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四本书的译名建议,与俄罗斯/苏联近代史有关

其实之前在论坛和其他地方也陆续聊过,关于俄罗斯“旧教徒革命论”的事情。该理论的发起人最新一本书昨天开始销售了,之后一段时间可能会花时间摘录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翻译发表,这样比论坛回帖的形式更加有效,当然每个章节也欢迎讨论。      亚历山大*贝日科夫,历史学博士(注:俄罗斯学位体系当中博士相当于国内院士),社会与政治活动家。1965年生人,1989年莫斯科州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1999年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此时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赫鲁晓夫时代。从90年代初期开始两次参加地方议会选举,没有当选,长期担任各种青少年组织和机构的负责人。2000-2003年担任时任政府总理卡西扬诺夫的助手,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担任教育部副部长,负责审查学术机构论文答辩和教育质量。2004年离职后回归学术界,常年在莫斯科与圣彼得堡各大图书馆,档案馆辛勤耕耘,查看原始资料,国家公文,回忆录,报刊,杂志等。十年磨一剑,2013年再次进入公众视线,以每年出版一本新书的速度,依靠大量丰富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针对俄罗斯和苏联历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相当程度上填补了大量历史细节的缺失和解答了相当多的历史疑问。  

500

亚历山大*贝日科夫博士

第一本书简介:很少有人知道,在19世纪中叶俄罗斯在事实上已经一分为二。在1840年代末政府派往全国各地的数个调查团,发现了让人恐怖的画面:数以百万计的俄罗斯人,既不认为自己是官方教会的信徒,又对现政权充满仇恨。       整个州整个州的地盘被“分裂者战线”所占领。旧教徒运动控制着数不尽的乡村,甚至住宅都布满暗墙和暗格,用来隐藏逃亡的分裂者们。而在善于经营的旧教徒商人手里集中了难以计数的金融和工厂资源。实际上,已经存在一个被嵌套进来的,第二个(影子)俄罗斯。      年轻的斯拉夫份子伊万*阿克萨科夫,作为调查团的一员,当时忧虑的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俄罗斯很快就会分裂为两个部分:东正教徒们会站在政府的一方........而剩下的所有人都会投入分裂者的旗下....我觉得,命运安排我们只能理解这一疾病并只能静静的观察,他是怎么样逐渐的吞噬其他没有被感染的成员”。      (这种预测)最终以两次俄国革命的形式爆发出来,而正是旧信徒们为其准备好了广阔的土壤。       本书第一次完整的呈现了俄国社会信仰分裂造成的后果以及旧礼仪派在俄罗斯历史上的真正角色。

注1:分裂者,旧教徒和旧礼仪派,都是17世纪中期俄罗斯东正教会改革的产物,当时在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任沙皇阿列克谢的支持下,大牧首尼康(人名,别蹦出来一帮人问索尼哪里去了)主持了宗教改革,历史上称为“尼康改革”,在记述当中主要是更改了教会的仪式,画十字的方式等等。但是遭到部分信众激烈抵抗,这批反对派被称为旧教徒,旧礼仪派,而分裂者是尼康教会对其的蔑称,而在多数情况下,被称/自称东正教徒的支持改革的一派,虽然旧教徒也认为自己是东正教的。所以为了区分现在回加上尼康教会,莫斯科教会这样的前缀。       注2:现在看来,当初的教会分裂远远不是仪式方面的纠纷,而是有更加深层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矛盾。在教会斗争失败后旧教徒们开始四处流浪甚至躲进山林,官方也宣布了宗教改革的胜利,信仰旧教徒的人数为人口的2%,这个话题已经没有多大讨论意义了,而就像本书展示的那样,可能事实并非如此。

俄文书名: ГРАНИ РУССКОГО РАСКОЛА  ТАЙНАЯ РОЛЬ СТАРООБРЯДЧЕСТВА  ОТ 17 ВЕКА ДО 17 ГОДА       中文书名(暂定):俄国大分裂的边际,旧礼仪派的秘密角色,从17世纪到1917年。       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翻译方式,恐怕绝大多数中国读者不看解释光看书名会莫名其妙吧,或是增加一些副标题?

500

     该书的封面,传统上认为两派动刀动枪的,争论议题就是画十字的时候用两根指头还是三根.......

