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国共,发生在412的那场大屠杀

电影《建军大业》一开始就是国党和青帮在屠杀共产党,这里就有个问题,他俩之间发生什么了,有话不能好好说?

500

据不完全统计,整个大屠杀中干掉了31万人,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其中共党不到3万,那28万基本全是国党自己的人,是不是觉得匪夷所思?别急,我们讲完了,大家自然明白了。

如果要讲清楚这件事,还是要回到孙中山,从他开始问题就被埋下了,412只是一次总爆发。

孙中山的一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懵懂的青少年时代,直到得到了“神启”,在那天之前,跟普通老百姓一样读书上班,除了有点特立独行,看不出他有什么明显特点。

传道时代,据说20多岁有几天大家都找不到孙中山了,原来是埋头写诗去了,哦不,写文章去了,给李鸿章写信,作为一个基层医生竟然说是有办法帮助当朝中堂振兴国家,结果可想而知,这信被李鸿章扔进了垃圾桶,从那以后孙开始反清。

孙先生的革命主要是搞暗杀和暴动,不过考虑到国党是个精英党,党内核心都是华侨和富裕家庭子弟,一直以来有个毛病就是不善于和基层打交道,往往一次暴动结束了,上百人被杀,老百姓都不知道发生了啥,以及这伙人主张是啥,可不就蘸着革命者的鲜血吃人血馒头?

所以孙后来听说苏俄革命之后,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走错路了,不过反思也没卵用,我们前文说过了,孙不是不知道宣传的重要性,也不是不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么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一方面没钱,另一方面也不会,就跟你知道造飞机比较赚钱你也没法说搞就搞一样,凡事都是有门槛的。

后来很多人说我党除了毛主席都不知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也是扯,谁都知道,可是都不会,大家都是文人,都没碰过枪,咋练兵?毛主席也不会,但是他有个特点是非常自信,敢去搞而且竟然搞出来了。

孙忙忙碌碌的前半生,眼瞅人生即将走到尽头,苏联人找上了门,孙的人生也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

联俄容共,苏联是在血和火中诞生的,清理国内的旧贵族,抵抗十四国武装干涉,进攻波兰,不断的打仗,所以得了受迫害型妄想综合征,这种病的进一步延伸就变成了“缓冲区狂魔”,准备在苏联周围放一圈缓冲区,他们随后想在中国也搞一个缓冲区,确保下次它受到列强围攻的时候不那么手忙脚乱。

而且大家知道,日本,日本就是英国在亚洲养大的一只亚洲狼,专门用来防俄国,现在俄国也想学习英国,培养一个代理人,在中国防着日本。

一开始苏联人不大能看得上孙,想找个北洋军阀做小伙伴,但是北洋军阀都是美英支持的,人家一眼就看清楚了美英和苏联谁的大腿更粗一些,果断不鸟苏联人。苏联活动家在中国到处碰壁,孙也到处碰壁,然后他俩就走一起去了。

大家要有个常识,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我国的历史就不再是独立的历史,而是几乎每件大事都跟国外是相联系的。到了近代中国,尤其是这样,中国一度是列强的竞技场。

而且大家理解列强也不要单纯地以为他们是不是“好心”,或者“XXX就是坏”,这是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大国之间打交道每个决定都是真金白银,很少有那种单纯地作恶,其实本质都是生意,我国总吃亏,其实就是处于交易的劣势一方,根本解决方案还是提高自身能力,西方人有个逻辑,打不过你才会跟你做朋友,你不堪一击,就把你装笼子里到处展览。

咱们继续,苏联人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比如孙不是不会搞宣传嘛,让共产党加入国党,教国党搞政治搞宣传,政治就是人心,宣传加执政,就是收拢大家的人心,孙的组织之前一直不会玩这两样。苏联还帮忙把孙那个乱哄哄的党改造成了金字塔式的苏式政党。而且给了无数的钱和物资资助黄埔军校培养党军。

共产党搞宣传,一想就知道,当时新加入黄埔的都倾向共方,甚至后来的蒋委员长,都三番五次要求加入党,不过一直没成功,没加入也没事,因为蒋自己是共产国际中央执行委员名誉常委,这是中国人在共产国际中担任的最高的职务。而且他那时候没少发表各种过激言论。放张图,你们感受下当时有多亲:

