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常识:不要被意识形态禁锢了自己的思想

        

  什么是意识形态?

        网上查了一下,百度的解释是:【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

         这个解释没有对意识形态从内涵上作出明确的定义。说【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好像是定义了,却在逻辑上把意识形态与价值观混同了。

        因为在【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中,观念与观点,都不过是价值观的表现而已。而【概念】则明显与意识形态没有直接关系。比如“石头”这个概念,与意识形态有什么关系?概念只是意识形态表现所必须有的工具。思想则只是思维活动,与意识形态没有必然联系。

        那么,意识形态的定义应该是怎样的呢?我以为,意识形态,就是人们从利益要求出发,为了以某种价值观统一社会意识,进行的价值观解释与宣传,而产生的社会文化现象。

        因为个人的利益要求如果不能被社会群体所接受,在社会上是不会被表达出来的。所以通常我们看到的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出于特殊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对特定的价值观进行排他性主张与宣传的表现。要点是:

        1、特殊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

        2、排他性的价值观宣传行为。

        这两个要点缺一不可。

         如果仅从字面意思进行逻辑定义,意识形态就可以定义为意识行为的外在表现。

        是人都有意识行为。但是有的意识行为不会被外在表现出来,也就不会构成意识形态内容。只有被外在表现出来了的意识行为,才可能构成意识形态内容。

         而【人们出于特殊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对特定的价值观进行排他性主张与宣传】,就是人的意识行为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先有了意识行为,然后才可能有意识形态。信仰也是意识行为,信仰的外在表现也有的会构成意识形态。所以我曾经写了一篇博客《先有信仰,后有的意识形态》。

        虽然从字面意思进行逻辑定义,意识形态可以被定义为【意识行为的外在表现】,但是人们说的意识形态显然是不能仅仅这样理解的。

        因为人们说这山高、那山低,也是【意识行为的外在表现】,却与人们说的意识形态风马牛不相及。从逻辑上说,如果这样解释意识形态,就把意识形态与文化两者之间给混淆了。而一般人们理解的意识形态,都是把价值观作为要素包括在内的。也就是说,意识形态是为特定的价值观服务的。

        可是有的价值观并不构成意识形态的内容。比如爱情、生命、健康等等价值观及其外在表现,如果不被上升到【特殊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层面进行辩论,它们本身是不会被构成意识形态内容的。

        比如我说我追求健康,是不会被人们认为是意识形态内容的。只有当有人以为我追求健康损害了某些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的时候,也就是我的价值观与别人的价值观发生冲突了,相互之间有了排他性关系。才会把这个问题纳入到意识形态中去。

        也不是所有的价值观冲突现象都会被纳入意识形态内容。比如,在菜市场上买卖双方的讨价还价,以至于拆迁补偿中利益双方的冲突,虽然也是价值观的冲突,就不会构成意识形态内容。

        因为那不是特定的社会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冲突,而只是现象虽然普遍,却不过是一个个的个别现象。只要没有人把它们上升到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层面进行描述,就不会被人们认为是意识形态内容。当然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会把这样的个别案例上升到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层面进行描述,从而掀起意识形态斗争。

        既然意识形态是从特殊社会群体利益要求出发,对于特殊价值观的排他性主张与宣传行为,逻辑上也就可以认定,意识形态就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左边的是毫不讳言这一点的。右边的却不承认自己的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因为右边的就不承认自己要进行阶级斗争。他们把自己的意识形态说成是公民向政府要权利的理论。

        公民是由不同利益关系的社会群体组成的。上层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与中低层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不但大不相同,而且往往会严重对立。比如底层民众希望政府能够多发一些福利,上层社会群体的利益就不免会因此受到限制。

        上层社会群体往往希望自己能够享有更多自由,在自由空间总体一定的环境下,就必然的会压缩了底层社会群体的自由空间。

        而提出公民概念的,是上层社会群体,即使从逻辑上也可以肯定,他们当然是从自己的利益要求出发,来解释公民概念的。也就必然的是要以压制底层民众的自由空间为目的。这就是阶级斗争的行为。

        而事实上,我们看到张鸣、谢作诗等等一大批公知对于底层民众的价值观的蔑视,就可以明白,他们是只替上层社会群体的利益要求说话,根本不顾及底层民众利益要求的。这样的意识形态不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还能是什么?

