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男朋友得了“恐生症”

写在开头:

本文供那些想生孩子又担心生育后遗症的女性希望了解女性生育风险,尊重女性生育意愿的男性交流,暂时不涉及养的问题。觉得“女性就该XXXX”、“人家都生就你矫情”的,网页版请移步右上角“×”,app请移步左上角“<”。

谢谢!

最近,我男朋友得了“恐生症”,字面意思。

作为一个超级乐观主义者,我从早就决定了会要孩子。

不是为了什么传宗接代,什么实现人生大圆满,什么死了后有人供香火的理由,这些理由在我眼里,跟道德绑架差不多,贼烦。

我的理由很简单,我喜欢。

就像养猫、养花一样,我喜欢培育、养成的感觉。把小小的一只哺乳动物塑造成一个人的过程,这太有意思了。

500

然而上周父亲节,聊到孩子的话题时,我男朋友突然来了句:“我们要不要重新考虑一下生不生的问题?”

我:“怎么了?你是怕养不起吗?”

他:“不是,感觉生孩子有点可怕。你要想要小孩,我们领养也成。”

我:

500

他情绪有点激动:“你知不知道生育有多可怕?有后遗症,会落病的。”

我:“没事,我身体好。”

他:“生了就不一样了。”

我:“我妈生我也没啥事。”

他:“你妈没事你就一定也没事吗?”

我心头一亮:“……你告诉我,你是不是看了啥科普生育风险的帖子?”

他不太好意思地点点头,但还是很坚持自己的想法。

我内心,在觉得他真傻之余,泛起了一丝欣慰。

挺好的,说明他自己做功课了,不枉费我的一片苦心。


谈婚论嫁,有些事情总要提前沟通好,比如,生育。

结婚后,才发现女方不想生育?怀了后,才发现所托非人,等别人劝你“上了贼船就死心吧”?这不是我的风格。

我习惯在一件事情到来之前,先打好基础留好后路。

因此,有朋友评价我说“有种淡淡的优越感”“特别的随遇而安”“即便发生了最坏的情况,我依然不会受到太大的损失”。

500

确实,但我之前不觉得这有啥特别的。预判到最坏的情况,提前做准备留后路,都是成年人了,自保不是正常操作吗?

因此,在正式走入婚姻前,我就将生育这件事写进了议程。

无论孩子爸爸是谁,都不会影响我三年抱俩的计划。但是,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人成为我孩子的爸爸,他要配得上才行。

很多男生,对于当爸爸这件事,规划如下↓

“我要先生一个XX,再生一个XX,再……”

500

怎么生?怎么照顾?

“不知道,车到山前必有路,我要上班,叫我妈来。”

抱这种想法的男生,我……劝他还是先长大。

500

因此,对于我男朋友开始主动了解生育风险的科普,还是非常感动的。

不过,我这个人超级心大超级乐观,虽然知道最坏的情况是怎样的,但自觉运气好,哪怕仅有10%的好运也可能落我身上,万事皆可触底反弹;他则完全相反,习惯于把最糟糕的情况往身上套,最后压力过大。

那么,事情真的那么糟糕吗?


生育这件事,毫无疑问是有风险的。

前阵子有篇很火的文章, 叫《生育中那些没人告诉过你的屎尿屁:是苦痛还是自由?》,可以说很详尽了。

除了怀孕分娩本身的痛苦,生育后常见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产后感染(包括子宫,膀胱或肾脏感染);分娩后出血过多;会阴部疼痛(阴道和直肠之间);阴道分泌物;乳房问题,如乳房肿胀,感染和管道堵塞;妊娠纹;痔疮和便秘;尿或大便失禁;脱发;产后抑郁症;性爱时的不适;难以恢复怀孕前的身材……

500

500

500

甚至还有人会出现子宫脱垂、失禁等问题。

比如之前分享自己生育后“打喷嚏都会尿失禁”的女星陈嘉桦。

500

以及,前阵子那条新闻里,跳广场舞时子宫脱落的大妈。

即使是妊娠纹,也有可能长成这样↓

500

多胞胎产妇的肚皮

但,有两点。

1、极端情况不会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上。

2、很多痛苦不是必须,甚至是可以预防的。

适当补充营养,控制体重,避免胎儿长得过大;锻炼,备孕开始凯格尔运动、孕后期坐瑜伽球锻炼盆底肌。现代医学,无痛分娩的普及,产后修复的普及,都能帮你减轻甚至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痛苦。

了解生育风险的预防办法,与生育风险科普同样重要。

只看风险,不看解决办法,除了徒增压力并无益处。

这不就是自己吓自己么?


自己好好准备之外,好好教育你的战友——你的丈夫,不掉链子。

这是一位产科护士的微博↓ 掉链子的家属,可以说不要太多。

500

500

事后责骂后悔,不如早早教育。

500

我和我男朋友有个日常活动——“模拟产房快问快答”。

“保大保小?”

“保大。”

“顺还是剖?”

听医生的。”

“老人们不让剖,不让用无痛怎么办?”

听医生的,我来签字。”

“加钱可以陪产的话?”

“我进去陪。”

“孩子出来你先看谁?”

“确认孩子安全后就回来等你。”

↑这只是共识的基础,等到真正开始备孕了,我们肯定还要再细化。


“极端情况不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那万一我们就是倒霉的那一个呢?

生育是一场大考,但有人可以帮我们划重点。

妈。

我不是医科生,也没真生过孩子,于是我发帖募集有生育经验的人问了下,母女的生育情况是否有可参照性。

我清点了一下,一共52人次参与讨论。

其中,吃瓜的17人,“感觉有”的10人,“感觉无”的4人,有过生育经验的,与母亲情况相似的18人,无相似的3人。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当然,也有几位表示没有参考性的。

500

500

500

500

虽然数据少了点,但我个人更倾向于有参照性。

虽然个人体质、营养情况有所差异,但对于大部分女性而言,母女是世界上最相似的女人。

因此我觉得,虽然丈夫口中的“我妈没事你能有啥事”是垃圾话,但妻子口中的“我妈没事我应该也没啥事”是有可信度的。

妈妈画了重点,剩下的,我就交给现代医疗和科学了。

于是,我特地询问了我妈了解情况,差点引火烧身。

500

500

OK,我妥了。

500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