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打不过河北人?

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河南人韩愈为河北下的盖棺定论。但慷慨悲歌这个词不能算是韩愈的发明,早在《史记》中,就有对河北人“丈夫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推剽”的说法。看来河北之地的尚武之风,早在秦汉乃至更早,就已经是中国士人眼中的特色了。

河北三国武术家习武场,尚武之风源远流长

(图片@猫斯图)

500

虽说随着唐宋以后中国的政治中心进入了河北腹地(北京),负责拱卫京师的河北受到了政府更严厉的管制,游侠豪客的生存空间几乎没有了,可河北仍然盛产武术名家和优质士兵。无论是演义传说还是历史证据,都在延续司马迁和韩愈对河北人战力的感叹。

河北为什么这么能打呢?

穷山恶水出勇士

在韩愈感叹燕赵之地多勇士的时候,他说的可并不是现代的河北。对于当年出身中原的士大夫来说,燕赵之地只是狭义上的河北,也就是今天河北省的中南部。从北京向南,一直到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

河北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

可以是一个冀中平原省份、也可以是东太行山省份

也可以是环首都省份

500

再向北去,翻过燕山,虽然在唐朝时也是河北道的一部分,但那里的人民和蒙古高原、东北更具地缘上的亲缘性,虽然也是能征惯战之士兵,但那不是最古典的燕赵狠人。

唯有这片今天被称为冀中南地区的区域,才是当年燕赵两国真正的核心区,也是能培养出来燕赵勇士的地方。

作为曾经燕赵军事实力的代表

赵武灵王也成为一大文化名人

(正在安装的赵武灵王,图片@图虫·创意)

500

然而以冀中南的基础地理条件来看,这里似乎不像是会出产游侠勇士的地方。数条发源于太行山的河流,向西横穿整个地区注入渤海,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壤,让华北平原具备了成为农业重镇的基础条件。

确实是北方著名的农仓,农业气息非常浓厚

(邯郸大白菜雕像,图片@图虫·创意)

500

历史上先后成为过农业主产区的关中、中原、四川、江南、黄泛前的江淮地区,居民均以文雅富庶著称,战斗力甚至有些堪忧。除了著名的赳赳老秦,唯有河北有任侠好斗之风。确实,河北虽然表面上有成为鱼米之乡的潜力,实际上却远没有享受到丰饶之地的幸福。

先秦时代各地民风都相当彪悍(如吴越之地)

不过之后的历史中仍然以军武和战力出名的

恐怕就是赳赳老秦和赳赳老赵了

但这背后其实也是农牧地带人口不断内迁的结果

(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图虫·创意)

500

冀中南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之中唯有夏季能获得季风从海面上带来的水汽。而高耸的太行山脉阻挡了暖湿气团,让山区水源地的降水比一般的季风地区更大。现代气象数据显示,河北的夏季降水能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4%~80%,其余季节的降水则很少。

偶尔来这么一场,华北人民深受困扰

不过现在的雨确实少了,比我小时候是少太多了

(图片@图虫·创意)

500

古代水库设施缺乏,人类只能依靠自然河道和湖泊调节水量,一旦这些自然设施失效,他们就将面临雨季洪涝、旱季干旱的悲剧。只有都江堰这种因势利导的人工设施,或是太湖这样的上天礼物,才能缓解旱涝灾害的影响。

其实华北平原是非常年轻的

黄河对这块土地的诞生起着重要作用

但也正因为年轻,黄河在华北的河道其实相当不稳定

(现在的入海口在山东东营,图像来自google map)

500

一马平川的河北,就缺乏能有效控制水文波动的自然条件。而河北河流的汇流状况,更让河北的水利成为了一场噩梦。

今天河北的主要水系是海河水系,如果只看冀中南,海河流域的重要性则更加明显,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及数段运河,最终都在天津外围汇入海河,进而进入渤海,曾有“合一省大小七十余泉一处入海”的说法,每到雨季下游的泄洪压力极大。

如今高度工业化的海河入海口,压力也是很大的

(图像来自Google map)

500

这还是华北千年水利治理后的结果。在宋代以前,今天海河的入海口一度还是黄河的入海口,带来了更庞大的南方水流,燕赵之地的水文条件只会更复杂。反映在中上游,就是那些主要支流沿岸经常发生的洪涝灾害。

正是因为黄河曾长期在华北平原制造水患

所以大城市和农业区多紧挨太行山

早期可利用的土地远没有现在的河北省这么多

500

这对人生活状态的选择会有很大的影响。人人内心深处都向往稳定的生产和积蓄,但当洪涝旱灾难以避免,土地耕种无法转化为家族财富时,人们就倾向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任侠之风也就兴起了。这就是司马迁对河北盛产勇士的解释。

