄鸡蛋的记载。

 

不过在这个记载中,显而易见,应该先放番茄,后放鸡蛋,与今天我们平常做法不一样。

 

现在做西红柿炒蛋,已经有了一些标准做法,先炒好鸡蛋备用,然后再炒番茄,接着再放炒好的鸡蛋进去。

 

这不知道是哪位发明的,并逐渐传播开来。

 

相比以前文人笔下记载西红柿菜式时候的摩登和时尚,现代人吃西红柿炒蛋这道菜,是平民式的。

 

就像传说中最后一个传统士大夫的汪曾祺,民国在昆明吃过,后来只要有扒西红柿炒蛋的文章,都要引用一下。

 

他说——

 

各位要学习装逼的记一下。

 

“昆明馆子里的西红柿炒鸡蛋水平甚高。”

 

汪曾祺从1939年开始,在昆明旅居七年,这道菜当是在这个时间段吃到的。

 

他特别强调了西红柿炒到断生,颜色分明,不像北方那样炒烂。

 

20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引进和培育番茄抗病品种,再加上化肥质量和种植技术越来越好,番茄终于作为日常蔬菜,被人们大规模种植。

 

如今,新疆已经成为重要产地,生产着全国80%的番茄和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番茄酱。

 

而西红柿普及到千家万户,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

 

因为在黑猫记忆中,吃西红柿炒蛋,是在九十年代后半叶,而黑猫是住在苏州,算是比较大的城市吧。

 

在此之前,还曾经吃过生西红柿切块蘸糖。

黑猫有时候为了上学节省时间,就只吃这道菜,把大约三分之一的西红柿炒蛋连同汤汁一起倒进米饭。

有了这道菜,其他的没有也无所谓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道菜就是餐桌上的常客。而且,西红柿还成了衡量菜价的一个指标。

 

妈妈抱怨的时候,总会说:

 

“现在蔬菜快吃不起了,菜市场里西红柿都四块钱一斤。”

 

黑猫记得,那时候电视上经常提到的一个词,就是“菜篮子工程”,很多的蔬菜都是在那段时期第一次吃到。很多的菜式,也是如此。

 

量大味美价廉,做起来还简单,看一遍就会,西红柿炒蛋怎么可能不流行。

 

不过这道菜,到底是谁先发明的,一直是个谜。

而这个菜的起源和流行到民间,至少从高大上到家常菜,可以确定是在新中国以后。

 

中国人有记录历史的传统,但记录的大多是王侯将相和文人墨客。因为没有相关的记载,所以很可能,这个发明者,或者说那些发明者(黑猫总觉得发明者不只是一个人,或许是大吃货帝国里很多人智慧的结晶,他们在天南地北不同地方,各自探索出来。),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是苏东坡,也不是汪曾祺。

 

这些人可能是识字的,不过在新中国的学校里,是出不了大师的,所以他们也不算是读书人,或者说是士大夫。

 

没人为他们树碑立传,也没有留下文字记录,他们用普通的食材,用火的魔法,造就了西红柿炒蛋的传奇,深藏功与名。

 

对他们而言,这不过是一道让家人喜欢的菜式而已,普普通通。

 

“儿砸/囡囡,喜欢吃妈妈/爸爸这道西红柿炒蛋吗?”

 

“喜欢!太好吃了!”

 

“我教你怎么做,很简单的。”

 

于是,这位不知名的民间食神,把他/她的技艺传播出去。

 

江湖上并没有他们的传说,唯有美食永存。

————————————————2019年10月20日第N次做西红柿炒蛋有感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