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王鼎杰:中国崛起,美国怕不怕?

转知乎网友@Alex He 对王鼎杰老师的评价: 

王老师的特点在于,从历史来看时事,往往都会带点哲思的意涵。

王老师告诉我们,其实可以从更宏观的角度,可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时事。

王老师的战略观是国家战略观,而不是民族战略观,不评论孰优孰劣,但我国的民众当下更缺乏的是国家战略观。

王老师不同于晓松的过分阳春白雪,也不同于罗辑的过分深入分析,他比较擅长于掌握深浅之道。

~~~~~~

以下正文:

~~~~~~

2017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主持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5月26日,一代战略巨星布热津斯基去世。  

如果布热津斯基没有去世,如果他依然年富力强,如果他获得发言权,他会如何评价这次论坛?又如何分析一带一路与世界秩序的关系?  

这是一个耐人深思的话题,却似乎又是一个永远找不到答案的无聊假设。不过,通过对布热津斯基过往著作、言论的思维逻辑的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难找到。顺着这条逻辑线索,我们其实还能找到更多问题的答案,如布热津斯基眼中未来五十年内的中美关系趋势,中国崛起与美国霸权的关系,亚太格局与全球秩序的关系。  

今天的文章,将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  

支持一带  

早在1986年刊行的《竞赛方案》一书中,布热津斯基就明确表达了他对中国“重建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支持。他认为,此举可以深化中巴合作,彻底堵死苏联南下印度洋的关键性战略通道。  

苏联解体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变。布热津斯基的战略设计也跟着变化,由最初的围绕苏联设立三条围堵线,变成了立足欧亚巴尔干划分四个战略区。最终目的在于引导欧亚大陆上的各强国,围绕里海-波斯湾资源圈展开向心竞争。从而便于美国施展离岸平衡战略控局。  

在这个计划中,中国的西部开发与新丝绸之路带,在方向上无疑符合他的战略设想,可以在客观上起到承重墙、东部支柱的作用。如果一带战略成功,就将有效抑制伊斯兰极端势力的发展,同时在几个地区强国之间形成难以规避的地缘竞争。如果这个战略失败,也不过是继续保持该地区的混乱,于美国大局无害。  

虽然因为小布什、奥巴马两届政府的背道而驰,彻底打乱了欧亚棋局构造,也彻底葬送了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的设计。逼迫布热津斯基被迫转向构建大西方。但是,立足混乱的南部区,让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继续围绕里海-波斯湾资源地带,进行向心竞争,无疑有利于美国整合大西方。所以,如果布热津斯基有发言权,当会继续支持一带设想。  

但是,和一带相匹配的一路,布热津斯基的看法就复杂了。  

一路与美国红线  

在《战略远见》一书中,布热津斯基明确指出,美国霸权的根基在于对全球公共空间的控制,包括海洋、天空、外太空以及虚拟的网络空间。  

其中,海洋是最古老又是最切实的霸权基石。中国作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强国,拥有海陆两条战略面。如果中国满足于利用高铁技术,向欧亚大陆内部发展,美国就可以立足传统的岛链基地,确保海洋控制权。静观事态发展。  

※美国构建的第一岛链与第二岛链  

但是,如果中国进入大洋,还要在印度洋上经营港口与基地,形成事实上的战略存在,就会形成中美之间的巨大冲突点。  

即便“一路”是纯民用的,不含战略动机的,也是难以让美国战略家们心安的,因为美式战略注重的是客观态势而非主观动机,认为经济力量与军事力量、民用设备与军用设备,随时可以转换,很难防范。至少美国这些年是这样操作的,是所谓军事工商业复合体型社会。也可以称为美国版的军民融合、军民一体。故而,美国对其他国家的类似举动猜忌尤深。  

假如中国坚持一路战略,同时经济增量不断攀升,岂非就是彻底碰触了美国的红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未来的半个世纪里——  