500

黄埔建立没多久,孙就死了。不过早在孙死之前,他的党内就已经分裂了。

当时在广州,国党里支持苏联的廖仲恺、蒋介石、汪精卫是一伙,算左派,是的,没写错,蒋是苏联的坚定铁粉,不然苏联人鲍罗廷也不会强力挺蒋,把蒋放到那么高的位置。事实上蒋的发迹贵人很多,关键有俩,一是他大哥陈其美,陈把蒋介绍给了孙之后就死了,蒋在孙中山眼里一直是他大哥陈其美的继承人。而另一个贵人就是鲍罗廷,鲍罗廷看走眼了,误以为蒋对苏联人可用,把蒋抬到了那么高的位置,后来被坑了。

国党内部讨厌苏联的算右派,比如胡汉民他们,还有大家可能听说过的“西山会议派”,也是右派,天天相互写信揭发,搞的孙烦的要死,但是他活着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威望给压着。他死了没多久,自己的小弟,左翼领袖廖仲恺就被刺杀了,到此为止,决裂已成必然。

其次,左右双方分歧的核心问题就是革命的目的到底是要干啥。

目的本来是很清楚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这是写进民国国歌的,但是“三民主义”里的内容,党内分歧却很大。

比如最基本的一个,平均地权,要搞土改啊这是,把地主的土地收归国有,你没看错,孙的意思就是收归国有,这就有点伤害很多人的感情了,因为孙的党内也有一堆人本人就是地主家庭出身,你让他们自己把自己家的地让出来,他们能同意?这已经是不是简单的理论之争了,这是利益之争,杀人父母,断人钱财,都是不共戴天。

这是其一,还有孙最重要的一个理想,“打倒列强,统一全国,再造共和”,这一点大家是能达成共识的,而且很多人跟着孙,就是冲着这个目的,但是很快也分裂了,因为大家很快发现惹不起列强。

等到1926年,黄埔练兵差不多了,就开始北伐。

但是北伐不是蒋介石一个人伐,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八支部队一起北伐,大家共同团结在“打倒军阀”这杆大旗下,不过各种勾心斗角。

由于共产党的宣传到位,而且北洋军阀的军队实在是不堪一击,北伐军势如破竹,除了蒋的黄埔第一军打的差一些,我们前文说过,黄埔第一师开战没多久就全部阵亡在了南昌城下。

为了策应北伐,共产党在上海搞了一场工人暴动,没等北伐军攻上海,上海已经落到共产党手里去了。而且武汉在这之前也已经被叶挺他们攻陷,当时有两个政府嘛,一个是北京的北洋政府,还有一个广州的国民政府,武汉被攻陷之后广州的国民政府就搬武汉去了。北伐事业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国共双方的矛盾开始提上了日程。

当时北伐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两党基层人员也深入到农村,开始执行土改,比如批斗地主什么的,这样就出现个问题,当时很多地主们的孩子就在北伐军中担任军官,你现在动人家家人了,人家能满意?所以北伐军各支部队全部出现军心动摇,军官们慢慢有了情绪。而且各地土改不是一帆风顺的,到处都有工会的领导被杀,党部被毁,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

而且早期有些操作确实有点极端,城市里工人们在工会的号召下走上街头开始罢工什么的,这样工商业主们开始担心北伐如果彻底成功,会不会日子也过不下去了。

最担心的还是美英买办们,从大清到北洋,美英在华经营上百年,前后投入了无数的人力物力,而且当时中国军阀混战所用的武器弹药,电话电报,大家看民国电视剧里那种绿壳小台灯,小地主家里的真皮沙发,都是美英工厂里生产的,在他们眼里,中国和印度一样的,都是现金牛,是欧美过剩产能的倾销地,现在中国要发生革命了,怎么办?

