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有这样一条逻辑链,串联着亚当·斯密和特朗普!

上周六,陈平老师做客观天下讲坛,给读者们带来了一波头脑风暴。

小编听了前半场,就被老师的思路吸引了!原来,从斯密到扛着贸易战大旗的特朗普,还有这样一条经济学的逻辑链贯穿着呢。

具体,大家就看老师的讲稿吧↓

      我今天先从斯密理论的局限谈起,来给大家破一下新古典经济学对亚当•斯密制造的迷信。亚当•斯密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的理论是包含了内在矛盾的。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受限于市场规模,但实际上,分工所受的限制并非只此而已。2014年,我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提出了一个一般的斯密定理,通过这个定理,我具体划分了市场规模所受的制约。第一,市场规模取决于人口。第二,市场规模受到资源的限制。当然资源限制本身也是技术限制。譬如说你能够开发煤矿或者是石油,当然资源就更多,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市场规模自然也随之扩大了。第三,市场规模还取决于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涨落的幅度影响,涨落太大了复杂系统就会瓦解变成简单系统,涨落较小就会相对平稳地发展。

      因此,如果承认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那么我们也相应应该认识到竞争市场规模有多种手段,如进行技术发明、开发新资源等。邓小平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便是将社会前进的动力视作科学技术,而非资本、人口。这一点我认为是邓小平对斯密的突破。

500

陈平

      此外,我们还用实际的经验解决了斯密的困惑。什么困惑呢?斯密是一个伦理学的教授,他很善良,他想要用“看不见的手”使得市场自动达到平衡,这样就可以避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造成的危害。但可惜的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

      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在同英国竞争市场规模时,德国获得了胜利。英国可以用金融战争、军事海战打败德国抢占市场规模,但赢家不一定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这一点马克思没有完全预见到,他认为先进的生产力一定导致先进的生产关系。这一点从历史大趋势来讲是可以成立的,但具体来说却不一定。因为历史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很多时候可以是落后的技术依靠它的权势来抑制挑战者。新古典主义强调经济竞争的核心理论好像是在拼成本、价格,实际上不对,打价格战是一个手段,真正在拼的是竞争策略。这个策略关键的目标是占据市场份额。也就是毛主席在军事思想中讲的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不在乎保不保守延安,你可以占,我只要把你有生力量消灭就行了。

500

     新古典经济学大肆宣传的“看不见的手”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正如《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里面所说,斯密想要取消关税保护,鼓励出口,呼吁政府不要干预,贸易就会自动达到平衡,理由是什么?他举了个案例,这个案例今天也可以拿来思考中美贸易战:

      他说,当时的海上马车夫荷兰人从哥尼斯堡运了一船粮食到葡萄牙去。返回时,船会空,就装了葡萄牙的水果和葡萄酒回到东部去卖。这样,斯密认为贸易自动达到平衡了。

      这样的判断有道理吗?没道理。因为酒和粮食的重量、体积、单价是不一样。所以当年英国为了扭转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发动了鸦片战争。美国贸易逆差从1971年到现在,打了多少次贸易战争和热战还有逼日本签保障协议,都没有解决贸易平衡的问题。所以,亚当•斯密的核心猜测说市场交易会不需要政府干预,自动达到贸易平衡,是一个错误的猜测。


       最有意思的是,斯密忽悠了你们所有的人。他那本书叫《国富论》,我做物理的人是非常较真儿的,他讲国家财富,什么是财富呢?一天到晚有人打电话问我,怎么保值增值?买房、黄金能保值增值吗?我就说查一查亚当•斯密说财富的定义是什么?你们大概没查过,实际上,斯密不知道什么叫财富,他拿这个东西做标题忽悠全世界的人,自己说不出来财富是什么。好的科学家是比较诚实的科学家,他自己不知道他就引了一个政治学家的话,说什么是财富,说财富就是power,中国翻译power也有问题,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实际上我认为应该翻译成权势,中国人讲势,居高临下,我财富比你多,我控制了山头就控制了你了。

500

      所以,他讲财富实际上是权势。这样看来,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讲等价交换是不成立的。因为,如果你要等价交换,就必须让所有人没有贫富差别,等价怎么会有财富呢?你要积累财富一定是不等价交换,怎么会不等价交换呢?你说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交易我们俩能平等吗?像美国控制了那么多资源,西方国家10%的人口控制世界上90%的资源,消费世界上50%的能源,他跟你讲公平贸易,有什么意义呢?现在,中国和美国的竞争不是在竞争人均GDP,而是在竞争谁掌握着国际分工的制高点,因为国际分工体系不是平等的。

       1850年时,英国工业生产占世界产量的50%,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但英国人发现,制造业并不赚钱,于是转而依靠金融赚钱。而这就使得英国的实体经济被做空,一战结束之后,英国就从世界贸易体系霸主的位置上跌落下来了。今天,美国走了同样的路。美国发展的巅峰在1970年代,80年代里根觉得实体经济不赚钱就放松金融监管,虚拟经济猛烈扩张,把实体经济做空,谁发了财了?当然实体经济移出去的地方发了财,先是亚洲四小龙,最后中国就取代了。所以讲贸易的逆差源头在中国吗?并不是,源头在美国。

500

      这里,我们可以继续谈谈英美模式的局限性。大家记得前一阵中国有卖白菜、猪肉、大蒜难的问题嘛?国内许多人受西方经济学忽悠,以为资本主义的效率就是规模经济。美国采用的大农场、生产线等大规模生产方式践行的就是亚当•斯密讲的分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平均成本的原理。但斯密没有讲事情的另外一面,如果你的生产不是自己消费的话,你的生产量越大,投资越大营销风险越大,一旦你卖不出去,前面投资就破产了,大萧条的危机就是这么来的。中国很多人也要模仿美国搞大农场,需知大规模种植的前提是这个国家必须控制国际市场的制高点。看到这点,就会明白美国出口大豆粮食,为什么要控制埃及的证券,为什么要控制中国的市场,原因是为了保证他的销路。世界上现在农产品竞争非常激烈的原因恰恰是规模生产引来的内在营销的危机。而这件事情,当时斯密写这本书的时候,尚且没有认识到。

(未完待续……)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