中美冲突会成为新一轮美苏争霸吗?  

~~~~~~

对这个问题,在美国早已有了“标准”答案。  

还在二战胜负不明的1942年,美国地缘战略家斯皮克曼就已经指出:

短期范围而言,美国的大敌是德国和日本

但是,随着德、日的战败,英、法的衰落,美国未来的头号地缘对手恰恰是今日的盟友苏联。

但是,苏联也只是一个中期对手。

从长期来看,真正影响21世纪全球地缘格局的重大事件,是中、印两个东方文明古国、人口空间大国、可海可陆的地缘两栖国家的复兴和再崛起。

到时候,美国或将重新联合俄罗斯,夹击这两个位于欧亚大陆边缘地带上的大国。  

苏联解体后,很多美国学者重拾起这个预言,大谈中、印,尤其是中国崛起对世界秩序和美国霸权的冲击。对此,布热津斯基在《战略远见》一书中,也有涉及。  

在该书第一章第一节,他就提到:“亚洲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份额,在大约18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遥遥领先。直到1800年,亚洲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总额中仍约占60%,相形之下欧洲只占30%。1750年仅印度的份额就占25%。……到1900年,在英国的长期帝国统治之下,印度的份额缩小到仅为1.6%。”  

类似的情况也存在于中国。由此可知,“中国和印度曾拥有卓越的经济地位。这一重要历史事实令一些人认为,亚洲当前的经济崛起,从根本上说是回归了久远之前持续很长时间的常态。”  

如果只看这些内容,难免让很多印度读者和中国读者飘飘然,进而感到布热津斯基似乎也是认同中印威胁论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一个逻辑上的悖论——当年正是在印、中经济成就辉煌的时代,相继为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所征服。  

※1757年普拉西之战后,英军统帅克莱武接受印军降伏  

这就告诉我们,大国崛起不等于经济崛起,单纯的经济复兴其实并不可怕。正是通过这个隐藏的逻辑,布热津斯基得出了全新的非标准答案:中国在未来并非美国的头号战略对手,也不应该成为美国倾注主要精力思考的战略问题。  

~~~~~~

美国为何不怕中国?  

布热津斯基不怕中国的原因有五个:

第一,经济发展也好,经济复兴也好,本身不足为惧。历史上中、印的成功,都是在前全球化时代、农业文明时代的成功,虽然总量惊人,但却并不具备转变成战略力量的能力。他们缺乏远距离投送军事力量的经验和意识,也缺乏将经济行为与国家战略密切互动的经验和意识。这些缺陷,直到今天仍在深刻影响两国的国际影响力。换言之,中、印经济复兴并不可怕,历史上他们就曾经在经济高位点遭到征服。可怕的是中、印形成自己的一整套大战略体系,但目前还看不到这种趋势。  

第二,要想取代美国的全球地位,不仅仅是要搞垮美国,更要解决美国垮掉后的全球失序问题。长期以来,美国提供了全球秩序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包括跨国金融服务、国际留学体系、强大海军维持的全球海域秩序、互联网控制形成的全球网络运转。这实质是一种高明的捆绑战略。让大部分国家满足于在美国运转的发展框架内各安其位,投鼠忌器。要改天换地,就必须拿出美国公共产品的替代品。目前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难以在五十年内拿出相关替代品。  

第三,即便有朝一日,中、印形成了自己的战略体系,可以向世界提供拿得出手的公共产品。也不可怕。因为中印之间,也就像当年的中苏之间,存在着邻近性国家之间的天然地缘冲突因子。两国将在互相竞争中互相牵制。这次印度缺席一带一路论坛,并且公然抨击中巴经济走廊“忽视其领土和主权完整核心利益”,就是最好的证明。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印度将不参加2017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第四,如果进一步放大视野,就会发现,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上的国家,崛起环境复杂,身边的竞争对手太多,远非一个印度,潜在的周边隐患也极其严重。布热津斯基随手就圈出了中国周边的八大战争隐患,并暗示,自古以来,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不解决身边地缘问题的前提下,就形成远方霸权。只要这些隐患还存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就是沙滩上的城堡,不可能转变出帝国大厦。  

第五,中国的经济发展本身也是美国全球捆绑战略的一部分,其发展高度依赖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假如美国体系崩溃,中国经济首先受到猛烈冲击。  

在他看来,这样一个中国,即便到2050年,也难以成为美国的最大对手。最差的形势,就是美国松绳放狗,让中日印大三角互相牵制,再用中韩日小三角进行辅助制衡。必要时还可以直接动用部分美国力量添油加火。更乐观的估计则是,在21世纪至少五十年内,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国挑战。  

总之,“一路”的主观动机、客观态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国手中有充分的反制措施。美国暂且无需担心一路战略会颠覆美国霸权。而一带战略至少符合美国的中期战略利益。所以,大可支持一带,静观一路。  