        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而阶级斗争是会导致社会动荡,与政府的根本利益要求是相违背的。因此,政府应该尽量的淡化社会上的意识形态色彩。

        可是今天当局的左边——今天当局成员中既有左边的也有右边的——一部分人,仍然在主张强化意识形态色彩,而且是在公然主张阶级斗争的口号下。这是很不明智的行为。你起码也应该像右边的一样,遮掩一下你的阶级斗争嘴脸嘛!

        意识形态首先是一种文化现象。形态,当然是应该被人们能够通过听与看而感知到的。它必然的要通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如果只存在于人的思想中的价值观与对于价值观的思维活动,那不是意识形态,不过是人的思维。因为社会上不知道你在想的是什么,当然不构成意识形态。

        但是人们简单地表述自己的价值观,也不构成意识形态。

        比如我说我喜欢某个物品,并不要求其他人也喜欢,虽然让社会知道了,但这不过是我对于我的价值观的表述,也不构成意识形态。如果,我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喜欢这个物品,凡是不喜欢它的就是错误的。这就成了意识形态了。因为这时候我就是在要用我的价值观统一社会的意识。而任何一种意识形态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如果这样定义意识形态——我认为这样的定义是正确的——就可以肯定,任何意识形态都是存在错误的。因为世界上任何价值观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是都有正确与错误的两个方面。

        因此,企图以某一种价值观统一社会意识的行为,都是不应该的。为这样的行为而宣传与主张,所产生文化表现,必然是存在错误内容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盲目相信任何一种意识形态。

        中国的传统意识形态是有错误的,这在社会上已经不是问题,尽管现在有一些人在宣传儒家思想,好像也没有看到谁说应该照搬孔子的思想来治理国家;

        西方意识形态中的异类,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也是有错误的,这在中国社会上也成为了主流认识,即使是左边阵营的,很多理性学者也认为不能照搬马克思理论治理国家;

        可是西方意识形态体系中的正统意识形态,却还在被一些人迷信着,以为中国必须照搬西方的这些理论来治理国家。而不看即使在西方国家本土,这些理论也已经表现出与社会的要求越来越不相符合的事实。

        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的条件出发,在边际效用规律决定下,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

       这里说的“自身条件”包括两部分:客观背景与主观条件。而主观条件说到底,还是由客观背景决定。比如生活环境、受教育内容等等,都是主观条件形成的原因。

        因为【价值观是人们从自身条件出发,在边际效用规律决定下,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所以,人的自身条件变化以后,价值观也就会改变。一般的情况下,贫穷的人会把钱看的比较重。可是当他富裕起来以后,就不会把钱看得如以前那么重了。这是从人的自身条件中的客观背景出发,一般会有的现象。

        但是,同样是贫穷的人,有的人会因为主观条件——也就是知识结构与生存技能——不一样,对于钱的价值判断也会不一样。其中有的人因为被某种意识形态所惑,价值判断会与常人大不一样。这样的人通常会被认为智商低下。而因为生存技能够好,从而虽然贫穷,但因确实比别人更容易赚到钱,从而不把钱看得太重,就是比较正常的了。

        信仰是对于价值观的执着。边际效用规律决定了,贫穷的人会把钱看的比较重;而富裕了以后,就会因为钱的边际效用降低了,而把钱看得不如以前重了。对于钱的追求就会不如以前那么起劲了。这是一般的现象。

        但有的人因为主观条件不同,在客观背景变化了的情况下,依然把钱看得跟以前一样重,甚至会变本加厉地追求钱。这就是在环境变化了之后,依然坚持原来的价值观,就是信仰了。

        由此可见,信仰也是决定人的价值观的一个因素。而且它就是人的自身条件中的“主观条件”中的一部分。不过首先是有了价值观,才有的信仰——没有价值观,当然就不存在对于价值观的执着,也就不存在信仰。

