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香港对高房价动手了!

文|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guominjinglve)

500

房住不炒,香港终于打响第一枪。

01

日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发布施政报告,对房地产发出历史性大招:

一是大幅回收私人土地,百分之百用于建设公营房屋。预计未来五年将回收400公顷私人土地,而过去五年仅回收20公顷。

二是未来10年,香港公屋和商品住宅新供应比例由60:40调整为70:30,公屋供应将占到七成。

三是降低首付比例,最低一成首付,支持刚需购房。首次置业人士,最高可申请九成按揭贷款,只需要付一成首付,楼价上限从400万港币提升到800万港币。

四是继续推进填海计划。在香港岛和大屿山之间填海,其中“交椅洲人工岛”能为香港提供1000公顷的土地,成为重点发展新区。

500

在此之前,香港“四大家族”已有三家主动提出“捐地”,由郑裕彤家族主导的香港新世界地产率先提出,捐出300万平方英尺(约等于27.87万平方米)农地给社会。

随后,郭德胜家族以及李兆基家族的第二代、第三代管理人也纷纷响应,考虑会将名下的闲置用地无偿捐赠给政府。

所有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指向,那就是增加土地供应、大力发展公屋、支持刚需购房,从根源上遏制高房价问题。

02

每一个初到香港的人,都会学到两个词:寸土寸金,千尺豪宅。所谓千尺,折算过来,其实还不到100平方米。

这背后,香港已经连续九年蝉联全球房价最难负担城市之首。

500

2019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以70-100平方的房屋为例,港岛每平方均价高达22万港币,九龙为19万港币,而与深圳一河之隔的新界也高达13.4万港币。

至于大面积的“千尺豪宅”,港岛均价更是高达24.5万港币。注意,这只是一平方的价格。

500

这还是香港房价下跌之后的结果。今年以来,由于经济社会原因,香港房价从最高点一路下滑,最高跌幅接近5%。

即便如此,如此之高的房价,显然不是普通家庭所能负担。

所以,在香港,富豪们住在山顶豪宅,穷人们只能蜗居在十来平方的笼屋里。房价问题,俨然成为香港社会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国际上,没有哪个城市的房价,能像香港一样在四五十年里能一路扶摇直上;也没有哪个地方能像香港一样,房价延伸出如此之多的社会问题。

即便是国际上的发达城市,无论纽约伦敦,还是东京新加坡,无论经济如何发达,房价都不像香港如此出格。

这背后,显然不是市场所能解释的。

03

许多人将矛头指向了“四大家族”。

的确,以李嘉诚家族的长江实业、李兆基家族的恒基地产,郑裕彤的新世界、郭得胜家族的新鸿基地产,一度“富可敌国”,而大多数财富都是经由地产而来。(参阅《香港,再无地产大佬》)

500

2018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李嘉诚和李兆基分别以349亿美元、303亿美元,位列全球第23位和24位,虽然略逊于马化腾和马云,但这个财富总量仍旧令人咋舌。

这些开发商们,创设了卖楼花(预售制)、公摊面积、勾地制度等诸多玩法,这些玩法在将香港房价不断推高的同时,也为其他一些城市树立了另一种榜样。

然而,财富之所以集中于房地产,四大家族之所以能“富可敌国”,最根本的还在于土地供给制度和房地产依赖模式。

香港土地一直供给不足,早在20多年前,房价问题就备受关注。

为此,1997年,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就提出“八万五”建房计划,试图彻底解决香港住房问题:

十年内令自置居所比率达到 70%、年均提供不少于85000 个新住宅单位。

然而,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事件陆续到来,香港房价一度大幅下跌70%以上。

500

不少香港人一夜之间成了“负资产者”,那几年,“烧炭自杀”成了时常见诸于媒体的热词,有房一族纷纷走上街头。

后来,“八万五”计划无疾而终,香港土地供应再次回到紧缩时代,香港错过了遏制高房价最好的机会。

随后,香港房价重启上涨之路,一涨就是15年。这15年里,香港房价再次上涨了6倍以上,创下历史新高。

那些“负资产者”一夜翻身,但越来越多的人买不起房了。

04

 

香港土地供应不足,是因为没有土地吗?

显然不是。香港规划署资料显示,1111平方公里的总土地面积中,已建设发展的用地为270平方公里,占比 24.4%,其中仅有6.9%用于建设房屋;剩余75.6% 的土地,为非建设或未建设地区,如郊野公园、湿地、鱼塘等。

500 

仅有不到7%的土地用于建设房屋,这个比例,不要说与内地城市,就是与土地资源同样紧张的纽约东京相比,都显得捉襟见肘。

这背后的原因在于,占地高达37%的香港郊野公园土地无法用于开发,而四大家族手中掌握大量的闲置土地,加上部分棕地(废弃的工业或商业用地)回收开发困难,以及土地供应有意或无意的收缩,由此导致香港土地供应一直捉襟见肘。

人多而供地少,房价自然居高不下。而在房地产依赖之下,任何试图大幅增加供给的行为都会遭到抵制。

500

不用说半路夭折的“八万五计划”,就在去年年底,刘德华就因支持香港填海而遭到人身攻击。

事情缘由是,2018年10月,香港推出“明日大屿愿景”,拟用20年-30年的时间,建造总面积达17平方公里的多个人工岛,解决100万人左右的居住问题。

这一举措遭到工商界以及大多数有房一族的反对,更成为香港高房价的最大注脚。

05

解决住房问题,香港不能再等了!

这是一个月前,人民日报评论刊发的标题。这一次,香港终于痛定思痛,对高房价动手。

想要落实“房住不炒”,最核心的有三点:一是增加土地供应,无论是填海造楼,还是收回闲置土地建设公营房屋,或者清理都是必然之举。

二是大量建设公营房屋。用内地的话来说,让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只要能够提供足够多的公营房屋,那么高房价自然迎刃而解。

三是摆脱土地财政依赖。在香港的财政收入中,房地产相关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合计占了1/3左右。只有摆脱卖地依赖,才能让房地产市场恢复常态。

香港拥有如此良好的天然良港,有如此丰富的田地、山地、林地和郊野公园,有如此之多的可开发土地,本不该为高房价所困。

只要打破土地稀缺的神话,彻底摒弃房地产依赖,摆脱房地产创富模式,香港房地产终究能走上真正的“房住不炒”之路,香港同胞也不会再为高房价所困扰。

这不仅是为了香港的未来,也是为其他许多为房价所困的城市所做出的探索,我们理应报以百分之百的关注和期待。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