布热津斯基进而得出结论,中美冲突是一个夸大其词的话题。过度强调遏制中国,反而刺激对方,造成中美两不得利的互耗。

~~~~~~

未来真正值得美国战略界警惕并高度烧脑的,并非中国,而是如下三个国家——土耳其、俄罗斯、墨西哥  

正如我在《2.0版大棋局:布热津斯基的最后一计》一文中指出的那样,布热津斯基在晚年因为战略环境的变化,继1.0版大棋局后,又设计了一个2.0版的新大棋局。其实质就是要建立一个主导全球的大西方阵营,美国则通过扮演这个特权俱乐部的负责人,进而维持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  

为达成这个目的,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持续、深度改造土耳其与俄罗斯。  

改造土耳其的原因在于,这个国家是影响未来伊斯兰势力发展的重要堤坝。如果土耳其出现了逆世俗化趋势,让极端伊斯兰势力占上风,甚至变成一个比伊朗还极端的国家,美国的战略就会遭遇重大挫折。泛滥于中亚、中东的整个伊斯兰极端势力,也会因此戏剧性改变流向,横扫欧洲和北非。到时候,局面就会失控。  

※在布热津斯基看来,土耳其政局的稳定与走向,对美国战略有着特殊的影响  

改造俄罗斯的原因则在于,布热津斯基依然深深忌惮着这个北方巨人。他要重启第二次冷战,用文化战略再次震撼这个巨人的心灵,让俄罗斯以普通国家的身份加入大西方阵营。如此方能在长远的未来,更有效地面对越来越多的非西方大国的崛起。  

※从苏联解体到近年来的反普京游行,美国对俄罗斯的文化战争从未停止  

这两个任务都不易达成,注定占据未来数十年内美国主要的战略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也好,印度也好,肯定会利用这个机遇发展,但布热津斯基依据前述理由,认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这两个国家都难以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力量——中国的周边问题太多,印度的内部矛盾太深。真正有可能利用美国经略欧亚的“灯下黑效应”崛起的是墨西哥。  

※曾经旗鼓相当的美国与墨西哥  

在历史上,美国正是通过全面击败墨西哥,获取了北美霸权,进而获得了世界霸权。现在,墨西哥的人口增量与经济增量都非常可观,而且与美国紧紧相邻,边界纠纷、非法移民、贩毒集团势力扩张……迄今都是难以解决的棘手问题。“一旦美国衰落,墨西哥由于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动荡给美国构成的风险要严重得多。”如果美国处理不好这个问题,“美国的一个重大资产——地缘政治上安全、没有邻里冲突的地理位置就将成为过去。”仅此一点,就需要美国严肃对待墨西哥问题。其潜在逻辑,正和我一贯强调的警惕身边小国的思维相暗合。  

~~~~~~

一家之言,却值得深思  

毫无疑问,前述都是布热津斯基的一家之言。或许会影响美国的战略决策,但也可能不会。但对我们中国而言,依然是值得深思的一家之言。  

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必须意识到,一个真正自信的国家,并不需要太多赞誉。中国是第二,还是第一,有时候恰恰隐藏着祸水转移的威胁论。在自己还不能拿出一整套全球治理体系的时候,就要先学会在现有体系框架内尽量利益最大化。让远方强者放心,让周边小国敬畏,抓住每一次战略机遇,进行全方位发挥(而非仅仅满足于发展经济),是大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大国博弈,有时候需要针锋相对、你左我右,有时候却需要将计就计、顺水行船,甚至与狼共舞、借刀杀人。一味强调“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反对,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必将束缚我们的选择面,缩小我们的战略运筹空间。甚至于敌人吃饭,我们就要绝食;敌人开车,我们就要徒步;敌人睡觉,我们就要熬夜。最后谁先垮掉,一目了然。  

布热津斯基不怕中国崛起,恰恰于我有利。他的战略构想,至少在半个世纪的尺度上,隐藏着中美客观双赢的可能。问题是,影响美国战略决策的远非一个布热津斯基。

在之后的文章中,我们将扩大视野,去关注更多的美国战略家,去看不同版本的大棋局,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国的战略选择和战略文化。以期在知己知彼中找到可以攻玉的他山之石。

~~~~~~~~~~~~~~

自己原创的文章老是被退回,那我转载总可以了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