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主国防”的今生

昨天咱们说了台湾“自主国防”的前世,不难看出,甭管是在大陆,还是在台湾,“民国范”是没变味的。

在军事装备这件问题上,今天的台军并不热衷于自主研制,要研制也是实在没办法。所以,“中科院”也好,“联勤厂”也罢,搞出来的新装备,永远是不受待见的。

500

仿制M-68的XT-69虽然也不算什么先进武器,但台军宁可用上世纪50年代的M114,也不肯换……结果联勤兵工厂自然也就没钱搞新炮,于是在这几门炮基础上来回换底盘,永远是“新型火炮”,永远落后时代,也永远列不了装,更永远不可能有新的发展——这就叫恶性循环

这种恶性循环和印度很相似,国产装备性能不如外购,军方拒绝采购,或者只采购很少数量,仍指望外购。政府对支持本土军工产业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结果导致军工产业没有长远发展规划,甚至这些单位的发展生存都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结果你还能指望他们突破什么核心科技,造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奇迹?

台湾军事工业的水平,其实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也不能算糟。但在很多关键技术方面,还赶不上韩国。

其实这也和台湾工业总体发展态势一致,与韩国相比,台湾工业布局是非常“瘸腿”的,其在造船、部分精密电子、部分精密机电等领域能接近于韩国水平,甚至直到90年代,还在航空方面,领先于韩国;但与此同时,汽车、冶炼、新材料、重化工等领域,台湾不仅是“短腿”,甚至可以说是近乎“空白”。

500

台湾自行研制的AESA雷达样机,看起来颇有印度风采

当然了,这也和“民国范”紧密相关,用老名词,叫买办误国;如今,说得好听点,起码也是因为过于依赖外向型经济,导致产业布局不合理。

我们之前多次说过,现代的军事技术和民用技术的分野其实越来越大,有很多军事领域的技术,几乎没有相应的民用分支。

这就导致,军用技术的强国未必能搞得好民用产品,反过来,民用技术的强国想要搞好军用技术,也同样需要“另起炉灶,从零开始”。

因此,一方面我们看到苏联的电视机会爆炸,另一方面看到日本发展军事技术时,“奇葩”朵朵开。

台湾现代军事工业……差不多也是这个德行。

可以说,台湾现代军事工业的基础,仍然是美国上世纪80-90年代向台湾打开“方便之门”而转让的那些。

可以说,那个时期美国对台湾转让的军事技术的意义,和上世纪50年代苏联援助中国大陆的“156工程”差不多——当然了,156工程的深度广度远超过军事工业,但我们在这里就是打个比方,来说明问题。台湾在美国转让这一波技术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修修补补,可以局部创新,可以排列组合。

但是——就是不可能突破“玻璃天花板”。

在这方面,台湾远不如日本韩国,这两者好歹自己还有每年投入巨资进行的基础技术科研。而台湾方面,基本就只能指望着在当年的故纸堆里再翻一翻了。

在这种基本态势之下,就导致了蔡英文喇叭吹得山响的这些项目,其实都面临着“玻璃天花板”。咱们来挨个数数:

“经国号”战机改造案:“翔展”、“翔升”……等一系列项目,都规划对战斗机性能做提升。但是其核心——有源相控阵雷达,台湾虽然曾经展示岛内自制的TR模块凑的天线,但是从公开的性能来看,似乎也就是俄罗斯水平——那就是比没有强点的样子。而台湾本岛又只有在美国帮助下开发一款GD-53火控雷达的经验,要想完成自己的有源相控阵,那需要的经费和时间的投入——绝对不是“中科院”现在这幅德行之下能够支持的。

500

IDF和AT-3……

500

IDF设计到底是汉翔做的呢,还是洛克希德(当时的通用)做的呢?你看这飞机解决了初期制造质量问题后,安全性那么出色,就知道肯定不是台湾自己设计的了……

所以,IDF改进最要命的玻璃天花板就是这里了。

除非未来美国把F-16V上的APG-83的相关技术交给台湾,否则……当然,APG-83的水平,也就和大陆14所搞的外贸型KLJ-7A相差无几吧……这个雷达解放军自己可没装备,装备的都比它强多了……

也正是因为IDF继续改进,提升空战性能在雷达电子系统方面遇到台湾根本无法突破的“玻璃天花板”,最后蔡英文的“突破方法”也很……

当战斗机不行?那就当教练机吧。

你别说,在IDF基础上简化设计的“蓝鹊”很可能是一款颇为适合台湾“岛情”的教练机,起码它比现在“雷虎”表演队三天两头摔机的,纯粹由台湾岛内当年瞎XX整出来的AT-3教练机安全得多了——好歹这飞机一大半功劳要归美国洛克希德公司呢。

