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建在火车上的移动电站

来源:电网头条

抗美援朝战争有它的身影;

原子弹爆炸背后有它的贡献;

周总理曾经指示它马上行动;

……

新中国前30年的发展,

关键之处总有它的痕迹。

它已经退出历史舞台30余年。

它的名字,你或许已经知道——

列车电业局·列车电站

开着火车去供电的供电公司诞生

列车电站,顾名思义,就是把发电设备建在列车上。列车电站需要时来、完成任务后去,发电迅速、机动灵活,被称为“电力战线轻骑兵”。

500

第39列车电站。王怀林 摄

上世纪50年代初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我国电力呈现出供应紧张的严峻形势,而且那时只有分散的小电网。列车电站在当时优势明显,成为百废待兴时期最合适的电源供应方式。

从1950年开始,江苏、上海和武汉等地陆续将一些“快装机”改装成列车电站。1955年又从苏联进口1台列车电站。截至1955年底,我国已有5台总容量为1.3万千瓦的列车电站投入使用。

1956年年初,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决定在北京电管局下成立列车电业局,统一管理全国列车电站。通过改造、进口和自己制造,列车电站快速增加,上世纪60年代前期已形成相当规模。1964年,列车电业局对电站实行分区管理,先后成立了华北(保定)、中南(武汉)、西北(宝鸡)、华东(镇江)和东北(哈尔滨)共5个列车电站基地,负责电站的管理、安装、维修、存放。

除了把发电机装到列车上,那时候还有装在船舶、拖车上的,名字也就分别叫船舶电站、拖车电站。列车电业局曾拥有80余个列车、拖车和船舶电站。

列车电站是一节火车吗?具体长什么样子?据原31站员工张贵春介绍,装机容量6200千瓦的第31列车电站有16节车厢,依次是6节油罐车、2节寝车、2节办公车、1节备品材料车、1节维修车,最后4节是用油发电的发电车。

500

张贵春(右一)在主控室工作。张贵春 供图

列车电站最小的机组容量为1000千瓦,最大的为2.3万千瓦,大部分机组为2500~6000千瓦。容量不同、发电方式不同、制造时间不同,每个电站的结构也有一定的差异。

应各行各业需要流动发电,列车电站平均1.5~2年调迁一次。在改革开放前那段日子里,列车电站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500

第39列车电站职工在安装设备。王怀林 摄

走南闯北“干大事”,立下汗马功劳

为国家大型基建工程供电,是列车电站的主要任务之一。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之后,众多列车电站走南闯北,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起到常规电厂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01

水电站建设:

葛洲坝水电站建设之初,首先遇到的难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材料、设备问题,而是电力严重不足。葛洲坝工程局向水利电力部申报,请求列车电业局支援。

列电局陆续调35、45、32、51站共4台列车电站到了葛洲坝工地,41站到了荆门水泥厂。5台列电为水泥生产和大坝浇筑提供电力,全力服务工程建设。列车电站的到来,使葛洲坝工地联成一个自发自供的电力网络,满足了用电,保障了供电安全,葛洲坝第一期工程提前完成。

500

500

1978年春节期间,时任水电部部长钱正英等领导在宜昌看望为葛洲坝工程发电的列电职工时,与32站职工合影。

除了葛洲坝,我国自主建设的新安江水电站、黄河上游最早投产的青铜峡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利枢纽,以及三门峡、新丰江等水电站,这些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工地,都曾留下列电的足迹。

02

石油开发:

大庆油田会战开始后, 第34、36、31、32列车电站先后开到大庆萨尔图,为石油会战发供电。4台电站容量1.74万千瓦,是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主要电源。电站职工与大庆人一起,克服困难,艰苦创业,赢得了石油部领导的高度评价。

1958年以后的10年间,曾有6台列电集结广东茂名,服务油页岩田开发。甘肃玉门、新疆哈密、山东胜利等油田的开发生产,都曾有列电提供电力。

03

煤矿开发:

煤矿租得列电,相当于获得了“自备坑口电厂”,大同、晋城、平顶山、鹤壁、枣庄、济宁、水城和扎赉诺尔等,数十座大中型煤矿都曾租用列电。有的煤矿数次租用列电,有的同时租用两台。

一台列电被山东枣庄煤矿租用后,多次续租,历时23年,创造了列电在一地发电时间最长的纪录。

500

第39列车电站为鲁南化肥厂发电。王怀林 摄

执行神秘任务:

为抗美援朝供电、

为核武器生产供电……

不仅是经济建设,在国防、抢险、重大活动保电,甚至战争中都有列车电站的痕迹。列车电站像军营,全国一盘棋,只要有需要,一声令下就立即行动。

1952年抗美援朝期间,因鸭绿江水丰电站被炸,组建不久的老2站从石家庄紧急调往安东,为军用机场和高炮部队发电。

500

完成抗美援朝供电任务的修建四队(老2站)全体同志留影。照片中锦旗时间为1952年12月27日。来源:列电人微信

1954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还是老2站,接到上级传达的周总理命令,24小时内从山西榆次紧急调至武汉,为抗洪防汛发供“抢险救命电”。这次抢险中,长江大堤撕开了一道20多米宽的口子,部分电站职工和解放军战士一起跳入激流,组成两道人墙。其他职工则往激流中扔沙袋、石头,最终堵死了缺口。抗洪胜利后,老2站荣立集体一等功,部分职工还获得个人二等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也有列车电站的功劳。

1962年5月,第1列车电站到达甘肃酒泉;第二年12月,第12列车电站也从安徽开来,为596工程发供电。596,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工程代号。生产核燃料的404工厂,在地图上是找不到的。

两个电站一套领导班子,并网发电。1站车厢就位在距离核工厂200米的地方,12站离核工厂稍远些。到达甘肃之前,电站就更换了新的锅炉省煤器、过热器,大大改善了设备状况,电站一直保持正常发供电。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听到消息后,电站职工和404厂的职工一样,含着热泪奔走相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4台列电奉命在青海、甘肃为核工业基地的建设和科学试验发供电力。核弹试验、卫星上天的成功都有列电的贡献。在台海、东北、西南形势一度紧张时,多台电站奉命进入战备状态,可随时开赴前线发电。还有多台列电长期流动在云贵川,为三线建设发供电。

1972年广交会开幕在即,因广州严重缺电,影响了电讯传送,遵照国务院领导指示,第32列车电站从济南紧急调迁,在广交会开幕前赶到广州,保证了广交会顺利进行。

1976年唐山大地震,伤亡惨重的52站3天后用柴油机发电供水,正在大连的第5列车电站(燃机)奉命紧急调迁至秦皇岛,以9000千瓦的电力供应地震灾区……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

我当个列电工人多荣耀,

陪同电站走天涯。

头顶天山鹅毛雪,脚踏隔壁大风沙,

嘉陵江边迎朝阳,昆仑山下送晚霞。

天不怕地不怕,风霜雷电任随它,

我为祖国发供电,

列车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

这首改编自《石油工人之歌》的《列电工人之歌》,唱出了一代列电人奋斗的模样。

改革开放后,随着电网分布日趋合理与完善,煤耗高、污染大、容量小的列车电站也完成历史使命。1982年,水利电力部宣布列车电站解散,列车电站管理权下放到地方,电站流动到哪,就在哪里驻扎下来。

往事并不如烟,历史不会忘记奋斗者的故事,向列电人致敬!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