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新中国工业发展史:技术升级中应该两条腿走路

日前,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要干10件事,还提了3点希望。3点希望中就有希望发达国家对正常合理的高技术产品贸易停止人为设限,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

之所以提出这项要求,可能是基于过去产业发展规律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业发展史方面的考量。

要推动中国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把中国制造2025变成现实,最好的方案是两条腿走路,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国内同步自主研发。

只做技术引进,不做自主研发,或者关起门来自主研发,闭门造车,都是不合时宜的。如果特朗普政府顺应历史潮流,中国在产业升级中就可以走“技术引进+自主研发”两条腿走路的模式,缩短和西方的技术差距。

 

在毛泽东时代技术引进曾经对中国工业发展发挥过关键作用

国民政府统治期间,以四大家族为首的买办政权在“造不如买”的指导思想下,把中国作为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地,在工业发展上还不如晚清时期,甚至在抗战期间还发生过前方缺枪少炮,后方军工厂倒闭的奇葩情况。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接受的是一个满目疮痍,重工业几乎为零的烂摊子。在此情形下,新中国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从苏联引进先进技术,在1953年至1957年期间,从苏联获得了156个援助项目,也就是156工程。在苏联的帮助下,一大批企业拔地而起,比如北京电子管厂(京东方前身)、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鞍钢、包钢、112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华北制药厂等待。

通过这一轮技术引进,是新中国在较短时间内,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在军工领域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比如仿制苏联AK47的56式冲锋枪,仿制苏联T54坦克的59式坦克,仿制苏联米格17的歼5,仿制苏联米格19的歼6,仿制米格21的歼7......在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还在使用万国牌武器,但在1959年建国10周年上的大阅兵中,人民军队已经初步实现了武器装备的国产化。如果没有从苏联大规模引进技术,是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完成装备国产化的。

在上世纪70年代,随着尼克松访华后,中西方关系有所缓解,中国获得了第二次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机遇,随后制定了“四三方案”,中国利用“四三方案”引进的设备,结合国产设备配套,兴建了化学纤维、石化等26个大型工业项目,总投资约200亿元人民币,至1982年全部投产,成为198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后技术引进屡结硕果

在改革开发之后,技术引进也为中国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发挥过很多积极作用。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高铁。

在2000年前后,中国开始从国外引进高铁技术,先后从加拿大庞巴迪、日本川崎重工、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引进了高铁技术。其实,早期中国高铁的几个车型的技术都是源自国外的,比如和谐号CRH1型技术源自加拿大庞巴迪,和谐号CRH2型技术源自日本川崎重工,和谐号CRH3型技术源自德国西门子,和谐号CRH5型技术源自法国阿尔斯通。在实现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之后,中车成功开发出具有中国技术标准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

中国核电的发展也和高铁非常类似。上世纪建成的秦山核电站核心部件全部进口。大亚湾核电站的法国M310机组为交钥匙工程,设备绝大部分都是法国人制造和采购的,中方单位只扮演了施工队的角色。之后的田湾核电站用的也是全套俄罗斯的技术。

中国第三代核反应堆——华龙一号和CAP1400也和国外技术颇有渊源。

华龙一号由中核集团和广核集团分别研发,中核集团以秦山二期CNP600为基础开发CNP1000,广核集团主要从大亚湾法国M310二代核电反应堆的基础上改进出CPR1000。在国家引进了美国AP1000反应堆之后,中核集团和广核集团以AP1000的技术做参考,分别开发出ACP1000和ACPR1000,ACP1000和ACPR1000经过技术融合之后形成了华龙一号。CAP1400的技术源自美国AP1000,是AP1000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结果。

无独有偶,中国四代核反应堆——高温气冷堆的很多技术也是源于德国。

技术引进的成功例子还有很多,比如上世纪90年代从俄罗斯引进苏27,在消化吸收后形成了歼11、歼15、歼16系列机型;从乌克兰买回来的瓦良格号,在经过改造之后成为了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飞豹战机的发动机涡扇9其实就是英国斯贝发动机的仿制改进版本;中国的QC280借鉴了从乌克兰引进的燃气轮机GT25000。太行发动机的核心机与国外CFM56发动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美贸易战下技术引进更加珍贵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在医疗器械、高铁设备、生物医药、新材料、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航空设备等几个方面对中国进行制裁。

虽然有网友戏称这是“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制裁”,但实际上,除了高铁设备之外,在其他几个方面,中国对美国并没有优势,在信息技术、航空设备、医疗器械、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几个方面,美国对中国还有较大的优势。最典型的莫过于信息技术产业,中国每年进口的集成电路产品已经超过石油进口金额。

在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如果能从美国获取航空发动机、CPU、GPU、FPGA、存储器等芯片的技术,则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缩短技术差距。比如业界就传言清华紫光正试图与英特尔公司达成协议,从英特尔公司获取存储器的相关技术。

虽然英特尔的CPU驰名中外,但英特尔公司最初是做存储器的,而且在该领域有非常深厚的技术底蕴,在民用市场三星成为领头羊,主要是英特尔更看重利润高的企业级市场,并非英特尔技术水平不行。如果紫光真的与英特尔达成协议,那么中国存储芯片就可以有一个非常高的起点,在崛起过程中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一旦美国将贸易战升级,中国无法从美国买到这些高科技产品,中国也可以通过消化吸收引进的技术实行自给自足。至于专利费、山寨侵权什么滴,还请特朗普总统先解除贸易制裁了我们再谈。

