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前端治理派谈上海垃圾分类

                                                  要点速览                                                          

    1、垃圾分类是垃圾末端治理的一个举措,消费主义主导的垃圾分类国家,其现实是垃圾越分越多。我成为旗帜鲜明的前端治理派。

    2、垃圾治理的目标不是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而是减少垃圾,是减量、减量、再减量!

    3、垃圾分类是为减量服务的,不是为循环利有服务的。

    4、“环保”不一定环保,分类并不必然带来减量,循环不一定生态。

    5、洋垃圾是分类垃圾,分类的垃圾还需要分类。

                                                                                             作者:秦亚黎

    一、我是环境问题的前端治理派

    垃圾问题是公共问题,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关心的问题。我谈的垃圾分类问题不局限于上海。我支持垃圾分类,但我认为分类处理垃圾不一定能解决垃圾为害的真问题。《深圳经济特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规定(草案)》征求意见期间,我对该草案发表了意见,其中提问“强制垃圾分类”是否能解决垃圾为害的真问题?因为,只有找准垃圾治理的真问题并遏制垃圾的产出,才能缓解垃圾污染、围城的困境。作为环保志愿者,很早前就开始关注城市垃圾问题。

    多年来也在做一些垃圾治理的相关工作,提出一些概念,并写过若干建议和方案。当时下全国几十个城市开启强制垃圾分类工作时,我在此强调前端治理,提问垃圾分类是否能解决垃圾治理的真问题?是想提醒相关的管理者、方案设计者:切勿陷入末端治理的困境。

    垃圾分类是垃圾末端治理的一个举措,在垃圾治理问题上,治理的权重应放在末端还是侧重在前端,垃圾治理的核心是减量/零废弃还是分类,这是是否能有效开展垃圾治理的关键。毋庸讳言,中国和其他一些“先进”的垃圾分类国家,一直陷入在末端治理垃圾的困境中。可回收利用、焚烧、填埋丝毫没有减轻垃圾污染的困境。消费主义主导的垃圾分类国家,其现实是垃圾越分越多,环境治理光鲜亮丽的背后是源源不断、与日俱增的分类垃圾。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把粗略分类的垃圾转移给了欠发达的下游而已。

500

     经过多年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参与、思考、研究,我对城市和乡村垃圾前端治理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也形成了一些治理思想和方案。我成为旗帜鲜明的前端治理派。我认为,在符合环境治理原则的前提下,在垃圾治理问题上,我们需看到已实行垃圾分类国家的问题真相,不可简单跟随模仿。

    垃圾需要分类,但垃圾分类方案必须倚重对前端治理的充分调查、思考、研究和规划,在符合环境治理原则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使天蓝、水清、草绿、空气清新的环境治理方案。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不当的治理举措会形成巨大的乘/除法效应,每个举措牵动的资源投入都将是庞大的数据。在垃圾治理问题上,我们需要中国智慧、策略和方案。

500

    二、垃圾分类为什么要侧重前端治理?

    要想厘清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倚重前端治理理念,就必须找到垃圾治理的真问题。就必须清楚垃圾治理的任务和目标是什么。垃圾治理的目标不是垃圾分类和循环利用,而是减少垃圾,是减量、减量、再减量!

     具体到工作流程上,没有强制分类前的目标是:减轻垃圾处理过程中环卫、运输、填埋、焚烧、分类再生的负担(传统废品回收)。最终要减少废弃物占用污染土地。强制分类后的目标是:减轻分类、环卫、分类收运、填埋、焚烧、分类再生的负担。最终要减少废弃物占用污染土地。

    由此可见,只有减少废弃物排放才能实现垃圾治理的目标。如若将垃圾末端分类为治理目标,那么面对源源不断的垃圾,就会引发建立更多的垃圾发电厂、废弃物循环再生厂、污水处理厂的方案。因废弃物处理,又将占用更多的土地、消耗更多的资源。显然,这和垃圾治理的目标背道而驰。

    肮脏的堆积如山的废弃物,一方面源于不当生产、不当消费,另一方面源于产能的巨大过剩,中国政府在殚精竭虑消化产能的同时,又因为治理垃圾,投资低端的废品循环再生产业而加剧产能过剩,这些投资也挤占了产业升级的空间。总体上也不符合环境治理节约资源的原则。这些因垃圾再生新增的产业,不仅其产品需受到伦理的拷问,还要在与其它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同时,期待源源不断地垃圾原料来支撑。如果垃圾治理不侧重前端治理、源头减量,末端处理会是永不停歇的垃圾永动机(永动机是田松老师的比喻)。

