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回想一下,你上周做了什么?

是不是很多细节已经想不起来了?

成年人的生活就是从擅于遗忘开始的。

毕竟,要开始塞入那么多的担忧和算计:有人怕工作,有人怕失业,有人怕恋爱,有人怕孤单……

生活的习惯也在慢慢改变:

“早起第一件事变成了查邮箱”

“早上八点前就开始发消息,对方居然还立马就回了”

“以前看到有未读消息超兴奋,现在手机一震就心慌”

“发推文时,每一句话都用感叹号结束!然后再反复思考,删除多少才能不讨人厌!”

“把50块2的肉放回货架,换了包49块8的”

“渴望被邀请,但从来不想去”

……

科学家说,遗忘是大脑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所以,你会把很多往事压在心底,会不时地清理一下微信,抹掉一些对话又拉黑一些人;

心里话能省则省,慢慢就忘记自己到底想说什么了;

特别想倾诉时,更愿意找个陌生人——这样就不会有人帮你牢牢地记着它。

还有,即时清理“相册”里那些工作用图片,最后剩下几张以后还想翻出来看看的照片。

你会发现,相对于那些宏大的梦想、艰难的成就,真正打动你、让你感受到“活着”的,往往是一些别人看来很不起眼的瞬间。

500

我们请一些人分享了他们的照片。

有人称这是他“普通生活滋滋冒火花的时刻”,

有人说是他“最珍惜的‘灵魂出窍’的时刻”,

还有一个独居的女孩说,这是她充满沉默的生活里,带着声音的时刻,因为她把很多心里话都讲给那些照片听了。

想必你也有一些这样的照片吧?

500

连续30次做一件“无聊” 的事……

500

通勤很耗时,就把在交通工具上的瞬间记录下来 , 持续了一年多,后来觉得太像小学生日记了,就停下来。现在很少坐地铁了,回看反而很温馨,从短发,到长发,当时的感情也收班了。我们赞颂都市,都市传送我们。

@onomaria,28岁,电影从业者

500

我现在处于与上一个阶段告别,准备进入下一个阶段的间隔期,每天起床、吃饭,然后继续躺着.......于是常常陷入自我厌恶,感觉自我消失了。那一阵,我突然想尝试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就想记录下每一天起床后床单的褶皱——我看到了我确确实实存在的痕迹。

@琐稀,22岁,跨专业预备研究生

500

回家的照片。

Fny ,22岁,学生

“你今天可能堵在路上,或者你的小孩吵得你一夜没睡,也许理发师把你的头发剪太短了,你新做的指甲又裂了;你胸太小,或者你屁股上有橘皮,你肚子上的肉又多了……”

这是很多人每天非常具体的烦恼。但在一位27岁患病的女孩眼中,还能去考虑这些事情,已经是“活着”,是“馈赠”。她曾在网上发布了一封信:

“别管那些破事儿了。当你把生活看作一个整体的时候,它们太不重要了。我只希望能再和家人一起过一次生日,或者再多一天和我的爱人与狗在一起。只要再多一天。”

找到生活里对我们最重要的东西——是它让我们愿意承受其他的磨损。

上下班路上,

有“一秒钟的电影”

500

大四的秋天,我每天从下午6点到晚上11点在机场打扫机舱。那一阵我一边打工一边准备升学考试,经历课业和经济的双重压力,这是在去机场的路上拍的。路左边是油菜花地,右边就是铁丝网隔开的机场。傍晚总是有稀稀落落的人出现在那里,看着巨大的飞机飞向天空。这个小男孩几乎天天都来。

这是我一天中难得的轻松时刻。

@阿八,25岁,自由职业

500

下班回家路上,卷帘门缓缓拉开,像舞台剧拉开幕布一样……耐心等待结果是个垃圾站。多像我们的生活啊。

@左子影,27岁,品牌策划

如果有一天我们决定不必费心去减肥,也不再为青春难驻烦忧,我们的生活该有多愉快!

德波顿在《身份的焦虑》中写道。但遗憾的是,“社会并不鼓励人们去降低对自己的期望或坦然面对人之将老……社会过度地抬高了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其结果就是足够的自尊将永无可能实现。

上下班路上的独自晃荡,让人感到放松,“灵魂出窍”,也许就是因为我们短暂忘掉了那些期望——最好再关上一会儿手机网络。


生活滚滚向前,

总是来不及告别

500

500

最后再看了一眼待了4年像家一样的寝室,以后故事就是别人的了。

章鱼,21岁,摄影师

500

bandy是我10岁那年爸妈送给我的。自离家上学后,我每年回来一次,总是匆匆回来,又离开,每次我离开后它会两天不吃不喝。这么多年来我们有一个习惯,临走前提前把行李放在客厅,让它有个心理准备。

