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不绝对就是绝对不支持,诸葛诞为什么要叛乱?

500

诸葛诞叛乱是淮南三叛的最后一次叛乱,从诸葛诞的角度来说,包括一部分尽忠曹魏的意思,但更多的还是自保。

诸葛诞和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同族,算是诸葛亮的族弟,也是三国中晚期的知名人士。诸葛诞和司马师、夏侯玄都是当时的名士,在魏明帝曹叡时期受到浮华案的牵连和打击,没有得到太多重用。一直到曹叡去世,曹爽和司马懿受遗诏辅政的时候,才开始进入快速升迁通道。

不过,夏侯玄和曹爽是姑表兄弟,所以受到曹爽的关照和提携更多一些。曹爽当权时期,为了和司马懿进行政治交易,让司马懿让出关中的军权,由时为中领军的夏侯玄出镇长安,拜征西将军,而司马懿的大儿子司马师则接替夏侯玄,担任中领军。当然,司马懿也把夏侯玄视为通家少年,也很欣赏他。

高平陵之变后,夏侯玄虽然没有受到牵连被杀,但在曹爽被诛杀之后,被从征西将军任上调回朝廷,担任太常。司马懿当权时期,司马懿并未为难夏侯玄。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替司马懿,继续执掌曹魏朝政。这期间发生了张缉和李丰合谋准备诛杀司马师,由夏侯玄辅政的事件,事情败露后,夏侯玄受到牵连被杀。

如果说夏侯玄被视为曹氏夏侯氏的第二代领袖,对司马氏掌控曹魏政权多少构成威胁的话,诸葛诞对司马氏其实并不构成直接挑战和威胁。不仅如此,在镇压淮南三叛中的前两次,也就是王凌叛乱和毋丘俭文钦叛乱的时候,诸葛诞还给司马氏出了大力,表现是非常积极的。

夏侯玄被杀后,诸葛诞就感到自己已经成了司马氏的下一个目标,开始进行叛乱的准备。司马昭特意派他的亲信贾充以巡视军务的名义到淮南,私下试探诸葛诞对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态度,诸葛诞当即明确表示反对,从而引起司马昭的猜忌。

之后不久,朝廷就任命诸葛诞为司空,征召诸葛诞入朝。因为夏侯玄是从征西将军任上被征召入朝担任没有实权的太常后被杀的,所以诸葛诞得到征召自己入朝担任当时已经成为荣誉职位的三公之一的司空的诏命后,就已经确定的知道,司马昭已经决心要对他下手了,所以先下手为强,起兵叛乱。

但从王凌到毋丘俭再到诸葛诞,三次淮南叛乱的目的都不相同,做法也不相同。王凌实际上是支持司马懿诛杀曹爽的,但是反对司马懿专政。所以王凌起兵之后,就整顿军队,准备率军向西进攻洛阳。毋丘俭叛乱的时候,主要是针对司马师专权,所以在叛乱之后试图马上扩大影响,就开始进攻附近的州县。而到诸葛诞叛乱的时候,就只是敛兵自保了,把周围的军队都裹挟进来,囤积在寿春,并没有主动出击,这其实就已经是示弱了。

为什么诸葛诞既反对王凌、毋丘俭叛乱,而且还帮助司马氏镇压这两次叛乱,最后却又要自己起兵叛乱呢?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为什么不在镇压王凌、毋丘俭叛乱的时候就干脆直接加入进去,而要等到这两次叛乱的影响都已被消除,他又自己从头再来?

这也和三个人的政治态度有关。王凌支持司马懿诛杀曹爽,但是反对司马懿成为第二个曹爽。毋丘俭能够接受司马氏专权,但是因为他和夏侯玄、李丰关系密切,所以在夏侯玄李丰被杀后,他担心自己也受到株连,从而起兵造反。诸葛诞的情况则是,他实际上并不反对司马氏专权,哪怕是司马氏就这么一代一代专权下去,他也能够接受,他不能接受的底线是司马氏彻底篡夺曹魏政权的皇权。

王凌是反对司马氏专权,要杀,毋丘俭是司马氏专权下的异己分子,要杀,诸葛诞则是反对司马氏篡位,也要杀。从司马氏篡夺曹魏皇权的角度看,淮南三叛实际上就是不断清洗曹魏政权内部的异己势力的过程,也是一个对异己分子的定义不断升级和扩大的过程。

刚专权的时候,只有公开反对我的人,才是异己分子;专权一段时间后,虽然你不公开反对我专权,但你不是我的人,也是我眼里的异己分子;再过一段时间,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你不接受,你就是异己分子。也就是说,对曹魏当时掌握军政权力的重要人物的态度不断升级,步步紧逼,直到最后完全只忠于司马氏的势力。

实际上,在诸葛诞之后,还有邓艾,实际上也是司马昭准备清洗的对象。虽然邓艾是司马懿、司马师一手提拔起来的高级将领,但是在是否支持司马氏篡权的问题上,他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也同样成了清洗对象。这就比诸葛诞时期更进一步了。诸葛诞是明确反对,邓艾只是没有明确表示支持,也一样要被清洗。

从这个意义上,与其说是他们要叛乱,不如说是他们是被司马氏一步步逼迫到叛乱的路上去的。

500

《大路朝天:中国道路与中国革命》

作者:萧武

出版:中信出版社2018年3月

京东、天猫、当当、亚马逊等各主要平台均有售。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