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心草案的相关评论

首先,向逝者致哀。

这些天,听见了太多人逝去的消息,其实我也是有情绪的。这些情绪,我整理了一下,然后才开始写评论,就是不想让情绪影响判断。

现在,也不想说太多。原因是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舆论可能会让警方把视频公开,完整的视频最终或许会公开吧…就像是通报里讲的,每一段。

因为孙小果的事情,很多网友会怀疑当地办案的可信度。这个怀疑,是合理的,毕竟有过前科。公信力毁了,想重新建立起来,确实挺难的。

但是:一码归一码。

我看完通报的感觉是,写的很细致,很多细节都写出来了,如果手头没有那么多证据,怕是不会写这么细。所以,我猜测警方手里是有视频的。尤其是后面落水后的接警救人什么的,通报里写的报了三家,110,120,119,而且还有路人退伍军人参与,其他都可以假,这段肯定假不了。接警有记录的,救人也不可能是一个人去救。

我个人估计可能还会有一次公开的通报。毕竟调查需要时间,把证据都放出来,也需要时间。

所以对于案情,我现在还在等。等着更多的信息。

以上是关于案情的评论。

再次向逝者致哀。

以下是关于舆情的评论。

至于说为什么警方的通报出来,没有第一时间给李心草的妈妈,而是给了媒体,这个我个人猜测的可能是:李心草的妈妈更清楚为什么。

当然,这只是猜测,做不得数。

因为这场舆论很强势,不像是一个中年女性自己可以操作出来的。

可能是我个人能力不足,没有接触过对网络舆论规律这么熟悉的中年人。

尤其是警方发布通告后的反问,那个点,打的很准——“为什么不先通知家人,而是通知媒体?

”。

从感情上和法理上来讲,通知家属都是应该的,一个“先”字,又一次站到了高地上,给当地警方当头一棒。

警方的通报写的很细致了,但是在做事上,依旧粗糙。

就像是前面舆论里说的什么“相约自杀”这种说法,到底是哪里来的?

谁也说不清楚。

舆情上,当地警方的处置和应对是被动的。

公众的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了。

现在只能是疲于应付。

但是,我也不得不善意的提醒第一句:

当前舆情已经近乎煽动了……我真的希望不要有什么“高人”参与其中。

也别把一些不该由逝者母亲承担的事情硬压到她身上。

我这不是什么阴谋论。

网友们可能对舆情的使用并不了解。

舆情操作规则的第一条就是“谁获利谁推动”。

这场舆情里,李心草的妈妈并不会获利,她只是个可怜的母亲,也只是个舆论场上博弈被推到前面来的工具,她本人并没有做错什么。

如果当地警方更专业一些,这些事情本不会发生。

实事求是的讲,在舆情处置应对上,这不是当地的问题。

我们已经有很多地方都迷信于封堵删,却失去了基本的预判、研判、处置能力。

同时,我也想善意的提醒第二句:

无论是谁,出于什么目的,我们都不会喜欢看见这样的舆论操作。

有这个能耐,你可以去打美帝,不必在国内这样做。

有些事情,不应去利用普通群众,尤其不应去利用一个刚刚失女的孤苦伶仃的母亲。

就这样吧。

最后,再次向逝者致哀。

 

补充1:

我不怀疑公众的出发点和正义感。

这是正常人看见这样的事情,都会有的诉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而且受害者不必完美。

有网友说什么有“高人”指点,这个话不能乱说。没有证据的时候,只能存疑而不能这样讲。

因为,这些年已经发生过很多次这样的事情了。

举例给大家:媒体,自媒体,为了收割流量,刻意去利用公众的正义感搅动舆论场,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这些媒体、自媒体之间,并不一定有联系,也不一定有组织和利益往来。但是,同样的需求“收割流量”,会让媒体和自媒体做出同样的行为,例如推热一个议题。此时,对于这些只有流量需求的媒体和自媒体而言,事实真相并不重要,议题流量才重要。

这就会制造出一个并没有其他经济利益瓜葛,也没有其他什么阴谋的推力。这种事情在不同的领域都会发生。

例如不同地方的官僚,相互之间并不认识,但是在面对不利于他们的国家政策时,同样会使用扩大化和裹挟群众来反对这个政策;又例如,不同地方的一些商人,在面对不利政策时,他们之间也没有相互沟通,也没有组织,但是同样会采取类似的做法来抵御政策。

这就叫“同层利益”、“同领域利益”、“特殊利益群体”。有背叛这种利益的个体,但是没有背叛这种利益的群体。

我估计很多人看不懂我补充的这段。 

补充2:

我知道现在很多人的转评是带着情绪的。

我表达的是观点,不是情绪。诸位如果需要发泄情绪,可以去当地官博或者去媒体官博那边。我和诸位一样,只是个普通人。我也不想拦着诸位发泄情绪。只是没有必要在另外一个普通人那里发泄情绪。因为他或者她没有义务承接这些情绪。

 我提供观点供各位参考,只是以一个常年混迹于舆论场的人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观点。当然,不等于说这些观点是对的。如果大家整理好了情绪,再过来看,可能就明白我在说什么了。

人死不能复生。我不想看见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我们有很多次机会救她,如果高等教育重视一些德育,不要过度饮酒,那么或许不会有后面的事情;如果一同去的人更清醒一些,不要让孩子饮酒,或许不会有后面的事情……我们可以假定有很多如果去救她。但是,现实没有如果。我们假定的每一个情况,每一个条件,都只能是保护后来人。

却救不了她。

我写这些字,也是在整理了情绪之后写的。如果要发泄情绪,我可以换种表达方式,无限扩大责任,把矛头指向每一个相关的关系——只是,那不是现实。讨论问题,我们还是可以基于现实的。我并没有劝诸位冷静,也没有劝那位母亲冷静。我没有资格劝谁冷静,也不会慷他人之慨。

我仅仅是在说:如果要讨论问题,至少在我没有带着情绪的时候,我们都不带情绪。 如果你带着情绪评论,那么你收到的回复,可能会是我带着情绪更激烈的回复。

同时,如果你从这里面读出来了倾向性,我的答复是:我是站在中间的,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你站在了另外一边,所以看我好像站在你的对立面了?

再次向逝者致哀。

在诸位评论之前,我想再给大家看三段话。

500

500

500

就这样吧。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