今年是bandy在家的第12年了,临行前一晚,它看着放在客厅的行李箱发呆。

@inkra ,21岁 ,留学生

舍不得删除的照片,很多是关于“告别”。

告别,不只发生在车站和医院,更多发生在内心,悄无声息。

一个女人在恋人午睡时突然决定离开——他的困惑将不会有答案。

“恋曲的结束永远都是……离开的那个人最美,至于那些留下来踌躇不定的人,只有不停追逐着急和哭泣。”中岛美雪在《离别之歌》里如此唱道。

一个在医院实习的学生,每天按部就班地查房,每天都可能是他见某位患者的最后一面。

一开始,他当那是生命教育,很快他就变得习惯了,心如止水——他不知道哪一天会突然泄洪而去……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在这些离别中,突然长大、成熟,突然变得更尖刻或是更包容。

即使是一道最微弱的光……

500

路边看到的流浪狗,和它的“小米妮”。(注:米妮是米奇的女朋友)

@Lichee,22岁,学生

500

因为在北京工作,家里亲人来北京看病我都要招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周遭的长辈进入了第一波生病高峰,我也因此熟知了北京各大医院的看病套路。

如果要我说实话,医院让人放松——你已经进入得病的状态,就不需要再担忧疾病的发生。这是北京协和医院肿瘤科室的一个明媚下午,阳光照进任何有窗的地方,肿瘤科室也并不例外。

@姜博洋,27岁,服装设计师

     500       

为了爱情考了一个不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在学业爱情都迷茫的时候,一个人在家坐在床上发呆,突然看到墙上的自己,然后比了一个✌️,心情好多了。

@小一颗辛,27岁,备考研究生

日子麻木了,很难再为普通幸福雀跃。

黑暗中、裂缝里的的故事,有时会让自己心头一惊,一热。

看过一位野生动物摄影师的故事,失明后,她就通过耳朵识别动物方位来拍照,她兴奋的讲起自己靠想象力丰满的视觉世界:

“我可以听见鸟儿翅膀的声音。我在花园里养了两只小松鼠,给它们起了名字,并且每天都在听它们悉悉索索地吃东西,还有叽叽喳喳的争吵。”

阳光早已照进她的眼底。

很多东西都留不住

瞬间却是永恒的

500

分手的第一天,院子里的花开了。

@Graxe,20岁,学生

500

那一年刚结束两年的感情,从别人的房子里搬出来,距离离开这个城市还剩十天,前程也没着落,就找了个群租房,在那张床上睁眼躺了十天,十天没有开口说话,隔着斑驳的窗户,拍下了阳台上的蛇皮袋,行李也不想拆开,那一刻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扔在地上的麻袋。

拍完照片,我感觉到了一丝疗愈般的平静。

@L,26岁,广告文案

500

《你的名字》上映期间,突然接到高中同桌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她泣不成声:我很怕我会忘记你的名字。不知不觉,我们一年没有联系了。高中时我们还是形影不离、被人以为是双胞胎。

那个周末我去广州见她,一起去看了猫,在商场拍下这张三只小猫相互偎依的照片。

@Eva,24岁,研究生

很多人手机里都有一些特殊的“风景”照片——美,是因为看的人心境特别。

有个女士讲到她办完离婚手续后,走出民政局大门,忽然抬头望天:阴雨欲来,云层低垂,却隐约泛着霞光,她感觉肩头一轻……

她当然知道那只是平常的风景,但还是想把这些心事托付于它。

时间久了,对那段经历的记忆模糊了,但一看到照片,还是会瞬间闪回,刹那即永恒。

500


“所谓活着并不是单纯的呼吸,心脏跳动,也不是脑电波,而是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痕迹。要能看见自己一路走来的脚印,并确信那些都是自己留下的印记,这才叫活着。”

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曾经在作品《变身》里如此写道。

的确如此,活着不是走在掏空耗尽的路上,也不是为了将生活做成展览,活着是要和内心的自己不断对话。

所以,生活看上去平平无奇,但沉默底下的暗涌,从没有消止。

很多时候,只是我们自己麻木了。

有时翻翻日记、相册,或是别的触景生情时,那些心里话突然就涌了上来,锐利如电影。

500500500500500

左右滑动看更多

最近,华为邀请导演曾赠用华为P30手机拍摄一组片子——当猫咪湿漉漉的鼻头流淌着呼吸的潮涌,当爱人的掌心摊开宽容的沟壑……所有触手可及的地方,习以为常的瞬间,都藏着需要你放大感受的情感。

500500500500

华为相信,每个人的心里话,其实都是一秒钟的电影

它们值得被记录。而P30的许多功能点,正为捕捉那些容易被放走的瞬间——超感光暗拍、超级变焦、超级微距……

每个人都在走着一段自己生活的“革命之路”,要适应虚无、焦虑、重复,接受成年世界很少再有充满魔力的时刻......直到自己再一次次被那些放大的瞬间拯救回来——这,可能也是我们喜欢手机摄影的原因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