自然灾害能培养人坚毅的品格

虽然这只是走向侠客之路的第一步

(图片@图虫·创意)

500

但太史公显然忽略了一件事。中国民间认为穷文富武,习武之人需要丰富的营养,还要置办军械盔甲,如果真是赤贫之地,那河北的武艺最终也无非是街头斗狠。河北成为武学圣地的原因,只用农业条件不佳显然是解释不了的。

虽颇有家资,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老版《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截图)

500

一定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让这里的人不得不勇武起来。


军事前线的武术家

明朝的河北,也就是北直隶,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河北。它的北缘,大致上是从今天的山海关到今天的张家口市区拉一条直线。在今天的密云水库和今天的赤城县有两个突出部。这条清晰的边界线,由密不透风的明长城所确定,再往北去就是鞑靼蒙古人的地盘。

明朝在燕山以北缺乏有效的缓冲地带

所以在燕山、阴山等地的布防便格外重要

但京师处于如此突出的位置仍然很不安全

500

如果抛却长城这座人工建筑物,这条明朝和鞑靼蒙古的边境线,其实就是燕山山脉的中间地带。在古代王朝中,只有元、清两个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和强汉、盛唐时期,河北这个行政单位,才能越过这条由地理分割线,突入到蒙古高原上。燕国虽然曾经突入到燕山以北,甚至远到朝鲜,但从现实角度来看,这里的更像是燕国和胡人的混居地带,双方都可以说自己控制了它,却其实都没有实际控制力。

赵国时代仍是个农牧社会尚未完全分化的时代

所以燕国和赵国都有相当的“胡”的成分

但农牧交界地带的胡人,很多也是来自中原的人口

500

500

而这条分界线也就意味着,在汉族王朝时代,河北长期位于中央帝国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东部边境上。以古代的交通技术来看,征兵布防往往只能就地解决,河北就成为了中央帝国东北部边疆的兵营。因此在河北的人口结构中,长期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军人,以及接受过临时训练的民兵。尤其是到了北宋和明朝这种中央王朝和北方少数民族竞争到达高峰期的朝代,河北的军事属性极为明显。

明朝由于天子守国门,军事压力是极大的

而明朝在辽东的统治,也培养了一个庞大的军事化的汉族阶层

500

500

即使不论这些职业军人,仅仅站在河北民间的角度来看,北部边疆区的现状也逼迫他们必须习武。由政府军把守的边界经常被突破,民间习武自保也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一直到清末民初,河北的地方保安团仍然长期存在。只是这时候他们已经不以武力见长,而善用枪炮了。

研究河北武术的学者甚至还会把这段历史上溯到炎黄时代。传说中黄帝与蚩尤之间的大战,就爆发在今天河北张家口南部的涿鹿县。战前黄帝起兵讲武,习用干戈,成为了河北最早的武源。

整个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北部

都有着开发“炎黄文化”的机会

所以相关的故里和建设也相当多

(河南黄河景区的炎黄巨像,图片@图虫·创意)

500

当然黄帝蚩尤的大战只是传说,真正体现河北先于全国的战争意识的,其实是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这是一场无奈的变革,随着北方胡人的部落组织度提升,以及中原战争烈度的逐渐提高,燕赵两国只能率先完成向骑兵过渡的军事改革。

河北邯郸的胡服骑射雕塑

(图片@图虫·创意)

500

这是河北人军事忧患意识在国家意志中的体现,此后即使到了大一统王朝,河北依然是边防前线之一。此时民间自发的习武热情,也就很好理解了,即使是为了在军队中混得一官半职,也人们值得去学武。清朝的上百位武状元中,有近三分之一都是河北人.

