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专家:“一带一路”六年相伴 中国将发展经验带到中亚——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500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作者:俄罗斯战略评估和预测中心副主任、政治学博士伊戈尔•潘克拉坚科)

    无论是六年前“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之时还是现在,从来都不缺乏对这个倡议的怀疑论者。变化的仅仅是批评的着重点。北京倚重这个特大计划,把它当成发展国家经济和推动中国在第三个千年走向“大世界?”的工具。

    三年前还有人说,中国将一事无成,这一切都是“肥皂泡”,“步子迈太大会扯坏裤子”。难道中国可以完成如此复杂的地缘经济和政治计划?它只能大规模生产西方发明创造的廉价复制品。时间一晃而过,六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如今,“一带一路”倡议的批评者们又开始大肆宣扬另外的论调——“中国奴役世界”,“北京奉行新殖民主义”,中国向两百年来被西方视为自己专属的“猎取资源地区”扩张。

500

    批评的内容在变,计划本身也在变。如果说当初,计划和美好的愿望还有不太明确和具体的地方,那么现在,它们已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工业生产、上万公里的轨道和枕木、高速公路及工业景象的其他元素。“架空电线嗡嗡唱得真快乐,我们没见过这样的好时光”——上世纪20年代末歌曲中所唱的情形在中亚再度成为现实。

    两年来,在中国的帮助下,中亚出现了26条公路。它们的总里程已接近赤道长度的近一半——两万公里。看看交互式地图,你会发现,眼前纵横交错的道路网正覆盖越来越广泛的区域。

    中国领导层曾经斥巨资在本国兴建道路——_这产生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应。今天,北京将这个经验带到中亚。中国商品(我注意到,过去20年其质量显著提升)的新销售市场“食量惊人”,运去的商品一下就被消化一空。不过,中国工业能轻松缓解前苏联地区对商品的需求,只要这些国家肯买,它还可以提供更多。而反向运输的则是资源,中国经济对资源的胃口众所周知,从石油、天然气到矿石,不管供应什么、供应多少,都来者不拒。

500

    毫无疑问,“一带一路”倡议变得更加成熟、务实、巧妙和有远见,就像北京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一样。中国从一开始就为自己设定了界限——最大限度地远离伙伴国内部政治冲突,既不公开支持政权,也不公开支持反对派——并加以遵守。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乌兹别克斯坦的领导人明白和重视中国正在该地区做的事,没有浪费时间讨论。没有去理会“专家们”关于中国扩张的咒语,而是在深思熟虑后立刻开始融入“一带一路”,首先是推出“用运输走廊解决交通闭塞问题”的计划。现在,这样的趋势愈发明显:哪里有与中国连接的新运输走廊,不远处就有乌兹别克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哈萨克斯坦也越来越懂得如何正确对待“一带一路”倡议了。  这个已开展六年的宏伟计划具有重要的特殊性。它自己在变化,也在改变北京及其他参与者的一些行为。“一带一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是中国发展的工具。但它最具吸引力的一点在于,中亚国家领导层若是能善加利用,“一带—路”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地区发展的工具。需要的只是正确理解由此产生的问题和挑战。

    中俄资讯网莫斯科编发。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