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到底是不是中国情人节?被误解的传统节日,并不只有浪漫爱情

七夕到底是不是中国情人节?被误解的传统节日,并不只有浪漫爱情500

藤树先生

发布时间:07-2018:25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爱情从古至今都是从未落幕的话剧,一直被人们称颂之。无论是名人故事,还是诗词小说无不有着爱情的痕迹,而最为热闹的便是“节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着特殊的日子庆祝亘古不变,坚贞不渝的爱情。在我国就有着从古代流传下来的“情人节”——七夕。传说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月亮下的恋人都会终成眷属。

500

在2006年的5月20日的这一天,七夕节入选中国的非遗名录,成了备受国人期待的“中国情人节”。然而追溯传统文化,在古代,却发现每一年农历的七月七,其实与情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反倒是古时候的上元节,更像中国古代的情人节。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你过了那么多年的七夕情人节,反而是一个“假节日”。

七夕宣传画,错误百出

相信这些天当人们下班,经过一些花店甜品店时,那些霓虹灯牌上的各种七夕限定礼品,早已经遍布大街小巷。电影院的情侣座,西餐厅的烛光晚宴,在这个节日当天一抢而空,当人们兴致勃勃的过着情人节,在朋友圈大秀恩爱之时,很多人都忽略了这个节日背后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七夕节还称作乞巧节,这个古老的节日起源于汉代,在这一天,凡间的女子向天上织女祈求智慧和巧艺,求姻缘并没有排在首位,所以这个节日在最初的时候与爱情无关。

不仅如此,人们除了对节日的误解以外,一些商家网络上或者是实体店里有关“七夕”的宣传画,也有众多错误。基本上很多图画的背景,都是一轮满月为主,牛郎织女在满月之时,二人在鹊桥相会。这些节日的宣传画都充满浪漫梦幻的气息,但是如果它的上面不标注气息的字样,这些画面反而更像中秋卖月饼的推销广告。主要是那一轮毫无瑕疵的明月,确实有几分抢眼,中秋才是满月之时。

500

但是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的月相,应该是俗语中常说的“初七初八月半明”,如同圆润玉盘一样的满月,几乎不会出现在这一天。尤其是“七夕”中的“夕”字,就是根据这一天的月相演变而来的。古人描绘这一天夜晚的月亮形状,其实就是半个月亮的样子,这半个月亮就逐渐演变成了“夕”字,所以在《说文》中有记载,“夕”字的含义为“从月半见”。这么大一处文化漏洞,经常被人们忽略,一些大街小巷的宣传广告,绝对是被狠狠打脸了,在宣传节日的同时,也希望不要忽略了古人纵观天象,所得到的这些流传了上千年的传统知识。

七夕的起源,与爱情无关

了解了“七夕”名字的来由,接下来要考证七夕节的起源。根据能够查阅到的有关这个节日的最早的史书记载,会发现这个节日与流传千年的牛郎织女的传说并无关系。之所以会有七夕这个特殊日子,其实最早是因为人们对大自然,还有时间的崇拜心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得出了二十八星宿,其中北斗七星中的第一颗星被称为魁星,这颗星辰,备受古人尊崇;七夕这一天的前后几日,既是一年之中最热之时,也是即将告别炎热之际,读书人会把衣物、书籍拿出来晾晒,因此这一天有着“晒书节”、“魁星节”的称呼。

500

之所以定在了“七月初七”这一天,就是因为“七”从古至今,纵观整个世界文化的悠远历史,很多传奇故事,时间更迭都与“七”紧密相关,人有七情,月有七音,周有七日,天地万物似乎都与“七”紧密相连。民间计算时间又是以“七”为终结,所以“七”这个字总是透露着一种紧迫的时间感,而且人们一直认为“七”就是“吉”字的谐音,所以这一天会是一个吉利的日子,出于这种时间上的崇拜感,这一天也在一年之中显得较为特殊。

至于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他们二人最初的雏形来源于《诗经·大雅》,那个时候也并不是夫妻关系;直到《古诗十九首》的出现,牛郎和织女才被赋予了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南北朝时期,牛郎织女相会于鹊桥的神话传说大致形成。在这个传说故事流传演变的数百年之间,七夕节每一年早已经有了盛大的庆祝规模。而且在神话故事没有定形以前,这早就是一个独属于女性的节日。民间一直认为织女是天地的女儿,她有着一双巧手,是聪慧美丽的象征,所以凡间的女孩子们,就在这一天向织女乞求智慧和灵巧,这也是“乞巧节”的由来之一,因为主要是以女孩子的活动为主,所以这一天还是中国的“女儿节”。

