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联手复星背后,电影市场在经历怎样的迭代?

文 | 江宇琦

编辑 | 吴燕雨

一周后就要年满65岁的李安,仍然是电影行业里最“激进”的先驱者。

 

10月12日下午,由李安导演、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双子杀手》在北京举行了首映,这是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后,李安又一部3D/4K/120帧的电影,并且还新融合了高亮度、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声音等电影放映领域的技术,在中国市场上有个更容易理解的名词叫“超级3D”,称得上是一部“最先进的电影”。

 

500

《双子杀手》是李安又一部3D/4K/120帧的电影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我进入到了3D(电影)这个领域,这是一个我不熟悉,又觉得是面向未来的生意。我们正处在一个数码的时代,我不是搞科技的人,但是这类影响深深地吸引了我。”首映活动当天,李安也来到了现场,和影片出品方复星影视文化集团的CEO张昭展开了对谈。在谈话当中他坦言,这样一种面向科技的尝试让他有种“冒险”的感受,感觉很温馨。

 

早在李安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中首次尝试时,复星就和李安达成过一系列战略合作,而谈到为何会选择再次投资《双子杀手》,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则提到,李安对创新的追求,让他看到了电影行业的未来,这些新技术的突破也许会“颠覆我们对电影的认知”。

 

500

李安对话郭广昌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可这样的尝试。从李安宣布要再次拍摄高帧电影开始,北美电影圈里对于他的选择就有过颇多相左的声音:不少从业者认为他有些偏执,质疑对于拍摄技术的追逐是否值得的;更有人曾提出,高帧数的影像内容是在破坏原本的电影美学。为此,在北京场次的放映结束后,曾有到场的业内人士私下里和毒眸感慨:“很多圈内人不理解李安,感觉他有些孤独。”

 

李安的“独行”,真的只是一次过于偏执的探索吗?

 

500

“独行者”李安

 

“我希望我还有下部电影可以拍。”

 

尽管只是句玩笑话,但当这样一种自嘲从两届奥斯卡最佳导演、被称作是华人之光的李安口中说出时,还是令首映现场的观众们有些惊讶。而熟悉《双子杀手》幕后的人想必一定能明白,在这样的表述背后,“挑战大众观影习惯”的李安本人,究竟承担了多大的压力。

 

500

李安谈年龄带来的限制

“现在就我一个人这么拍,所以到底有什么问题,挺让人疑惑的。要克服(问题)就要有研究,这些研究都算在电影成本里,会很贵。拍电影不是画画,或者写一个小说,爱怎么弄就怎么弄,要考虑商业的(因素)。整个生态体系都要去调节的时候,压力就会非常大。”在对谈当中,李安也承认因为成本限制,“这个电影没有尝试新的讲故事方式,还是用很传统的、动作片的方式把它讲出来”。

 

拍《双子杀手》之所以会让李安感到有压力,主要是因为其颠覆式的创作理念。当今世界通用的电影规格是24帧/秒,即每秒24个画面,这既能满足人眼视觉暂留的最低帧数,也能控制制片成本。但是在传统24帧3D电影中,因为亮度等影响,一旦物体快速运动就会带来画面模糊等情况,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而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中尝试的120帧,即每秒多达120个画面,则大大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让观众有机会看到清晰度更高的影片。同时此次《双子杀手》的最高放映亮度也调高到了14FL(普通3D亮度最高一般是7FL),极大程度上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500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不过这样一种拍摄模式看似高大上,却实也有不少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过往电影制作中所约定俗成的各种法则——灯光、布景、化妆、剪辑方式等,都必须因为清晰度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当初在拍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时,李安因为担心清晰度过高穿帮,还曾要求过演员不要化妆。而这些尝试,也意味着比拍同类型影片更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投入,李安的压力可见一斑。

 

此外,一方面如李安所言,受限于成本和技术成熟度,故事的模式并不一定能有大创新;另一方面,很多观众已经习惯了24帧,更高清晰度反而会让一些人不适。《霍比特人》就曾采用过48帧,结果被影评人大肆批评没有电影感,片方不得不在续作中改回了24帧。

 

500

《霍比特人》曾采用过48帧,结果受到争议

既然高帧数的尝试,很有可能投入和回报难成正比,李安为何还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

 