第二本书:长期以来,差不多一直到1917年的十月,彼得堡人和莫斯科人对俄罗斯(如何)现代化有着非常不同的理解。彼得堡走着自己的道路,这是政府精英(官僚)和首都企业家们的选择,而莫斯科商人集团和立宪民主党则以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作为指导思想,扮演着这一路线反对者的角色。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俄罗斯的这两个伟大城市,他们之间对立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上两者之间总是充满了矛盾,对抗和竞争?本书的作者,历史学博士亚历山大*贝日科夫,给读者们提供用新的观点和角度去看待俄罗斯历史的细节。       俄文书名:ПИТЕР-МОСКВА СХВАТКА ЗА РОССИЮ       中文书名(暂定):彼得堡VS莫斯科 俄罗斯(主导权)争夺战       同样的问题,单看书名和简介能否让中国读者了解内容或是引起兴趣。

500

      其实彼得堡人和莫斯科人之间的关系,和北京人与上海人之间差不多,那是相当的互相......

第三本书:您手中的并非是简单的关于革命,关于苏联社会,关于导致变革未知原因的新书。您眼前的是对已经众所周知现象,尝试着以新的观点新的方式进行解读。但是首先,本书应该被视为解决一个重要任务走出的一小步,这一任务由苏联领袖尤里*安德罗波夫明确的提出来。1983年,他指出来,我们对生活在其中的这个国家,是多么的不了解,并且号召竭尽全力反省我们的历史道路。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是尤里*安德罗波夫留给我们的遗嘱。数十年来,看到我们国家发生的一切,更加清晰的感觉到:没有对历史的正确理解就不能治疗好俄罗斯被感染的文明疾病。       俄文书名:КОРНИ СТАЛИНСКОГО БОЛЬШЕВИЗМА       中文书名(暂定):斯大林式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根源       这个书名的翻译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斯大林的金字招牌摆在那里,怎么都会理解是哪个方面的内容。不过如果有好的建议也可以提出来。  

500

      就像不久前俄罗斯有个节目主持人说,斯大林不是历史人物,而是现实政治人物。大选中你自称是支持斯大林的,可以增加上百万的选票,说其他任何历史人物,都只能博得哈哈一笑了之。

第四本书:亚历山大*贝日科夫,历史学博士,莫斯科师范大学教授的新书《飞跃悬崖--1890-1917》,讲述了俄罗斯帝国最后三十年的历史。在这个历史片段当中浓缩了一起:数个世纪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尝试为新的工业化跃进创造条件;不想放弃既得利益的旧世界代表---寡头,商人,寄生虫般的贵族进行了激烈的抵抗;同盟国盟友们的贪婪与真面目---对他们来说,俄罗斯只是一块肥美的猎物。这是一个选择道路的时代,而放慢脚步则意味着死亡的危险。      感觉到国家正在滑向经济(危机)的悬崖,尼古拉二世提拔新的管理精英们进入国家权力顶层,而他们对待国家的态度(与其前任们)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在各个重要领域制定并且实施真正伟大的改革,终于为一个伟大帝国闯出来配得上其地位的独特道路。谁是进步变革的源动力?难道俄罗斯真的有过机会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吗?这是一个惊艳飞跃经济悬崖的时代。新型经济模式的启动引发了同盟国盟友们前所未有的警惕,那之后开始了一次世界大战,紧接着是二月革命.....       过去差不多一百年多一点的时间了,摆在我们面前是俄罗斯社会面临同样的尖锐挑战与未解矛盾。当下最重要的议题是---为国家路线提供必要的历史合法性根源。而这一路线,将会把俄罗斯带回他自己(固有)的文明领域。希望本书是在这一方向走出的一小步。

俄文书名:Взлёт над пропастью. 1890-1917 годы

中文书名(暂定):飞跃悬崖 1890-1917年

这个书名可能最不好翻译,推敲了很长时间没有结论。看书简介的大意,基本上是本来滑向悬崖,但是却有振作精神奔向悬崖努力飞了起来,本来飞的挺好结果却是又摔下悬崖去了。怎么能把这一过程传神的描述出来,就要拜托大家多多想办法了。

500

结语:其实作为差不多教育背景的中国人,对苏联的最早认知都是差不多的。列宁,红十月,炮轰冬宫,卫国战争.......但是从小学初中开始,就对教科书上的苏联历史感觉不对劲,觉得就像一部裁剪了大量篇幅不断跳跃的黑白电影,缺了很多关键性细节。之后在俄罗斯也经常关注和研究历史问题,这一过程漫长而曲折。苏联解体后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学家们的主要任务是反苏,各种不知真假来源不明的“史料”充斥。到了2000年后,解体带来的震动逐渐减弱,反苏已经不在时髦了。这时开始了各种比较深入的历史研究,这可能和普京本人的倾向有关,他做很多决策的时候经常喜欢调拨相关的历史档案去克宫,自己关起门来研究,给自己的决策做依据。正是因为如此,他比较重视专门研究档案的历史学家,也因此俄罗斯形成了新的“档案学派”。凡是任何的历史观点辩论不先报几个档案号简直别开口,开口也是惹人笑话。

就像有一次有人问贝日科夫博士:某某写了一篇文章批判您的观点,对此您有什么可说的?他回答我常年进出国家历史档案博物馆,我的资料来源都是里面存放着,而这个批判文的作者我一次都没有见到他在那里出入,他的文章有什么讨论的价值?