500

IDF双座简化版,“蓝鹊”教练机

500

AT-3教练机,其实是台湾航空工业的实际设计水平的体现……那就是极其不靠谱……所以“修改原始设计”当然要慎之又慎

其实IDF、韩国T-50,以及“蓝鹊”……很大程度上,就和中国大陆当年折腾歼-7和后来的歼教9“山鹰”差不多……台湾、韩国都不可能对洛克希德当年做出的IDF的基础设计做大刀阔斧的变革,那自然也就没有了成飞从歼-7一路到FC-1这样的发展的可能。

“潜舰国造”——样样都是问题

关于台湾的“潜舰国造”案,目前台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全是困难。

潜艇和鱼雷,可能是现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分野巨大的最佳证明,关于潜艇的关键技术,几乎全都是只有潜艇方面能用到,别的领域都用不上。

事实上,台湾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有报道说,台湾方面开始研究手里那两艘美国二战老艇,希望从上面研究出现代潜艇的必要技术。

这就好比啊……在玩“文明”的时候,你连“轮子”都还没点亮,心里惦记的却是向半人马阿尔法星发射飞船获得科学胜利……

当然,台湾可以参考的,还有两艘荷兰潜艇,那两艘艇好歹也有上世纪70年代技术水平。

500

台湾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海龙”、“海虎”的设计的话,或许能自己造一个外形相似的出来

500

当然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两艘潜艇的电子系统和控制系统技术水平嘛……也就是70年代的样子

那么如果在这两艘艇基础上,再配合上美国已经批准向台湾出售的Mk.48鱼雷,那么台湾就可能获得一种能开出去打仗的潜艇。

当然,除了有比较先进的重型鱼雷,这艘潜艇的总体水平,或许相当于日本海自1970年服役的“涡潮”水平吧。当然,按照台湾的规划,他们的“潜舰国造”的吨位可达不到“涡潮”2000吨的水平。

500

如果台湾科技人员锐意进取,努力突破,不懈奋斗,或许10年后,他们能造出个类似日本1970年“涡潮”级技术水平的潜艇——常规动力,水声系统虽老,噪音也不小,但有不错的热动力线导雷……

“小神盾”

前几天台湾海军坦诚,新一代“飞弹巡航舰”不是“神盾舰”,这并不稀奇。因为台湾虽然多年来试图获得类似美国“宙斯盾”系统的一体化战斗管制系统技术,但问题美国给你的只是“佩里”级护卫舰上“宙斯盾”系统的一角,而且时间是……呵呵,是不是以为是上世纪80年代?不,是2016年。

怎么说呢?

500

……施老详细写过关于小神盾的哲学分析了……咱就不多说了

美国“佩里”级护卫舰上装有“海军战术数据系统”,这是当初“宙斯盾”系统的功能模块之一,主要用于管理该舰的反潜作战,保证反潜直升机、拖曳声呐和舰壳声呐的共同使用。

但是在台湾仿制“成功”级的时候,这个“海军战术数据系统”……没有给。台湾真正获得这套系统是在2016年美国将两艘退役的“佩里”处理给它的时候。

本来,获得“宙斯盾”一角,要还原整个系统就已经够扯淡的了,何况是……

唉……

当然了,台湾军方对此其实早就心知肚明,他们从来就直说“小神盾”,其意思就是,有相控阵雷达,但没有“宙斯盾”系统。

其实AN/SPY-1无源相控阵雷达的相关技术,台湾早已引进,就是“天弓飞弹”配备的“长白雷达”啊——只不过,如果有心人注意一下台湾关于“天弓飞弹”和“长白雷达”的相关文宣,就会发现,关于“长白雷达”,从来就没有“国产”、“自研”这类的说法——没错,因为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那就是从美国直接买的,台湾没有自行制造能力。

当然,时隔那么多年,现在台湾是否有能力造出简化版的“长白”雷达,应该说是个未知的问题。

但就算它在新型“巡防舰”上,装了四面天线,我们应该知道,那玩意,和印度海军装了巴拉克8导弹的驱逐舰一样——算不上真正的“盾舰”。

“船坞登陆舰”

光说船的话,这对台湾来说不是问题,台湾造船工业的实力尚在,造个大船的船体,装上进口的柴油机,还是没问题的。

但问题是——这有意义吗?

500

几度招标,才成功找到愿意接手的厂家,台军这新登陆舰虽然没什么高技术含量,但作为这轮“自主国防”可能唯一见成效的产品,各方的利益,还是得好好权衡哦

而从现实来看,目前唯一推进“顺利”的,也就这东西了——然后因为开价的问题,还折腾了好几轮的投标……

在自身薄弱技术基础和外部限制重重的情况下,台湾的当代“自主国防”发展,其实就和大陆回忆起来最“瞎折腾”的那段时间差不多,只能在一些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已经落伍很多的老设备、老设计、老理论……之中,来回的“排列组合”,试图做出一些“神奇武器”……

然而,历史很多次证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瞎折腾”……不是……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