        而反过来说,因为人都会有价值观,也会有对于某种价值观的一定程度的执着追求,所以也一定会有信仰——尽管很多人自己没有意识到。所以不存在没有价值观、没有信仰的人。

        当人们执着于某一种价值观的时候,就会为了某一种价值的实现而牺牲掉另外的价值目标。所以,信仰也可以被解释为为了实现某种价值观,而愿意特别付出代价的现象。

        信仰爱国的人,会为了爱国而付出一定个人代价;信仰财富的人会为了财富而付出健康代价;信仰爱情的人会为了爱情而付出财富代价。这都是信仰的表现。

        因为人的价值观与人的信仰都是从客观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客观环境下,会有一致的价值观与信仰;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他的价值观与信仰也会不一样。这个在逻辑上与事实上都是被证明得很清楚的。

        所以世界上任何价值观与任何信仰的存在,都是合理的。这也是主观价值理论的逻辑基础。所以我们不应该企图用一种价值观与信仰,去统一别人的认识。

        对了,从统一所有人的认识的企图出发,对某种价值观与信仰进行宣传和单向灌输——也就是“启蒙”的文化表现,就叫做意识形态。

        比如,我说喜欢钱,这是价值观的表现。可是如果我为了钱而牺牲其他的价值——比如健康或者尊严——要求,说明我信仰财富。但这不是意识形态的表现。因为我并没有要求别人跟我一样。并没有说别人不跟我一样,就会使世界糟糕。

        而意识形态的典型特点,就是告诉人们,如果不遵从某一种价值观、某一种信仰,世界就会糟糕。其中最有趣、也是最错误的一个共同表现,就是明明对立的意识形态双方,却都会异口同声地,要求人民必须有信仰。

即使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按道理应该是以不管世界如何,只要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理论,也在说,世界必须按照自己的价值观与信仰,实现价值观与信仰的统一,否则世界就会糟糕。

这就违背了主观价值理论中,每个人的价值观都合理的逻辑。也违背了自由主义理论应该遵循的,适应世界而不是改造世界的原则。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各种意识形态是都存在错误的。因为他们都有专制思想在内——必须遵照我的要求,否则世界就会糟糕。信仰则不一定对错。有的信仰是不好的,比如各种宗教信仰、比如对于意识形态教条的信仰;有的信仰则往往是很好的,比如对于生命的信仰、对于健康的信仰。

         而价值观则无所谓好坏,都是合理的。存在的只是如何实现的问题。有的人的价值观,从环境与主观能力来看,是实现不了的,该放弃就应该放弃。也就是说有的价值观不应该被当做执着追求的目标。因为执着于某一种价值观就是信仰,也就是说这样的信仰是错误的,倒不是说这个价值观错误。

        我想当亿万富翁,这个价值观没有错,但是我既然没这个能力,就不应该执着于这个目标了。改变一下价值观,换一个追求容易点的目标,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一些。

        我一直在批判要求人民要有信仰的观点。因为无论左右、朝野,说人民“应该有信仰”的,都是从意识形态要求出发,要人民信仰某种特定的价值观。而任何意识形态都是以特定价值观为标准,企图统一社会思想为特征。这样的信仰,必然导致人们在思维中受到意识形态的限制。

        人的思维如果有了禁区,科学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而人类社会进步所依靠的,不是从意识形态出发的信仰,而是科学的进步。所以,如果说人类也有一种信仰是应该的,那么应该信仰的不是任何一种特定的价值观;而应该信仰科学。

        信仰其实就是对于一种理想、对于一种价值观的执着。

        因为信仰其实是对于价值观的执着,而每一个人都必然地会有执着追求某种价值的现象。因此任何人其实都有信仰。信仰生命、信仰效率、信仰健康、信仰知识、信仰爱情、亲情、信仰财富、金钱等等。不同的人必然会有不同的信仰。

        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客观条件下,也会信仰不同的东西。因为价值观是每个人在不同客观条件下而必然会不同的。价值观不改变,人的信仰就不会改变。价值观改变了,人的信仰也会随之改变。而价值观的改变应该是随环境与主观能力这个客观条件的改变而自然改变。

        因为人其实都有信仰,因此,说“人应该有信仰”,就是一个虚假命题。 左右两边的人要求人民有信仰,其实不过是要求人民信仰自己鼓吹的东西。是要用自己鼓吹的东西取代人民自己各不相同的信仰;是要以自己的信仰统一意识形态领域。企图用意识形态的单向灌输,改变人们的价值观,从而使之服从自己的信仰,不是意识形态的专制是什么?