李安自己的解释是:“我个人觉得在3D跟数码间有种新的美感,在电影里面有相当的捕捉,再原汁原味地放出来,我觉得其实非常兴奋。对我的眼睛来讲,我不喜欢讲这个是高帧率,因为这个是正常的帧率。我不是说24帧的影片不好,但年轻的观众以已经非常习惯数字化内容了,我们还在留恋胶片时代的东西,对他们是不公平的。而且数码时代有很多潜力,它不应该模仿(过去的电影美学)。

 

因此对于李安来说,用120帧的创作方式来拍电影,并不是一次纯粹“猎奇”,而是符合他对于电影美学、电影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判断的一种探索。毕竟在电影产业之外,无论是高清电视还是很多游戏,60帧内容已十分普遍,年轻一代观众的审美和娱乐需求,其实早就受到了影响。所以尽管目前李安在这条道路上还是“独行者”,但以科技、体验去驱动电影产业发展,却并非是一个遥远的概念。

 

500

凭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夺得小金人后的李安

“过去二三十年里,中国电影产业的最早是靠放映端的发展、院线化的改革,带动行业发展的;2003年之后,宣发的逻辑开始被强调,营销发行成了票房增长的推动力;到了近两年,行业开始强调内容为王、强调电影品质;当这些基础都已经奠定后,第四个时代可能就要落在技术上。”某位影视公司的高管向毒眸表示,毕竟电影是一门视听的艺术,因此视听革命其实是电影发展必经的道路。

 

其实从国内电影行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优质视听体验已然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生驱动力了。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大盘增速整体放缓、票房同比减少2.7%的情况下,IMAX大中华区的营业收入却同比上涨了15.1%,单银幕产出也从去年同期的36.1万美元上涨至37.9万美元。和当年价格敏感型消费者占据主流不同,如今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重视起观影时的体验和视听享受了。

 

面对观众们的这种变化,产业其实也已经开始了升级迭代。2016年《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上映时,国内只有上海SFC和北京博纳两家影院支持4K/120帧,而到了今年,全国已有30多座城市的超过50家CINITY影厅能够满足《双子杀手》高亮度、高帧率的放映需求。除此之外,全国1.1万家影城里,有4000多家能够支持60帧/3D版本的《双子杀手》,而这4000多家影院都是票仓影院,占到了80%的票房市场份额。换而言之,高帧电影生态的中国市场基础已经具备,观看高帧率电影再也不是少数影迷的专利。

 

500

《双子杀手》剧照

对于这种趋势,李安曾在私下里和人聊起,“观影习惯的改变是瞬间的”。正如2009年之前,国内3D银幕极其有限、观众也没有看3D电影的习惯,但《阿凡达》的横空出世却彻底颠覆了这种情况,不仅仅该片票房大爆,更是带动了国内电影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了行业整体的发展。

 

“我觉得现在有机会去做这种尝试是一种荣幸,有义务帮大家受一点罪吧。”尽管李安可能也并不知道,某部颠覆性的作品何时到来,但他很愿意去做这条道路上的探索者:“我希望《双子杀手》是一个抛砖引玉的作品,希望有很多人来实验,从短片开始琢磨,这个东西是怎么个拍法,需要时间和耐心。”

 

500

“品牌化”将成核心竞争力?

 

北京首映活动当天,张昭在对谈当中分享了一个细节:今年8月4日,他在北京观看完还没有做完后期的《双子杀手》后,和李安见过一次面,李安当时便提出他“对这部影片在中国内地的成果、市场的反馈抱有很大的期待”,而这也成了中国片方在影片推广上的一个重要动力。

 

在聊及为何会对中国内地市场格外期待时,李安表示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文化是他的“基本文化”,让他有近乡情怯的感觉,更是因为中国市场本身所具备的特质:“中国观众对于电影还是很热心的。电影发展了很多年,其实很多东西已经制式化了,我觉得全世界很多地方的观众好像都有一种疲惫,例如美国市场。但反而在国内,大家仍认为看电影这件事还挺带劲的,所以我觉得充满了希望。

 

500

李安在《双子杀手》拍摄现场

这种“特质”,绝不仅仅只是李安的一种美好期许。其实相比于已经相对成熟的美国市场,中国电影产业还有很强的可塑性和许多没有被挖掘出来、没有被满足的需求,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文化环境的逐渐更替,观影文化也必然需要有所跟进——从宣发营销导向到影片内容导向,再到如今对于观影体验的重视,正是当今中国消费者们消费理念升级、消费诉求迭代的重要体现。

