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招“洋垃圾”恐怕非崇洋媚外那么简单

这两天这个话题有点降温了,但是官方还欠个说法。
很多高校,包括一些高职院校志向很远大,经过几年的努力达到国际一流或者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
怎么就能国际了呢?发文章搞科研,那国际的速度太慢了吧,猴年马月才能有国际影响力啊?!通过招留学生来“国际化”无疑是条捷径,加之国人有崇洋媚外的传统,一听这学校都招留学生了,肯定🐮啊,影响可谓立竿见影,至少对内是这样的。政府也支持,还有经费配套。让高校窃喜又犯愁的是政府经费还用不完,可能还要被鼓励(或许还带点逼迫,被下达指标任务)招收留学生。
完成任务还不简单,只要是外国人就行,但是,完成任务还真不简单,指标真的不好完成,预算真的不好花掉。
山大事件只是个引子。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