因为档案的数量巨大,从沙俄时代的政府公文,报刊,一直到苏联时代的相关文档现在都被陆续开放,目前除了斯大林时代的一些档案继续被封闭外,其他的档案是比较容易接触到的,问题在于没有那么多人手有耐心坐在档案馆里面去整理。

所以形成的一个局面是一旦某人或是某些人提出某些观点,大家都围绕这些观点去针对性的找档案,形成了一种被动反应的模式。所以对很多历史问题的认识也是一种层层递进的方式展开。

以最有争议的,影响最大的话题“沙俄帝国时代工人们的生活到底怎么样”来做例子:

第一阶段:布党简史的传统说法,工人们备受压迫生活苦不堪言阶级矛盾尖锐在列宁的领导下推翻了沙俄政府和临时政府,打赢了内战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

第二阶段:其实在苏联时代,关于布党的论述是不是站得住脚就一直时不时的有争议,从赫鲁晓夫也说总书记赫鲁晓夫的生活水平还不如沙俄时代的技工尼基塔(大意吧,这话有很多版本),甚至历史教科书上关于沙俄时代生活水平的描述也改了最少三四次,从惨如地狱到犹如天堂,这么一百八十度的大弯转了好几次,这事对苏共威望打击极大;

第三阶段:苏联末期和九十年代,这是一个高唱“我们丢掉了一个怎么样的俄罗斯”的时代,当然主要是配合反苏大潮;

第四阶段:2000年后很多研究相对完整的还原了沙俄时代工人的生活面貌,大致是分为两个部分:百分之十的高素质工人和百分之九十的“黑工人”,低等工人。两者之间的待遇是天差地别,前者是货真价实的蓝领贵族,一个毕业后不久的工程师,其薪水足够租用一个5间房子有热水通电的大套间,上下班雇车,可以抚养四五个孩子上学;后者则就只能是冬天没房子睡在窝棚里面了。这是很多“苏派”就宣布自己胜利了,说布党简史没有说谎,这些占据多数工人饱受压迫,是个革命的主要动力;

第五阶段:进一步研究发现的结果把争论的双方都吓到了,在历史上坚决闹工运闹革命的其实都是那批高素质工人们,而黑工人并不是很愿意参与乃至是被前者动员才勉强参与。黑工人不愿意参加革命这事实际上在全世界的工运当中都有体现,这是普遍现象,正是在资本主义最血腥的时候反抗相对少而且不成规模,但是蓝领贵族们激烈的对抗资方和政府,就绝无仅有了,要不西方国家也不会把建立中产社会视为抵御工运蔓延的良方。

第六阶段:前面一个现象被发掘后各方其实都陷入了理论困境当中,没法解释俄国工人阶级这种独有的特征,这之后差不多十年的时间里都陷入了阴谋论的方向,都在深挖各种外部因素影响如共济会华尔街英法大使馆给了多少钱云云,成了俄罗斯近代史研究的一大显学,一直到2017年年末才开始逐渐退潮。说实话这些事情即没法验证也没法否认,所以我的态度是漠视,既不讨论也不介绍更不宣传;

第七个阶段:也就是包括贝日科夫博士等一系列坚持俄罗斯本位的学者们在兴起,逐渐的开始寻找俄罗斯历史自身的特征而不是根据外来理论和概念解释近现代史,应该说出现了很多可能更加合情合理的解释。比如说近代沙俄工人们的表现更多的是传统教派矛盾以阶级斗争的形式得到了体现,因为两者的相似性导致被观察者和宣传者混为一谈。而这一历史矛盾在内战前后和日后的建设当中被释放掉后,俄国工人阶级的各种表现也就和其他国家的没有什么区别了。

最后一点,之前有人问我贝日科夫博士的观点是不是代表一些俄国当下政治力量的观点,即传说中的“背后有人”。应该说有极大可能,多年来一直传说他收取过大量捐赠和奖金,最大的一笔金额达到150万美元。当然这都是未经确认的传言,姑且听之。不过看他最后一本书的简介,以及近期俄罗斯学界舆论界的种种动议,还有克里姆林宫意识形态主要掌盘人,大傀儡师苏尔科夫最近的文章,期间都有很多契合之处。有可能是一场有组织的行动,有可能是英雄所见略同,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应该给予必要的关注和了解。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