 

而在这种迭代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深层逻辑在于:中国中产阶级的消费力正在壮大。

 

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迎来一次大的飞跃,离不开城镇化过程中小镇经济崛起后,新中产文化消费需求的逐步旺盛。而根据中国人口研究院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23年为止,中国新中产家庭突将破两亿,保守估计将涵盖超过的六亿人口,是一个数量相当可观的潜在消费群体。

 

但在去年年底毒眸联合举办的“Sir电影首届文娱大会”上,张昭作为发言嘉宾却曾指出,中国电影产业还并“没有真正把电影文化变成面向家庭中产市场的文化产品”,相关内容、文化产品供给还是空缺的——而这或许也是这位从业近三十年的行业老兵,在再度出发时选择复星影视作为起点的原因。

 

500

张昭和李安等在首映礼上的合影(左一)

成立于1992年的复星,是一家科创驱动的家庭消费产业集团,旗下包含了健康、快乐、富足三大业务板块。复星国际于2007年在港股上市,而后便成立了专攻影视产业的复星影视文化集团,《双子杀手》的全球投资方及内地市场的运营合作方复星影业,则是复星影视文化集团旗下的电影厂牌。在复星高层对外的阐述里,复星影视业务的布局正是面向集团业务所涉及的家庭消费群体。

 

《双子杀手》是复星和李安的第二次合作,作为一家植根中国市场的全球化企业,复星相信其与在好莱坞耕耘多年的李安,在合作上颇有共同语言。而利用复星全球生态系统的丰富资源,复星也能从多个角度对《双子杀手》的拍摄和发行提供支持。

 

复星国际高级副总裁、复星影视文化集团董事长李海峰曾表示,李安对电影的信仰、志在引领电影行业、开启电影新时代的创新追求让他深有感触,这也和复星倡导的理念相符。复星影业一直希望用新的理念和技术去引领行业,“我们想潜下心来讲好中国故事,用电影的语言去联结世界。”

 

500

截至目前,除《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两部李安作品外,复星影视还参与投资、推广了《烈火英雄》《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等热卖影片和《叶问4》《美人鱼2》,并投资了Studio 8、华谊兄弟、喜天影视、上海复星等影视公司,还曾投资博纳影业,布局涉及到影视行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

 

相比于地产、金融等传统业务,影视业务的体量对于整个复星而言并不算太大,但在李海峰看来,影视业务却又是复星家庭消费产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在复星聚焦家庭的全球生态系统里布局影视内容,为复星整体生态赋能。

 

换言之,在复星的业务构架里,影视内容本身并不是影视文化业务的全部,更像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借由技术加以驱动、在已有的全球网络里重组适合中国家庭的消费资源,打造一个符合家庭用户消费理念的“文化品牌”。

 

500

《双子杀手》

实际上,借由构建文化品牌来打通家庭市场在行业里并非没有先例。

 

某资深影视从业者告诉毒眸:“好莱坞的系列大片生产能力,不仅有利于其获得观众信任和追捧,也有助于形成电影品牌、保证持续的盈利能力。但是国内对品牌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除了明星、名导的品牌外,电影本体还很难形成品牌。而电影品牌一旦形成,靠品牌是可以拉动任何一个档期的,也可以充分利用目前的市场资源、空间。”在他看来,《复仇者联盟4》等能在传统的淡季大卖,就是很好的例证。

在此逻辑下,如果复星真的能够将影视战略和已有的消费、生态网络打通,确实有机会去畅想像迪士尼那样的品牌模式,只不过想要让这样的构想真正照进现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迪士尼之所以能在各个档期内无往不利,除了其高超的运营手段外,最重要的还是公司在近百年时间里积攒下的大量优质IP和内容资源,任何一家公司想要复制起模式,首要前提还是得有足够优秀和充足的内容储备。

 

复星作为影视行业里的新军,近年来在投资业务上确实有不少大动作,但要真正打透影视行业、深耕到产业的核心地带,除了一家具备的资源、资金和科创优势外,丰富的内容创作经验、具有足够说服力的影视作品、成熟的发行网络等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此番张昭加盟、二度联手李安、持续强调“用好莱坞的语言来讲好中国故事”,都可以看做是复星希望能够在内容层面有所提升的表现。但和李安想要撬动电影创作理念的变化与革新一样,复星能否真正打开电影品牌化的这扇大门,还有得由时间和更多作品来验证。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