    垃圾分类是为减量服务的。显然不是为给废品再生企业提供原料而进行的。由于盲目的末端治理规划,在不同的地区不断有为垃圾焚烧而建的发电厂、废品再生厂停产关闭。

    以一次性筷子为例,来看前端治理的成效。前些年,很多餐饮单位都用一次性筷子,为拒绝一次性筷子,环保圈提倡大家自带筷子,我也坚持了很久。我还多次劝告餐饮单位用可循环使用的筷子、杜绝用一次性桌垫。效果甚微。个人自带筷子一次只少用一副,末端环保效果甚微。如果餐饮单位在前端停止使用,一天少废弃多少双呢?有些快餐店每天客流达上万人次,一天就少废弃上万双。后来越来越多的餐饮单位开始使用循环筷子,成千上亿做一次性筷子的木材改变了随时被废弃的命运。

由此可见前端治理事半功倍。如果禁止生产一次性纸杯、塑料杯呢?如果禁止酒店使用一次性用品呢?如果禁止旅游的篝火表演呢?这种前端的治理,可为末端带来一片晴空!

500

    三、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吗?

    曾经有一句被戴星翼教授称为最成功的鸡汤的话是: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有人说是但丁说的,有人说是培根说的。这句话最简单的意思是:有些垃圾还有用。没错,拾荒人哪个不是因为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才赖以生存。

    对我来讲,我认为垃圾原生状态才更像资源,比如树是纸张的资源。而不是纸张是纸张的资源。不要轻易将树木变成任人抛弃的纸张可能对子孙后代更好些。 复旦大学的戴星翼教授在他的《垃圾经济学的四个问题》中认为“任何物质的再利用,都是需要投入需要成本的。一般而言,成为垃圾的那些物质,即使有再利用的价值,也只是“低价值”物资”。通过文章中四个问题的阐述,担纲环境科学和经济学研究的戴教授对垃圾经济学持“不经济”的看法。戴教授的观点是显而易见的,面对林林总总的垃圾和高昂的垃圾治理成本,“放对地方的垃圾/分了类的垃圾”也失去了资源优势。

    一张纸有一张纸的福报,一滴水有一滴水的福报,快速的暴殄天物,人类愿意乐享从垃圾中来的再生纸、再生棉、再生油、再生水吗?所以循环利用不是目的,减少浪费和废弃才是目的。

四、美国的垃圾分类实现垃圾减量了吗?

    在关注垃圾治理的过程中,我思考过调研数据学的问题,在环境污染问题上,我常常感到数据并不能有效指导工作,有人似乎在等待一个最后能叫醒他的数据,但是这个数据一直没有到来。因为不知道这个叫醒他的数据是多少。因此,为了说明分类并不一定减量,我只好主观地说:已实行垃圾分类的国家年产垃圾量是逐年增加的(抱歉)。

    通过对国内外的垃圾污染形势的分析,最早进行垃圾分类的国家,他们的垃圾总量仍是持续增加的,包括日本、德国这些环保意识最好的国家。中国从1996年试点垃圾分类,23年来中国的垃圾总量是逐年以8%比例增加的(尽管分类率非常低,但分类是存在的)。这期间,垃圾总量的数据不包括从国外进口的粗略分类的洋垃圾。垃圾分类为何没有实现垃圾减量呢?这里还需回到前端治理和末端治理上来讨论。产生垃圾的源头一直在增加,垃圾总量如何减少?

    垃圾总量逐年增加和社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关。比如;1、工厂里只生产小包装沐浴露、洗发液等,没有散打的;2、食品厂没有民用大桶酱油,没有散打的。;3、超市里盒装蔬菜越来越多;4、人们习惯网购使用包装严密的快递;5、人们习惯喝瓶装水、独立包装的饮料;6、使用一次性餐盒餐具;7、禁塑令没有执行,塑料袋使用有增无减;8、私人汽车数量陡增;9、住宅厨卫家具数量陡增。等等。

500

     消费主义主导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和生活方式,其前端以快速消耗自然资源为支撑,末端以排放固、液、气三体废弃物为结果。这种不可持续的方式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异化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2019年7月1日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在家庭中,废旧的筐子、盒子本可以作为收纳干垃圾的容器,不需要买制式的垃圾桶去分类,但上海分类垃圾桶却被抢购一空。时下购买大量的垃圾桶是每个开启垃圾分类和美丽乡村社区的标准动作。以环保的名誉购买各种塑料设施是环保的误区。如家庭蚯蚓养殖箱,养生环保酵素发酵桶,利用环保概念的阳台菜也带来一波阳台菜塑料设施的商机。这些冠以环保的活动,因为卫生、效率问题,很少人能持之以恒,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塑料设施变成垃圾。