一直注视和激励着后辈子孙的赵武灵王

(图片@图虫·创意)

500

但话说到这里还是有一个问题。

军旅行伍讲究万众一心,武术套路并不重要,关键是能打胜仗。但河北的民间武术文化也很发达,到了明清两代已经出现了四五十种门派,堪称武术博物馆。这其实是一对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既然有矛盾出现,那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镖不喊沧州

河北是武术之乡,而如果要从这个武术之乡里再选出一个超级武术故乡,那就非沧州莫属。

1928年6月,民国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由张之江担任馆长,向青年学生传授中华武术。张馆长是沧州盐山人,编审处、少林门、青萍剑、八极拳、燕青拳、劈挂拳的负责人全都是沧州人。后来陆陆续续来了30多位沧州拳师,几乎占到了全馆一半以上。

民国中央国术馆开馆

500

沧州盛产武术大师,被很多人解释成是因为这里有大量军人和罪犯后裔。

的确,沧州在北宋时期是宋辽边境,双方在华北平原划巨马河而治,天堑并不明显,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宋朝需要在沧州大量屯军才能震慑辽国。那些皇帝不想再看见的罪犯,也常常被流放到沧州,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

现在的沧州和幽云十六州有所重叠

作为宋辽之间的战争前线,屯军是少不了的

500

那时候的沧州东部,由于经常受到海水侵蚀,长期处在半盐碱化的状态,不适于农耕,是典型的穷山恶水地区,似乎也为豪侠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林冲在沧州的遭遇太过悲惨,而让人们对这座城市产生的不好的联想。事实上即使在《水浒传》原书当中,沧州也被形容为:“虽是个小去处,亦有六街三市。”这六街三市原本是用来形容唐代长安的,说明林冲见到的沧洲城商业兴隆有序,是个不错的州府。

甚至从历史上来看,沧州可能还比正常的州府更繁华。宋辽虽然陈兵华北,但澶渊之盟之后,宋辽百余年没有大战,沧州长期扮演着边贸大镇的角色。同时沧州的盐碱地虽然不能耕种,却能用来晒盐,是北方最重要的海盐产地之一。描述这样的城市穷困潦倒实在说不过去。

如果北宋时候的技术足够好

其实可以把水泊梁山都开发出来

分产到户发展生产才是梁山好汉的最好出路啊

(图像来自Google map)

500

事实上,沧州在近代盛产知名武术家,既不是因为贫困,也不是为了服务于战争,相反是一次经济爆炸的产物。

沧州出的著名武术家太多了

位列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首的大刀王五就是其中一位

还有被称为“神力千斤王”的王子平,任中央国术馆馆长的张之江等

(图片:《大刀王五血战小霸王》)

500

元代定都北京,将原本通往河南的大运河重新改道,从富庶的江南直通北京城。沧州就位于冀运河中部,是这一河段的重要商品集散中心,也是从南方来的货物进京前的最后一段长途运输的起点。为了服务于运河贸易,沧州进化出了发达的运输和护镖行业,各家竞争激烈,镖师都要有自己压箱底的神技才能在沧州镖业混口饭吃。

南北运河上的沧州

500

沧州的镖业强到什么程度?南来北往的镖车镖船,一旦进入沧州境内,就要撤下自己的大旗,也不得喊镖,以示对沧州同行的尊敬。如果有人坏了规矩,难免被沧州同行教训一顿,而且往往是打不过的。这就是清代江湖所说的“镖不喊沧州”。

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国术游艺大会”

前五名都是河北的

打是打不过的,还是尊敬一点吧

500

然而随着铁路的修建和海运技术的提高,大运河沿线的交通业逐渐衰落,镖师们也失业了。不过技多不压身,他们仍然可以开馆授徒,在天津、北京、南京、佛山等地谋求生路,也就把河北的武术造诣带到了全国各地,让人们都认识了这群打不过的河北人。

中国·邯郸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开幕式上的武术表演

真后生可畏

(图片@图虫·资讯)

500

直到今天,河北仍然盛行送孩子去武校上学。据统计,仅沧州一地,就有大大小小的武校、武馆、武术组织40余个。

晚上跟着拳师学习功力拳的孩子们

(图片@图虫·资讯)

500

可惜河北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因为武术在现代社会缺乏用武之地,且河北没有河南少林、湖北武当这样响亮的江湖名号,招募优质教员和学员的能力一直比较薄弱,甚至有走上下坡路的趋势。没有人知道,燕赵之地,以后还能不能产出既会慷慨悲歌,又使刀枪剑戟的勇士了。

但这也只不过是令河北人哀叹的教育困局中,一个不算重要的问题罢了。

参考文献

张绰庵, 韩红雨, 马振水. 对河北民间武术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4(10): 29-31.

赵静. “朝天录” 中的明代中国河北形象[J]. 延边大学, 2017: 1-z.

吕书额. 河北省地方保卫团研究 (1901-1937 年)[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王轶英. 北宋河北边防建设研究[D]. 保定: 河北大学 2007: 8, 2007.

王青龙, 彭春. 沧州武校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外企业家, 2016 (4Z): 244.

梁勇. 浅论明代河北的卫所和军屯[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2): 80-85.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