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现在的语文老师,已经到这个地步了?

500

昨天临睡前刷朋友圈,看到一篇《初三男生写的这张请假条火了!语文老师集体传阅》,再翻翻那些所谓的教育号,果然火了。

是怎样的一张请假条呢?请看上图。

考虑到这个字实在是辨识困难,我把全文复制一下。省得我过会儿发表意见的时候,大家觉得无理取闹:

2019年4月21日,保送生签字。时天女舞风,夏雨连绵。双雁对歌,花人共乐。空天苍苍为谁泣,绿叶摇摆何人喜。选定二中,去事已定。

不以别九年同窗而悲,不以展三年光阴而悦。人世浮沉,惟静而广博者胜,惟智而淡泊者强。会当日以继夜,奋发读书,踏初中三年基础,博高中三年之大成。将励精治学,不负吾之宏志,不负师友之祝愿,不负父母之骄傲,不负家国世界之渴求!

离别之时,惟因九年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而感激吾师。遂许今后必多多看望,报吾师桃李之恩。又因九年互帮互助,玩耍共乐而念吾友。遂于临别之时,抒吾一腔感激,以报同窗之缘。

于下两月有余而至中考,甚幸可避之。然则学无止境,不可停也。保送生考试,难而重要也。故于2019年4月22日即吾之生日起,告假不来,恳请吾师批准,多谢!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只祝同学中考顺利,马到成功!故以此作别。

先表个态:对这张请假条,我一点儿意见都没有。孩子被保送,心里头高兴,请假条想写出花样来,完全可能够理解。

我不理解的是那句“语文老师集体传阅”,不理解的是各大公众号甚至于媒体说,“通篇都是文言文”,“读书的力量”,“特别有文采”,“隔壁学校的学霸”,“老师也被感染了”……

作为一个曾经做过语文老师的人,我特别不能理解。

各位,你们有没有仔细读啊;各位,你们知不知道什么是文言文啊;各位,你们感染的到底是什么啊?

这张请假条,就是拽文图个乐。把这样的文字当初三的标杆,还“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恕我直言,这是语文老师的耻辱。

倒不是我吹。三年级以上的孩子,我一小时就能教会他写同款。

可能杠精会说,你行你上啊,你倒是教孩子啊。

真没必要教。门口那些职校学生创办的国学班都有文言文速成。

怎么速成?第一招是替换,第二招是加“也”。

替换,就是把“我”都改成“吾”(连“余”都不用的),“你”都改成“尔”;加“也”,就是在日常的短句里添加一些文言文里常用的语气词。脑袋一摇,感觉就来了。例如:

保送生考试,难而重要也。

这个语感大概就是“午饭吃什么,鱼香肉丝也”。看着乐一乐就行了,当标杆是万万不能的,至于“大喜过望、集体传阅”,更是不知所谓。

这张请假条有没有稍微像点样子的“文言文”表达?可能也有。但占比高吗?你再读读。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媒体,怎么就把它看成文言文,还把它当成“学霸”的范文呢?你们这种激动的心情是从哪里来的呢?

我一个朋友,儿子还没读到初三呢,昨晚也读了请假条,随后就感慨,她儿子小时候的作品“居然没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

500

这样的词,家长还在感慨“有形无魂”;那样的请假条,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代表了(详见那些公众号的评论区),我看着都愣:

现在老师对好作文的标准,公众对好文章的标准,已经下沉到这个地步了?

什么是“魂”?

知名交大老师、互联网批评家魏武挥(第二个头衔是我编的)说,文言文照理可以更精炼,但结果却搞得更复杂。这属于炫技、玩弄文字,并没有什么意思。你一百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用三百字,就是烂了。

我回复说,确实,主题就是“小生保送,甚乐。下周请假,拜拜。”

他毕竟是大学老师,比较严格,说“这请假条东拉西扯说了些啥,已经失去了请假条的本意”。

我稍微宽容些。觉得这孩子被保送后,难免有些得意,写请假条的时候心潮澎湃,忘记“请假条的本意”,想偶尔“不说人话”,也完全可以理解。如果是我收到这玩意儿,大概率会说:

“心态不要飘,好好练字。”

会不会如获至宝、大喜过望,然后觉得自己教出了一个文学奇才呢?完全不会。因为文学常识会对这张请假条有一个基准评价。更不至于说,“一生临别,读之甚妙。共赏之。”——妙哪里了嘛。就是短句里加词,然后强押嘛。

我对好文章是有敬畏的,但不是对“拽文”有敬畏,不是对文章的“形”有敬畏。不是加点之乎者也就有古风,就有文化——如果我们把它当做好文章的典范,语文学霸的标杆,我们的作文教育就一定会走上一条死路。

可能有人会说,灰鸽你今天这话有点重,不就是一张请假条吗?我再强调一遍,我对请假条没意见,让我感到困惑的,是语文老师、是广大看客,看到这张请假条后,高呼“学霸”、“作文典范”的态度。

为了表示我说的不是“重话”,我转几个重话吧。

一位资深语文老师说:字既拙劣,文复不通,以此等文作教学成果展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足见当前语文教学界有多混乱。叶圣陶朱自清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教师评语也不通,何谓“一生临别”?

一位媒体朋友说,几句话就能说清的事,居然能写那么多字,确实也是能力。哪怕冒着不通顺的风险,也要想办法凑押韵凑排比,这种能力——或可当官。

一位大学同学,现在的中学老师说,这不是有文采,这是掉书袋。如果有人把它看作标杆——

那这就是胡闹。

一个背景声

“知道为什么三流国学班也那么火了吧。”

全部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