当时英国就给他们驻美大使打电话,让他去找美国国务卿,商讨对策,总之不能丢掉上海的口岸,实在不行,就组织联军重新来一次登陆作战,日本国内也开始偷摸动员,海军陆战队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准备在山东登陆挑起事端,总之要保护在华利益。

而蒋介石此时非常苦闷,以往的书上说他意气风发,其实也是在瞎说,这几年蒋的日记已经公布,蒋的幕僚们的日记也已经公布,可以看出来蒋当时郁闷的不得了。他郁闷的事很多,我们挑几件重要的讲。

首先是国党内部政治斗争非常激烈,蒋的作风已经让太多的人对他忍无可忍,而且在他身上已经看到了历朝历代军头不服中央管教的迹象,很多大佬要联合一起干掉他,换上汪精卫,这不是企图要做,而是已经在做,汪精卫在三月份已经回到上海,准备去取代蒋介石。

大家一定要有个认识,蒋是他们国党里的军头,但不是唯一的一个,国党当时还有其他部队,比如粤军和桂系,实力都不比蒋弱,比如叶挺的独立团就是他们粤军的,如果大家达成共识,是可以把蒋干掉的。

蒋现在非常被动,南方三个最重要的城市,武汉在国民政府手里,上海在共产党手里,他只有一个南京,他的部队也都在南京。

其次北伐军中人心浮动,土改让地主出身的军官们都蠢蠢欲动,随时有哗变风险。据李宗仁回忆录讲,当时蒋的第一军已经不听指挥,军官们成群结队跑蒋那里质问,共党在后方斗地主,蒋到底管不管,如果不管他们要自己做决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没钱了,蒋手底下倒是有几万部队,但是国党上层(此时在武汉)已经对他独断专权意见非常之大,准备让他滚蛋,如果不滚,就断他钱粮,如果真断了,士兵们分分钟哗变。

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宋子文此时就是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负责财政和税收,非常讨厌蒋,宋从来都没喜欢过蒋,尽管后来蒋娶了他妹,他依旧和蒋过不去,在宋家眼里,蒋一直都是个土人,只是他们投资的一项理财产品,后来大陆没了,宋家赚的盆满钵满,宋霭龄在巴西等国有大量的房产。

等到蒋到了上海,发现上海已经被共产党占着了,面对满城红旗怅然若失。

不过美国和日本大使馆来人了,接他去聊天喝茶。列强已经看出来蒋心情不好,也知道该钉鸡蛋上的哪个缝。蒋也反应过来,他只能是依赖列强的力量才能在党内混下去,随后各种许诺,保证不会影响列强在华利益。列强们随手牵线,然后他和上海财阀们见面洽谈合作意向。

在1927年3月29日,29名商界大佬组成的财阀团去和蒋商量条件。财阀们的意思很简单,干掉党内的共产党,恢复到之前的秩序,大家只关心赚钱,不关心政治,换谁都一样,财阀们表示可以拥立蒋做大佬,军费财阀垫付。随后递上了300万元的短期贷款作为首付,表示事成之后,再行借贷。

蒋表示上海是共党的地盘,自己带的人比较少,怎么办?如果让其他部队赶过来,很可能打草惊蛇,财阀们表示早已安排好了,黄金荣杜月笙手底下有几万青帮打手,可以助一臂之力。

蒋为了拉更多的人入伙,赶紧给李宗仁打了个招呼,李宗仁表示他也忍共产党很久了,再不清党他手底下的人也快压不住了,就这样,反共统一战线形成了,其实,简单讲就是共产党的土改举措使得反对组织迅速结成联盟一起针对他。

不过蒋去拉拢汪精卫的时候碰了一鼻子灰,汪精卫在中山舰事件之后对他意见已经很大了,这次他去试探,汪精卫本能觉得他又要使坏,果断拒绝了他,然后跑去武汉当国民政府的领导了。不过汪精卫不合作对整体已经影响不大。中山舰事件始末可以看看这篇《黄埔往事 蒋豪赌中山舰,成为国府一号人物》。

随后蒋返回南京,开始操办,4月12号上午,周凤岐的26军和青帮的人一起出动,我们文章开头的时候那一幕就发生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蒋随后宣布脱离之前的那个国民政府(此时在武汉,还继续接受苏联援助,并且支持共产党),蒋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分庭对抗,史称“宁汉分裂”,到此,中国大陆上有三个政府,不过北洋政府马上就要完蛋了,很简单嘛,美英已经“换柱”了。