七夕的传统习俗,实现女孩美好愿望

七夕节相传千年,流传下来的那些节日习俗也独具匠心,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人的智慧。一起走进古人的七夕节,看看他们到底有哪些有趣又独特的传统习俗。习俗与古代神话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前文中有提到,世间的女子在这一天都是拜织女,这是因为织女能够织得一手巧夺天工的锦绣,她的那一双巧手,就成了姑娘们所羡慕的。因此在这一天就有了穿针乞巧的活动,这种习俗开始于汉代,在后世不断的演变流传。《西京杂记》中曾有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姑娘们手中拿着七彩丝线,在月光下穿乞巧针,谁穿的快谁就能够“得巧”,穿的慢的人只能“输巧”,同时输了的人还要给得巧者送礼物。

500

到了南北朝,又兴起了“喜蛛应巧”的习俗,五代所编撰的《开元天宝遗事》中曾有记载,7月7日这一天,女孩子会各捉一只蜘蛛放在自己的小盒子中,到了第2天天明的时候再打开。通过观察蜘蛛网的稀密来判断谁是这一天的“巧者”,蜘蛛网疏密者是这一天的赢家。到了明朝年间,最盛行的七夕习俗是投针验巧,这种节日习俗在《帝京景物略》中有记载,在七夕节这天的中午,妇女们在太阳下端出一盆水,随后将绣针投入盆中,然后观察水滴所形成的针影,如果形成花鸟鱼兽之行,就能够“得巧”,如果是蜡烛、细丝的形状,则是“失巧”。如果看过去年热播的《延禧攻略》,应该会记得剧中曾经出现过的投针取巧。

500

为了考验女孩子的手巧,在过七夕的时候,她们还要做与节日相对应的食物。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巧果。《东京梦华录》中,将巧果称之为“笑靥儿”,又或者是“果实花样”,这是因为巧国具有着许多不同的形状。人们会将这些发好的面团,放入不同形状的模具之中,再到面团定型以后,经过油炸,出锅以后再上可以食用的颜色,这就是巧果。除了可以吃以外,到了这天晚上,女孩们将这些巧果背对着抛到屋背上,人们认为喜鹊会将这些巧果衔走,为牛郎和织女搭建一座桥,通过这种果实来表达自己的心愿。

不过七夕节并不完全是女人的狂欢盛宴,在文章开头的时候就提到,北斗七星中排在第一位的星叫做魁星,自从科举制度出现以后,就有了专门掌管这些考生命运的魁星,“一举夺魁”这个成语也来源于此,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魁星节”,那些想要考取功名的学子,都会在这一天祭拜魁星,保佑自己能够金榜题名。七夕又很适合晒书,所以这还是一场隆重的“晒书节”,一个目的是为了保持书籍的清洁干燥,一个目的就是这些书生显示自己的博学多才。

地区不同,七夕节的风俗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在广州地区就有“七姐诞”这个习俗。《广州市志》中记载着“七姐诞”的旧俗,在七夕的这一天,女孩们会乘坐一艘由各种鲜花装扮而成的游艇,在石门浦水进行“日光浴”,但是已经结婚的女子是不能参加每年的游花艇,但是他们又被允许在新婚后第一个七夕进行庆祝,只是她们过这个节日的方法,又与那些没有结婚的姑娘不同,这些女子在初六的晚上举行“辞仙仪式”,宣告她们已经脱离了姑娘之身。

500

只是对于古时候的女人来说,是她们社会地位的重要保证。所以在七夕的这一天,女子也会向神灵乞求子嗣。宋代的《东京梦华录》有记载,七夕这天人们都会在家中供奉“磨喝乐”。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经过汉化以后的神灵,“磨喝乐”这个名字是由梵文直接音译过来,有着送子的寓意。在宋代的集市上,在七夕节这天,能够看到非常多不同形状的“磨喝乐”,无论是普通百姓,又或者是富裕人家,都会到集市上去购买这种娃娃,然后放在家中虔诚供奉着。

七夕之所以和爱情扯上关系,其实已经是唐代以后的事情了。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曾写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样句子。自此以后,随着各种表达牛郎织女爱情的诗歌,开始在大江南北流传。此后的七夕夜晚,姑娘们除了祈求心灵手巧以外,开始祈求美满姻缘。是现在的七夕节,已经丢弃了古时候的传统习俗,现在的七夕节,一切都在围绕着爱情打转。但是在这个拥有着璀璨幸福的夏日,在拥抱浪漫之时,也希望这些古老文化,仍然能够为女孩子们带去温暖与趣味。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文献:

《古代情人节》

《七夕节探究》

七夕到底是不是中国情人节?被误解的传统节日,并不只有浪漫爱情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39572667981494356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