        在舆论场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同信仰的人之间,互相攻击对方的信仰——这时候他们不说人应该有信仰了——的同时,要求民众有信仰。左边的不说了。右边的常常骂民众“没有信仰”,是蒙眼驴、愚民、猪。很显然他们的目的也不是要人民有信仰。只是要人民信仰他们鼓吹的东西。

        改变人们的信仰也不是说就不应该。因为有的信仰对于社会进步的要求来说,是落后的、错误的,是会对社会进步起到负面作用的。

        但是改变人们信仰的方法,首先应该是改变人们的客观条件。让他们在越来越好的环境中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力,合理地改变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改变落后的、错误的信仰。而不是不顾他们的客观环境,只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力较差这一弱点,通过忽悠,使他们脱离了自身的利益要求,盲目听从精英们的宣传,成为别人的政治工具。

        那么,如何才能够让人们的环境越来越好呢?当然是生产力进步!

         只有生产力进步了,人类资源生产的效率提高了,人类所需要的资源的稀缺度降低了,人类的自由空间才会大起来,也就是环境好起来。而实现生产力进步的根本条件,就是科学的发展。

        科学是什么?作为一个结果,它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作为一种行为,它是对于真相与客观规律的探索与运用。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感到了不自由。不自由的原因,不在于人与人的关系不对,不在于意识形态的不正确,而在于对于真相与客观规律的认识不够。因为人类的各种不正确现象的原因,就在于科学程度不够。科学程度越高,人类犯错误就会越少。对世界认知越多,人类的自由空间就越大。

        为什么很多人到了中老年会觉得生活惬意了?不是因为他的财富多了——有的年轻人财富更多,却生活在无尽的苦恼中——而是因为经过生活的磨砺,对于世界的真相与客观规律了解得多了,精神上的自由空间就大了,于是觉得生活轻松了。

        有人说,我们信仰自由、民主、人权、平等。应该说,这些是人类的伦理要求,人类要追求它们,是对的,但未必要信仰它。就像人人都追求富裕的生活,却未必要信仰富裕的生活一样。当然,你认为要信仰它们,也没错。不过人类的伦理要求的实现,还得依靠科学程度的提高。

         科学作为对于世界真相与客观规律的掌握,本身就包含有对于各种伦理要求的认识。而且,科学程度的提高,才是实现这些伦理要求的唯一正确手段。并且,作为人与世界应该的关系,科学更是不可缺少的伦理内容。就是说,人应该越来越了解世界的真相与客观规律,人类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应该是越来越熟悉和明白的。

        而人类面对的宇宙是无穷大的。因此人类对于世界的了解是永无止境的。所以人类的科学追求也必然永无止境,人类的科学行为就必然是永恒的。对于这样一个人类永恒的事业,信仰它不是很应该的吗?

         任何特定的价值观要求,都属于具体的意识形态范畴,唯有科学不是。而任何具体的意识形态都回有思维的禁区和错误的内容,因此任何的价值观都有其片面的方面,唯有科学没有——凡是有禁区的价值观体系都不是科学。尽管每一种意识形态理论中都包含有科学的内容。

        自由、民主、人权、平等,这些都是经济社会里人类的追求,只存在于经济社会里。因此,当经济社会终结以后,这些将不再是人类的追求。唯有科学,将依然是人类的追求。因此,科学是唯一不会错误、也不会被认为不需要的信仰。而科学的本质要求,就是不能有思维禁区。

        现在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动辄把西方意识形态中的教条当做“常识”,告诉人们不要违背它们。这就是企图用意识形态禁锢人们的思维,是违背科学要求的。也因此,我连续不断地用“说说常识”的方式,对他们所说的“常识”进行分析解剖,力图打破他们对人们的思维活动的禁锢。

最近更新的专栏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