多说一句,那个周凤岐抗战爆发后投降了日本人,不过很快被军统给刺杀在了上海。

随后又在国党内部执行“清党”,想把“共产党余毒”彻底清除出去,只要和共产党扯上点关系的就被枪毙,我们刚才说了,黄埔时期共产党负责宣传和政治的,除了少数人,绝大部分人都多多少少跟共产党有点关系,屠刀不能停,国党内部被杀得七零八落。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也是这个时候被杀的。

而我党内部此时也陷入了严重的分歧,刚才说了嘛,中国当时有三个政府,武汉汪精卫政府,南京蒋委员长,北京北洋政府,现在武汉政府是站在我党一边的,但是党内那几个铁腕人物准备一搏,也就有了我们知道的南昌起义,我军就这么诞生了。

这里最后有一个问题,蒋如果不清党,还有别的选择吗?

其实不太有,唯一的选择就是他下台跑路,不然国党内部或者他手底下的军官团也会弄死他,但是蒋是那种典型的江浙赌徒式的人物,有种“all in”的操作习惯,从他在上海搞投机交易开始,反复压上全部身家对赌,包括并不仅限于中山舰事件,412,淞沪抗战,国共东北对决,淮海战役,都是这类型操作。

我们复盘下,412反革命政变的真正含义是:

他们当初是要反帝国主义的,现在跟帝国主义联盟了;

他们当初是要平均地权的,现在和地主们合流了。

他们是要动员老百姓彻底推翻军阀的,现在军阀们继续在国府里做官。

屠龙少年长出鳞片和獠牙,变成了那条龙,除此之外,一切都变化不大。

危害更大的是,前期北洋政府的毛病全部继承了下来,比如政府依赖关税,所以没有拉高关税自主搞工业,导致国民政府十年工业大倒退,到最后竟然不如清政府了。而且国党清理了有改革冲动的左翼之后,吸收了原有的大清的社会关系,国党迅速变成了一个保守政党,再也不想而且没法改变就有的制度了。

我们知道,《国富论》里最重要的几个被批驳对象就有地主,在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工业国,地主在哪都不受待见,所有的发达国家第一步都是干掉本国的地主阶级,事实上国府到了台湾也是这么做的,麦克阿瑟在日本也完成了土改。而国府在412之后统治基础就成了地主阶层,也就彻底变成了大清,属于历史大倒退。

而且国府从那以后变成了没有主义的一支队伍,蒋把“三民主义”天天挂在嘴上,但是三民主义里说的东西他一件都没去做,那玩意自然也就成了废纸,没人会当真。我们前文讲,政治就是人心,政治搞不好,人心就散了,人心如果散了?队伍还怎么带?

在412中,国府失去了当初训练的基层官僚,也失去了动员底层的能力,这也是为啥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国军迅速兵败如山倒,国军中央军几乎全部撤出了长江以北,战后国共抢地盘,国府抱怨华北的地盘被共党给抢了,你离华北上千公里,可不是赶不过来?

而且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国军动员能力差的毛病进一步暴露无遗,精锐主力两年内就被耗光了。而装备没变的新中国部队却在朝鲜狠狠地杠了美国,一定要反复强调,朝鲜战争中把美国一直向南赶的前三次战役都没有苏联援助,苏联正在边上看热闹,苏联从不压赢不了的局,都是我国内战期间的物资装备,很多士兵就是国军老兵,他们当初连日军都打不过,如今可以杠美军。

总体而言,抛开没卵用的道德评价,412就是一次旧秩序新势力的一次大清洗,远在西班牙,弗朗哥的基督教土地贵族也清洗了国内的左翼势力,而几年前的苏联,沙俄贵族和红军打的血流成河;在英国,代表着工商业阶层的议会军和保王党势力在马斯特荒原展开了决战并取得了全胜;在美国,工商业阶层为代表的北方联邦在几十年前也跟旧土地贵族发生了一场大决战,最终以北方工业党全胜告终。

总之,社会的进步总是这样来回拉锯,国运强的国家新兴势力会干掉旧贵族成长起来,而垃圾国家总在圈里打转。

全文完。

全部专栏