    与此类似的,以绿色出行为概念的小黄车在中国迅速推出,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催生了无数同业竞争,被废弃的分类清晰的小黄车很快成了新的触目惊心的规模垃圾。举几个很眼前的例子,我们发现“环保”不一定环保,分类并不必然带来减量,循环不一定生态。

    面对自由的市场,我们每天都在因为不好看、因为不配套抛弃各种各样的物品。此时,我想到清华大学工业设计导师柳冠中教授的话:“你相信吗?日本只有一家螺丝钉厂。什么是设计? 设计是引导,不是服务。”(注*不是为满足资本逐利的服务,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欲望的服务。)如果我们理解了柳冠中教授表达的真意,面对环境治理的真问题,独立思考,中国应该可以创造出中国的前端治理之路。

    我们必须学习审辩,什么是真正的环保?为什么侧重前端治理的垃圾分类才能实现减量。

五、垃圾循环利用是生态循环利用吗?

    《垃圾分类为什么被美国人民抛弃,因为它是个劳民伤财的骗局》一文叙述到“从1992年--2018年26 年间,中国充当了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分类垃圾的收纳国和世界垃圾加工厂。2018年作为国内打击严重污染政策的一部分,中国禁止再进口肮脏的外国垃圾。美国各废品公司的宣传单写道:回收已死回收危机death of recycling  or recycling crisis。”

    (1992年-2018年)中国在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所谓循环经济买单的同时,中国城市开始利用远郊的土地填埋肮脏的城市垃圾。

    美国塑料回收协会主席对中国的政策继续说到:“在循环利用事业被送往墓地的路上,中国决定停止充当世界垃圾加工厂。迫使全世界面临一个迟来的清算,并引发了一场世界性运动,它解决了一个不正常的行业,因为整个环境危机的叙述是错误的”。俄勒冈环境质量部(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的高级政策分析师、环境与回收科研专家大卫•阿拉维(David Allaway)补充道:“我们正在进行的这项研究表明,不惜任何代价追求循环利用,造成的生态弊端,是骇人听闻的”。

    2015年6月16日,我在止蝶公众号推送《爷爷的遗产》一文。我认为爷爷留给子孙最好的遗产应该是一块干净的土地。文中有“信仰土地、大爱天地、洋垃圾倾泻在你家乡的田野上”的小标题。无疑,在26年的时间里,中国从发达国家购买固体废弃物,目的是循环利用,但是事实上却付出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这一点美国的大卫•阿拉维也毫不讳言。

    2018年前中国大规模处理洋垃圾的基地,就有十几处,河北廊坊市文安县、望都、霸州,河南安阳、长葛,山东临沂、莱州,江苏徐州、兴化,浙江台州、温岭,东阳、慈溪;广东陆丰、揭阳、贵屿、碣石、东莞,福建,甚至天津都有。需要水洗的垃圾,首先污染了地表水,几乎所有的池塘河流都重度污染,水草都不生了,更别说鱼了,当地人都不敢用地表水浇灌农田,曾经有人用河水浇灌玉米地,结果玉米全死了。造成整个产业区域的水体土壤污染。文安取缔了,转移到保定、邢台,包括就近的雄县等。这里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文安和广东贵屿。

    洋垃圾是分类垃圾,分类的垃圾还需要分类。那些被废弃物循环利用毁弃的村庄,已经回答了“垃圾循环利用是生态循环利用吗?”这个问题,答案显然不是。

    谢天谢地,2018年1月1日,中国终于对洋垃圾大声地说了一声:不! 我支持垃圾分类,但我更支持垃圾的源头治理。

 

500

    注*《垃圾分类为什么被美国人民抛弃,因为他是个劳民伤财的骗局》我对该文中的“人民”并不表示同感和共情。因为我一直认为在垃圾问题上所有的人都是责任人。

 

作者简介:

秦亚黎,业余环保人,多年参与民间环保活动。自定义为环境治理前端治理派。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城乡环境问题前端治理研究者。乡村“环境治理与教育”概念提出者。环保话剧教育实践者。曾发起《农耕文明的启示论坛》。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