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音乐类型的英文是用汉语拼音拼出来的,你知道吗?

文章来源丨 新音乐产业观察

时代曲,就是1930-40年代的老上海流行歌,英文名叫Shidaiqu。这可能是唯一一种用汉语拼音拼成的流行音乐类型(Type),而且已经在国外获得普遍认可。

500

从国内外的资料看,对于“时代曲”的定义,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中国传统民间音乐和西方爵士乐、拉丁舞曲的融合。

不太一致的地方在于,有的观点认为“时代曲”是从公认的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黎锦晖的《毛毛雨》(1927)开始的,也有观点认为,“时代曲”的时代背景主要是在1930-40年代战乱时期的上海,纸醉金迷,灯红酒绿。

无论是哪种观点,“时代曲”作为中国流行音乐鼻祖的身份,是毋庸置疑的。而且,“时代曲”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非常深远。

在中国台湾,“时代曲”的影响一直持续到邓丽君的时代,并伴随着邓丽君在内地的流行而在内地“复兴”;在中国香港,“时代曲”则持续到1970年代末,以许冠杰为代表的本地特色粤语歌曲兴起。

我觉得有趣的地方是,“时代曲”的发展脉络,暗合了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规律”。

01从临摹到原创

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起源是“学堂乐歌”。20世纪初,民智初开,出于教育的需要,沈心工、李叔同挑选了一些欧美歌曲来填中文词,于是就有了“学堂乐歌”。至今广为传唱的《送别》就是李叔同的“翻唱”。(原曲是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的版本取的是自日本人的翻唱版)

尽管是“翻唱”,但并非完全原样照翻,有一些歌曲会在原曲的基础上进行中国化的改造,融合中国调式和民间戏曲。

翻唱的同时,沈心工、李叔同也有各自的原创作品,从临摹中学习,是中国流行音乐的起点。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音乐”,本质上均是舶来品,学习是不可避免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过程中。

500

“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和“中国最早的歌星”黎明晖

“时代曲”学习爵士,80年代的香港歌曲和台湾偶像学习日本,90年代的中国摇滚学习欧美,内地流行歌学习港台,如今的中国说唱和电音学习欧美……

学习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时代曲”就是中国人对于美国流行音乐的“学以致用”。

1927年,黎锦晖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毛毛雨》。无论从哪个角度上看,这首歌都是名副其实的“流行歌”:《毛毛雨》为市场而作,以唱片形式发行,并由当时的电影明星黎明晖(黎锦晖的女儿)演唱,套路上已经跟如今的流行歌没什么区别。

《毛毛雨》是一首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流行歌,尤其是我们现在听到的1934年录制的版本,器乐上是爵士管弦乐,但曲调和演唱都有着鲜明的民族性。

放在现在,就是所谓的“中国风”。

02比比皆是“中国风”

“中国风”周杰伦带起了的潮流,过去多用来指代周杰伦那样,把欧美流行的R&B和Hip-Hop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结合的流行歌曲,现在好像已经泛化了,只要流行歌曲里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就叫“中国风”。

从这个角度说,“时代曲”里大都是“中国风”:“时代曲”的创作者们普遍用中国传统五声调式创作(比如《玫瑰玫瑰我爱你》),大量使用、借鉴民间音乐、戏曲(比如《天涯歌女》改编自苏州民歌),但是,器乐演奏和节拍上又多是“洋货”:爵士乐队伴奏,恰恰或伦巴节奏。

“时代曲”的时代背景之一是上海开埠之后,大量洋人入华,带来了当时欧美盛行的爵士、拉丁舞等洋乐。与此同时,刚刚脱离封建社会没多久的市民阶层,欣赏习惯仍然带有传统趣味。

所以,“时代曲”的创作者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式,中体西用。

除了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我认为这也代表了中国第一代流行歌曲创作者对于市场的探索——如何才能满足那个时代的消费群的需要。

流行音乐产业就是靠卖音乐挣钱的,黄霑在论文里曾经说过,“一首歌,连制作,所费不菲,身为制作队伍一员,应在所有可能范围内,令歌曲达到流行的目标,这才是应有的专业态度。”

“时代曲”的创作者们就是中国最早的一拨职业音乐人。而且,市场的残酷性,在那个年代已经体现出来了。1929年,黎锦晖的歌舞团到海外巡演,赔得一塌糊涂,就地解散,他靠在八个月内给唱片公司写了一百多首“家庭爱情歌曲”才凑够路费回国。

说明:本文非为荐书而作,再次仅是为大家提供一个选项,如果你对“时代曲”发展及其对华语音乐的影响感兴趣,不妨读读本书。这本书讲解得最细致的就是“时代曲”部分。(经常有读者会请我荐书,专门荐书的机会比较少,我会在一些内容中穿插推荐)

03百试不爽的“影音联动”

近年来,因为中国影视剧市场红火,对音乐的需求旺盛,于是就催生了“影音联动”的影音概念,说白了就是电影和音乐相互利用。

很多热门歌曲的背后,都是“影音联动”的结果,比如《小苹果》、《卡路里》、《凉凉》和《追光者》等。

在“时代曲”的时代,也是如此。

“三四十年代,是中国流行音乐的第一个发展高峰,也是中国电影的高峰期,电影和流行歌曲紧密结合,流行歌曲通过电影的推广和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摘自《中国流行音乐简史》,尤静波)

《天涯歌女》、《四季歌》、《何日君再来》、《玫瑰玫瑰我爱你》、《夜上海》等大家耳熟能详的“时代曲”,都是电影歌曲。黎明晖、周璇、白光等都是影歌双栖明星。“时代曲”的创作明星陈歌辛(《玫瑰玫瑰我爱你》)受聘于中华电影公司。

500

在电视还没发明的时代,电影是唯一的影像娱乐产品,音乐又是电影的重要元素,“影音联动”是娱乐市场发展的必然。

总而言之,无论是创作还是传播方式,“时代曲”跟当下的流行音乐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可惜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时代曲”没能像日本的“歌谣曲”那样,成为行业贯穿始终的主线和本土流行音乐的“代名词”。

不过,能在英文资料中留下一个以拼音署名的音乐专有名词,也足以证明“时代曲”的历史价值——至少,对于中国听众来说,现在知道了,除了C-Pop、M-Pop这些欧美按地区、语言划分的音乐类型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汉语拼音拼成的Shidaiqu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