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刘邦为什么要逆潮流而动,一边诛戮功臣,一边封建同姓诸侯?

500

既然刘邦已经消灭了异姓诸侯王,为什么还是留着同姓诸侯,而不像秦始皇那样,直接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呢?不是想不想的问题,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郡县制是在秦国首先开始实施的,但到战国中后期,各国都实行了郡县制改革,废除了本国国内的分封制,打击了原来的王族宗室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生产关系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同时,就是在国家治理的方式上,也从分封制向郡县制逐步发展。也可以说,郡县制就是封建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在政治制度上的反映。

所以,到秦国消灭六国的时候,各国都已经是郡县制国家了,只不过是各国只能分别治理各自境内的郡县。而在秦国统一之后,就等于处在咸阳的秦国帝国中央国家机构,要统一治理全国各地的郡县。

但要治理疆域如此之大的国家,需要许多基础设施,最基础的就是道路,无论是地方驻军还是中央到地方的政令传达,都要有比较通畅的道路来保证其实现。同时,在语言文字、书写规范、文书格式、度量衡、货币流通这些方面,都要进行统一规范。

这也就是秦国统一之后,为什么要车同轨、书同文,还要大力修建各种直道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是治理一个庞大国家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设施。只有具备了这些基础设施,才能保证中央集权国家的稳定统治。

但秦国的这些国家治理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还没有来得及完成,秦始皇驾崩,秦国也在陈胜吴广起义的打击之下崩溃,整个国家都崩溃了。所以从主观上说,秦国崩溃给当时的人带来的认识就是,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不是人心所向,还是分封制好。但从今天的国家治理角度看,则是中央集权国家的基础设施还不足以支持一个中央政府控制疆域如此广大、人民如此众多的国家。

刘邦建立汉朝,是在秦朝崩溃后的废墟上,又经历了楚汉之争的四年战争,对全国都有比较大的影响。所以当时的汉朝最需要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和恢复,而不是像秦始皇那样着急忙慌的进行国家治理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劳民伤财。

所以,刘邦在消灭了有可能威胁到中央集权的异姓诸侯王之后,就开始与民休息,休养生息,恢复发展,在政治上则崇尚清静无为,把关东各地的大量地区仍然交给同姓诸侯王去管理和统治,只要保持国家的大体统一和稳定就可以了。

从汉朝建立到七国之乱被平定,前后经历了五十年。这个过程也可以视为国家一边恢复和发展经济,人口逐步增长的恢复和发展时期,但同时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说,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中央已经有能力统一管理全国各地的郡县了,原来的诸侯王就变成多余的了。

从这个角度说,七国之乱多少也带有一点被迫性质。原来是朝廷必须通过同姓诸侯王来统治地方,但现在随着中央统治能力的提高,已经不需要这些诸侯王了,中央敢于下令削藩就意味着,中央已经决心消灭他们了,他们再不垂死挣扎,等到中央完成国家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他们就没有机会反抗了。

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汉朝时期,地图上包括了今天长江以南的全部地区,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实现有效控制和治理的原因。同样的,西南地区在地图上从秦朝就已经被划进来了,但实际上同样没有有效控制过,一直到明朝,还是不断在山区清剿负险阻命的少数民族,到清朝才完全控制住。

500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等各主要平台均有售,需要签名版请私信。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