另外,中国持有海量美元外汇,在如今美国这个不卖,那个不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买一些美国的影视公司、房地产、农产品了。如果通过一些运作手段规避美国的法律和政府干涉,把每天都在贬值的绿纸变成先进技术引回国内(是主动争取的先进技术,而非被动获得的淘汰技术),无论是从财产保值增值的角度,还是从技术升级的角度看,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单纯技术引进和闭门造车都不合时宜

诚然,技术引进结出了诸多硕果,但只做技术引进,而放弃技术的消化吸收,并且放弃自主研发,这种做法也是颇为值得商榷的。

最近中国C919大飞机频频在媒体上亮相,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也有自己夭折的大飞机。在中国已经拥有了运10的情况下,因为要与麦道合资,就把运10的研发团队解散了,使中国国产大飞机迎来了失去的20年。

汽车产业也是类似,当年国外几大车企在中国合资设厂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求中国解散国内汽车研发团队,在生产合资车可以躺着赚钱的情况下,国内不少车企也就缺乏研发自主汽车的动力了。

集成电路是政府报告中提出的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在过去,我们过分注重技术引进,轻视了消化吸收,比如新岸线曾经获得6亿政府资金,在开发了国内首款双核CortexA9处理器之后,没有进行消化吸收,以至今日新岸线已然销声匿迹。作为对比,苹果公司就对ARM的技术进行了消化吸收,开发出了自己的处理器。

类似的还有服务器芯片,在2014年,宏芯从IBM公司购买了Power8处理器的相关技术,但在引进技术之后,并没有实现消化吸收,宏芯的CP1其实就是Power8处理器的马甲。至于原本PPT中在2016年问世的CP2,至今都未在市场上公开发售。

手机芯片也有类似的问题。国内少数手机芯片设计公司在近10年时间里,历代产品用的都是ARM的内核,所有的CPU源码都是从ARM手里买的,可谓“引进一代、落后一代、反复引进”,并没有做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始终是买买买。

因此,如果只是引进技术,但放弃消耗吸收和自主研发,重则一个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轻则只能当整机组装厂,并导致技术和利润受制于人。在引进技术之后,必须重视消化吸收,成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仅仅是国内企业技术升级的第一步。

只做引进技术,放弃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的做法不妥当,同理,关起门来自主研发,闭门造车也是不合时宜的。这方面的反面例子有很多,比如大跃进时期国内自主研发的东风113战机,这款战机的纸面数据达到“双二五”,已经超越了后来的歼8战机,追平苏联的米格25,但东风113的实际怎么样就是另一回事了。又比如在文革期间研发的一些武器装备,普遍存在纸面数据放卫星,实际效果不理想的情况。

相对于吃一堑长一智的中国,印度在这方面的反面教训更多。比如印度阿琼坦克的火炮,为了追求国产化,使用国产的火炮和炮弹,2000米穿深只有300毫米,作为对比,中国新锐主战坦克2000米穿深在800毫米以上。印度研发超过30年的阿卡什导弹,这款导弹是苏联萨姆6的仿制版本(萨姆6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研制,六十年代装备苏联部队),但因为印度为了追求“国产化”,结果研发进度被大幅拖延。而且印度国产的阿卡什导弹还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在2014年的一次检测中,共检测了20枚导弹,有6枚导弹发射后的速度非常慢,根本无法追上靶机;有2枚导弹因为冲压发动机故障,根本没能发射出去。

 

应当两条腿走路

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技术引进能够对国内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无论是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还是只做引进技术,放弃消化吸收和自主研发,都也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对于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习近平总书记有非常精彩的论述。

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方面,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最关键最核心的技术要立足自主创新、自立自强。市场换不来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来核心技术,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强调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来搞研发,一定要坚持开放创新,只有跟高手过招才知道差距,不能夜郎自大。我们不拒绝任何新技术,新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只要有利于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我们都不拒绝。问题是要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引进但必须安全可控的,哪些是可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哪些是可以同别人合作开发的,哪些是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的根源问题是基础研究问题,基础研究搞不好,应用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中国技术升级的过程中,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五大领域,除了5G通讯这项与国外同步发展的技术之外,在其余几个方面,完全可以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重点扶持国内团队自主研发,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类似于90年代沈飞引进苏27的同时,成飞可以自主研发歼10,实现互相促进,殊途同归。

从过去十多年核高基专项的实践上看,也证明了两条腿走路的必要性。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中国成功构建了一系列高端技术平台,核心电子器件长期依赖进口的“卡脖子”问题得到缓解,核心电子器件与国外差距由15年以上缩短到5年,在重大工程和装备中应用取得显著成效,支撑装备核心电子器件自主保障率从不足30%提升到85%以上。

以桌面CPU为例,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两条腿走路,国内CPU的单核性能比“十二五”初期提高了5倍。龙芯CPU成功应用于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飞腾的服务器CPU在多核性能上追平国际主流水平,在特殊领域得到应有。兆芯X86通用处理器成功自主研发和量产,并在保密专用计算机研制成功并得到应用。申威的众核CPU应有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CPU的峰值运算速度达到3万亿次,比2006年提升600倍,CPU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可以说,技术引进和自主研发就像人的两条腿,不可偏废。相对于单脚跳,两条腿走路,可以走的更快,走的更稳。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